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别在即

   宋玉枝懷着疑問下了馬車。

   才剛站定,就有人認出了她,吆喝道:“宋小娘子來咯!

   話音落下,接踵而來的便是絡繹不絕的恭喜聲。

   宋玉枝走過幾步,到了自家鋪子門口,才發現鋪子門口挂了紅綢,寫了告示。

   告示上寫了東家有喜,宋家與魏家結了幹親,魏家喜獲麟女。
今日上午凡是上門賀喜的人,甭管進不進店消費,都能得兩個紅雞蛋,一個裝了銅錢的小紅封。

   晨間不見人影的周氏、趙大娘和魏夫人,都在鋪子門口,喜笑顔開地給人派雞蛋和紅封。

   宋知遠則搬了一套桌椅出來,正在進行簡單的登記,以免有人翻來覆去領上多份。

   這種說幾句吉祥話,就能白拿雞蛋和銅錢的好事,誰見了能不上趕着呢?

   敢情魏老太太神神秘兮兮地說的是這個!

   宋玉枝忍不住彎了彎唇。

   沈遇正在一旁幫忙維持秩序,見了宋玉枝過來,自然為她開出一條路來。

   宋玉枝還記挂着前一天的事兒,無奈現下實在不是說話的時候,她便隻向沈遇投去詢問的眼神。

   沈遇笑着對她點了點頭,表示沒事了。

   宋玉枝安心下來,在沈遇的護送下,順利上前。

   見三個娘頭上都起了一些汗,宋玉枝少不得問起這是咋回事兒?

   之前不都說好就兩家人吃餐飯,就算完成了儀式嗎,怎麼突然又搞這樣大的陣仗了?

   趙大娘撇清得最快,說不知道啊,“我早上剛睡下,你娘和幹娘就把我喊起來了。

   魏夫人笑着接口道:“誰同你說好的?
當時我們隻是覺得你忙,怕你操勞,才說大辦宴席。
可沒說不把這消息昭告出去。

   周氏輕笑道:“傻丫頭,你祖母和幹娘疼你呢。

   宋玉枝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魏家的意思——

   自家在豐州城内沒有任何倚仗,之前才剛冒頭,就已經經曆過大大小小不少風波。

   如今當選官家食肆後,宋記名聲大噪,俨然成為了“當紅炸子雞”,進入到大衆視野中。

   馬上又是不太平的年關,很容易招來更大的惡意。

   現下把兩家的關系昭告出去,讓衆人都知道,宋記背後站着一整個魏家!

   不說能杜絕所有惡意,總歸能讓那些個牛鬼蛇神有所顧忌。

   故而周氏說魏家特特這樣安排,是在疼愛宋玉枝。

   宋玉枝看向魏夫人,道謝的話還未出口。

   魏夫人擺手笑道:“都是一家人了,謝來謝去太生分了。
枝枝你也不要有負擔,這部分銀錢,本就是撥出來準備辦宴的。
因你不想大辦,才換成了這些紅雞蛋和紅封。
隻算是為你結個善緣。

   這話說完,上門道喜的人自然跟着笑道:“老話常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魏夫人心善,難怪會和宋小娘子結幹親。

   “沒錯。
咱們也不都是沒心肝的人,小娘子素日裡做生意就夠實誠了,今遭咱們沾了小娘子的喜氣,來日肯定多光顧宋記!

   “要我說也别來日了。
我剛從紅封裡開出來五文錢,添幾文錢正好在宋記用頓簡單的朝食。

   宋玉枝這還說個啥呢?

   魏家這般大手筆,她這當事人自也不能一毛不拔。

   宋玉枝當場宣布,今日所有進店消費的食客,都能享受九成貴賓價!

   如此熱鬧過一整個白日,宋記和魏家的關系不胫而走,說是滿城皆知也不為過。

   效果當然是有的——

   十月底,宋玉枝和宋知遠一道盤下了賬,當月的毛利潤已經奔着三百兩去了。

   而且客人的整體素質還比之前高出了一截,裡頭的文人書生的比例明顯增高了。

   這些人裡也沒再出現鄭書生那種刺兒頭。

   相反他們都客氣的很,偶爾遇到宋知遠斜挎着書包下學回來,還會有人主動同宋知遠寒暄搭讪,問他現在讀哪本書?
讀到哪裡了?
今天學到啥新東西了?

   這些文人的心思說來也簡單,無外乎就是仍想着拜入魏先生門下,想着提前在宋記混個臉熟,來日好比别人更有優勢。

   魏先生沒有明确對外說過不再收學生。

   宋玉枝便隻作不覺,讓弟弟該怎麼應對就怎麼應對,無關緊要的寒暄聊天可以,但若是客人想從他們嘴裡詢問魏家人的喜好,甚至想通過他們給魏家送禮,姐弟倆就裝傻充愣不接招。

   讀書人都講究臉面,沒人會把心思大剌剌擺到明面上,因此也沒有鬧出什麼不快和争執,即便偶爾有人啰嗦兩句,說宋玉枝姐弟油鹽不進,也會被其他文人罵回去。

   眼看着宋記已經徹底上了軌道,店内人手更比之前充裕,還有魏家人三不五時過來幫忙坐鎮,沈遇便也沒什麼好不放心的了。

   他正式應下了霍知州之前在商宴上發出的邀請,加入了臨時組建的民兵隊。

   這支隊伍沒有朝廷正式的編制,自然也設不了什麼官職,沒有軍饷。

   霍知州撥了一部分之前籌措的善款當軍費,普通士兵每月可得一兩銀子的月錢。

   如果立功,比如抓到混入城中的水匪或者北戎細作,甚至抓到毛賊之類的,都能得到額外的銀子當獎金。

   沒有什麼比真金白銀更有吸引力的了,尤其此時正當農閑,臘月之前,民兵隊就擴充到了五百人。

   這麼些人再在城中操練就很不方便了,霍知州在城外尋摸了一塊地方,讓他們安營紮寨,每過一旬才有一日休沐,如此這般一直到過完年關。

   沈遇既決定加入,便也不會搞什麼特殊。

   在霍知州圈好地方前,他就跟宋玉枝說起了這樁事。

   宋玉枝前頭說過,無論沈遇做什麼決定,自己都會支持。

   可現下她已經習慣了每日和沈遇從早對到晚,冷不丁分别在即,又得回到從前那種、隔上好幾日才能見到一面的狀态。

   宋玉枝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和她想法一緻的,還有趙大娘和周氏,她們一副慈母心腸,生怕沈遇在外頭吃不飽、穿不暖,亦或是在操練中受傷。

   連宋知遠都很不舍得他。

   一家子湊在一起計劃了半宿,群策群力,總算是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