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五百一十五章 順利抵達京城

   半個月的長途跋涉,宋玉枝一行人都累得不輕。

   特别是在船上的時候,三人住在一個船艙裡,沈遇咳血的事情再瞞不過。

   趙大娘憂心不已,後頭一個整覺都未睡安生。

   到了地方後,三人先在山谷附近的鎮子上留宿了一夜,翌日清晨才乘坐馬車去往山谷。

   出發之前,宋玉枝又問過沈遇一遭,“咱們确定不用置辦什麼禮物嗎?
就空手去?

   待過一夜,宋玉枝才知道老大夫名頭那般響亮,鎮子上的人尊稱其為醫仙。

   在鎮子上落腳的外鄉人,絕大多數都是沖着他來的。
甚至可以說小鎮子上能有那般繁華,都是老醫仙一個人帶動的。

   沈遇道不用,“我同你說過,老先生性情古怪,若他想治,便是身無分文的乞丐,也會去治。
若他不想治,哪怕用金山銀山壓他,他該不治還是不治。
也得虧他醫術确實高超,萬中無一,否則他那個脾性,早不知道讓人埋哪兒去了……”

   也幸虧宋玉枝聽了沈遇的話,沒特地去準備什麼重禮,因為三人往山谷裡去後,才被守藥廬的小童告知老大夫被人請走了!

   這消息一出,一幹入谷求醫的病患都叫苦不疊。

   “老醫仙素來不出谷半步,我們費盡心機才打聽到這裡,好端端的,他老人家怎麼突然離開了?

   “天下這麼大,小哥又不肯說他去哪裡了,咱們往哪裡去尋人?

   “我爹的病不能拖了!
小哥,好歹告訴我們老醫仙何時回谷?

   小藥童八九歲大,高高瘦瘦,整個人看着懶懶的,老神在在地随便衆人怎麼說,兀自處理手頭的藥材。

   一直鬧到中午,小藥童端了一碗粟米粥出來,見衆人仍不肯離開,他不耐煩道:“我家師父确實已經離開了,出谷前也未曾仔細交代去向和何時歸來。
或許三五日,或許三五個月,亦或許三五年……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們逼死我,我也這麼說。
你們要實在想鬧,不如一把火把這燒了?

   一衆傷患的聲音這才低了下去。

   開玩笑,逼急了藥童,燒了這山谷,老醫仙就徹底沒有可能再回來了。

   他們可就再也尋不到老醫仙的蹤迹了!

   即便有人惱羞成怒,動了這樣的心思,其他等着老醫仙救命的傷患,和鎮上的百姓也不會放過他去!

   小藥童輕哼一聲,摸了些藥材放進粥湯裡,吸溜着粥下了逐客令。

   一衆傷患這才不情不願地一邊離開,一邊商量着在山谷外住下,慢慢等待老醫仙歸來。

   宋玉枝一行人也在被驅趕之列,她站着沒動,隻用眼神詢問沈遇——你不是在這山谷待過很久,同老醫仙頗有交情嗎?
有可能成為例外不?

   宋玉枝也沒想要啥特權,就是想要多知道隻言片語,哪怕隻是說個大緻的去向,或者模糊的歸來日期,就足夠了。

   畢竟自家還有别的事,實在沒那麼多時間,在山谷外一等就是數月。

   沈遇輕輕搖頭,“我來山谷時,未曾見過這小童。

   宋玉枝一想也對,早前沈遇同她提過,他來尋老醫仙治傷的時候,不過才十七八歲,正是少年意氣的時候。

   粗粗一算,距今已有六七年。

   即便小藥童那時候已經在老醫仙身邊,也記不住他,怎麼也談不上相識。

   宋玉枝無奈地歎息一聲,隻能在心裡安慰自己,此行老醫仙雖然沒尋着,但是京城那樣的地界,能人異世輩出,或許還能找到旁人來為沈遇診治也說不定。

   他們夫妻說着話,其他人已經都先後離開了。

   宋玉枝正準備跟上,卻聽那自顧自喝粥的小藥童忽然奇怪地“咦”了一聲。

   出聲之後,小藥童直接把手裡的粥碗擱了,上前把沈遇仔細一端詳,連帶着把趙大娘也仔細瞧過,最後目光略過一旁的宋玉枝,詢問說:“你是不是姓沈?

   沈遇點了頭。

   小藥童喜笑顔開拍手道:“師父算的真沒錯!
你果然來找他了!

   宋玉枝和趙大娘皆是一頭霧水,最後還是沈遇解釋道:“自古醫蔔不分家,老醫仙精通蔔筮之術,應當是為我起過卦。

   小藥童小雞啄米似的直點頭,“師父去歲接診了一個病人,當時就提過你好幾回。
前幾日,又是那病人來請,他就給你起了一卦,說什麼‘左右也是一段善緣’,就應那人的邀請随他去了。

   說着話,他一掃慵懶之态,沖進房内尋了個小包袱挎到胳膊上,興沖沖地說走吧!

   “師父就是怕陰差陽錯遇不上,才給我仔細描述過你的長相,命我在這等你的。
現在隻要照着你們原本的計劃前行,自然能尋到他。

   宋玉枝對古代的占蔔術知之甚少,心中驚歎的同時,不忘提醒小藥童把門窗都鎖好。

   小藥童不以為意地擺手,“他老人家說走就走了,晾我一個人看了半個月的家。
走前也未曾交代我什麼,真丢了什麼,那也是他自己沒測算到。
哪裡能賴到我頭上?

   宋玉枝還未親眼見到老醫仙,但光看小藥童的言行,便已然瞧出了他們師徒的性情與常人迥異。

   她一陣好笑,最後還是同趙大娘一道,花了一刻鐘把院中晾曬的藥材收進去,又把大門鎖好。

   後頭到了山谷外,宋玉枝又想到了什麼,把自己的帷帽借給小藥童戴,再讓趙大娘牽着他。

   這樣外人看來,他們就是一道出行的、最普通不過的一家四口。

   便也不用擔心那些遍尋老醫仙不着的傷患,不放小藥童離開。

   自此之後,宋玉枝一行人就不再停留,換回水路,繼續往京城前行。

   路上倒也不算完全太平,但有沈遇和會辨别毒物的小藥童在,總算是有驚無險。

   三月裡,春光正盛的時候,一行人從京郊碼頭下了船,順利抵達了京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