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五百一十六章 脫胎換骨

   京郊的碼頭比豐州城的大了兩三倍。

   入眼所見之地都以青石闆覆地,石砌堤岸堅實而厚重,巨大的石柱傲然挺立,人群熙熙攘攘,不止有喊着号子的船工,悶頭做活的苦力,沿街叫賣的小販,表演着精彩的雜的技人,甚至還有身形模樣與漢人迥異的外邦人……

   人聲鼎沸,熱鬧繁華。
一副欣欣向榮之态。

   也别說初來乍到的宋玉枝了,就是趙大娘都四處看不夠,一直念叨“變化好大,差點就不認得了”雲雲。

   喚作辛夷的小藥童也是第一次來京城,且年歲尚小,扭着頭到處瞧熱鬧,連腳下的路都來不及細看。

   沒法子,宋玉枝隻好一手一個,牽着他們二人往關卡處。

   這裡一共設置了四個關卡,每個關卡都排着長長的隊。

   隻慶幸這裡負責檢驗文書的官差人數衆多,故而隊伍行進的速度并不慢。

   排隊的時候,有小販來兜售各色吃食和小玩意兒。

   宋玉枝正好打聽了一下物價——

   來京城之前,宋玉枝就知道一國都城必然是百物騰貴。

   但真問起來了,多少還是有些吃驚。

   這邊一碗茶水就要六七文錢,若是特制的香飲,動辄就是十幾、二十文錢。

   連糖葫蘆這樣常見的小零嘴,一根也要五文錢。

   粗粗一算,京城的吃食價格,起碼是豐州城的兩倍。

   這還隻是在碼頭上呢,尚不知道城内是何種光景。

   如果再往上高一截,自家那七百兩身家(一共是一千二,但有五百是魏老太太給宋玉枝在戰時傍身用的,宋玉枝做好準備歸還,所以不算進身家裡),也不知道夠不夠直接開鋪子、立門戶。

   這麼想着事兒,被宋玉枝拉着問話的小販略有些不耐煩了。

   辛夷也盯着對方售賣的糖葫蘆直流口水。

   宋玉枝就舍出五文錢給他買了一支。

   “咔嚓”一聲,辛夷迫不及待地咬開了薄脆的糖衣,吃到了裡頭的山楂。

   他被酸得皺起了一張小臉,對着宋玉枝嘀咕說:“這糖衣有點苦,這山楂也忒酸。
一點都沒有你做得好吃!

   那賣糖葫蘆的小販還未走遠,正在和旁人兜售推銷,聽到他不加掩飾的聲音,多少有些愠怒地看過來。

   宋玉枝賠了個歉然的笑臉,拉了辛夷一把。

   辛夷不喜歡這些彎彎繞繞,但看在宋玉枝一路給他做的那些可口吃食的面子上,到底還是收斂了一些,放低聲音說:“就是不如在船上給我做的吃食嘛。
還不許人說了?

   待小販走遠,宋玉枝無奈道:“我還未問你呢,你竟還敢提!

   前前後後,趕路一共花了月餘時間。

   尤其是後頭從醫仙谷出來,再坐船來京城,宋玉枝對坐船的新鮮感完全過去了,隻覺得在船上憋悶不自由,便也不閑着,在補給的時候買了些食材,借用船家的竈房,鼓搗了一些吃食。

   趙大娘後頭暈船得厲害,沈遇則是傷勢不穩定,母子倆都無甚胃口。

   宋玉枝本來準備自家吃一半,再在船上賣一半,沒想到這名叫辛夷的小藥童胃口奇佳,絕大多數吃食都落入他肚子裡,根本沒有多餘的、可以拿出去售賣的份兒!

   所幸,辛夷雖自小随着師父離群索居,不大通人情庶務,但尚且知道投桃報李。

   在上一處停船補給的地方,他給趙大娘配了暈船藥,又給沈遇把脈,給他新開了一個方子,說能暫緩他的傷勢。

   那暈船藥效果很好,趙大娘隻吃了一貼,便症狀全消。

   問題出在他給沈遇開的那藥上。

   沈遇吃過後倒是不吐血了,卻變得一點力氣都無,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現在還坐在宋玉枝臨時賃來的小轎裡,走不得路呢!

   要不是船上還有其他大夫,給沈遇看過之後,确保他身體沒有損礙,辛夷那藥确實對他身體有所助益。

   宋玉枝又想着無力虛弱,總歸比三不五時吐血好。

   否則她現下可不會還同辛夷好好說話,更不會給他買什麼糖葫蘆!

   辛夷心虛地摸了摸鼻子,“我開的藥絕對是好藥!
但是我也沒保證說沒有副作用啊。
我真要有我師父那種本事,還當啥藥童啊,我早就自立門戶去了。

   眼見宋玉枝的神色真的不悅了,辛夷又趕緊保證,“我那藥本會使人昏睡十來日。
沈大哥體質異于常人,心性也堅定,未曾昏睡過去。
想來再過三五日,那藥效再就該過去了。
我進城後就會想法子找我師父,後頭沈大哥就不用吃我開的藥了。
他老人家的醫術還是值得信任的哈!

   一大一小說着話,不覺排到了關卡處。

   宋玉枝剛準備呈上路引,接受盤查,忽的就聽人驚喜地詢問道:“是……是二姑娘嗎?

   擡首,宋玉枝看到了一張略有些熟悉的面孔。

   問詢之人是個年過五十的婦人,身穿一襲青色細布褙子,頭插一把銀梳,花白的頭發抿得一絲不亂,眼角和額頭布滿了細紋。

   宋玉枝尚未反應過來對方是誰,那婦人已經眼含熱淚地上前見禮,“我夫家姓‘黃’,二姑娘可還記得?

   宋玉枝免去她的禮,總算在原身的記憶裡搜尋出來對應的人——

   宋彥的親母早亡,幾歲上頭就斷了腿,不再受宋老太爺待見。

   宋老太太對庶子更不會上心,在宋老太爺發落了宋彥身邊疏于照顧的下人後,她自然也不會再去給宋彥安排什麼人手,巴不得宋彥就那麼沒了。

   幸虧宋彥親母昔日的丫環仗義,她當時已經被放出去嫁人數年,驟然聽聞宋彥遭難,愣是撇下了家裡嗷嗷待哺的孩子入府照顧,才讓宋彥順利活了下來。
後頭宋彥同周氏成婚,日子越過越好,丫鬟就功成身退還家去了。

   宋彥感念其恩,逢年過節都會寫書信和送節禮,還悄默聲地帶着家人去給那丫鬟賀過好幾次壽。

   那昔日的丫鬟也就是眼前的黃媽媽。

   她對宋彥有恩,便也是對原身有恩,宋玉枝還了半禮,“黃媽媽,一别數年,我差點就認不出您了。

   黃媽媽眼淚掉得更厲害了,有些語無倫次地道:“上次見到二姑娘,還是在我五十歲壽辰的時候。
一晃都過了三四年,二姑娘認不得我再正常不過……前幾日,夫人已經回來了,說姑娘你得了神仙造化,已然脫胎換骨。
我還尚且不信,今日一瞧,總算知道夫人未曾說錯!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