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野菜菌菇包子
宋玉枝這邊。
前一天從沈遇那兒得了隻罕見又機靈的小猞猁,她和弟弟兩個稀罕了一夜都不夠。
第二天去碼頭上開攤,她幹勁滿滿!
她在碼頭也有段時日了,蓋澆飯更是打響了名氣。
很多客人心心念念她的手藝,卻不是頓頓吃得起九文錢一碗的蓋澆飯的,便都會特地起早來買更便宜實惠的朝食。
因此她家早市的陣仗雖不如午市大,但也有一些人候着。
有個熟客來的最早,排在最前頭,見了宋玉枝她們開始忙活開攤,就笑着打趣道:“小娘子家啥都好,就是早市的品種實在少了些!
”
宋玉枝這邊的朝食确實還是那老幾樣,包子、鹵下水和面條,其中的包子餡兒還一直用的都是最平價的白菜……就算每天吃一樣,兩三天就能吃完一遭。
再好吃的吃食,來來回回吃上幾圈,可不是讓人覺得吃厭了?
宋玉枝暫時還沒有更改早市菜單的計劃,午間的蓋澆飯一做百來份,若是淩晨時分再折騰,鐵打的身子骨也熬不住。
她笑着道:“今日湊巧,包子不是白菜餡的了,是野菜和菌子做的。
客官嘗嘗?
”
前一天收攤早,宋玉枝沒買菜,沈遇那邊雖然給了不少野菜,但每種數量都不多,做百來份蓋澆飯是不夠了,用來做菜包子正好。
那客人也不過是等的無聊,随口打趣了一句。
他确實是有些吃厭了宋玉枝家的幾樣朝食,可宋玉枝的手藝是真的沒話說,他吃慣了她家的吃食後再去别家,那真的是高下立判,完全吃不下!
他一聽就來了精神,“那我就要這換了餡料的包子,每樣來兩個!
”
趙大娘和周氏快手快腳地把攤檔支開,宋玉枝一手托着油紙,一手拿了長筷子,立刻給對面裝了四個包子。
時辰尚早,那客人拿到包子并不急着離開,坐到門口的矮桌前就開始吃。
素包是純野菜的,包子皮一如既往的松軟,入口即化,一下子就吃到了裡頭香氣撲鼻的餡料。
新鮮水靈的野菜并不需要太多調料,宋玉枝還在裡頭稍微擱了一點豬油和芝麻油增香,味道鮮美,毫不寡淡!
吃完更是唇齒留香,仿佛置身于春日山林之中!
那熟客三兩口吃完一個,又去嘗那另一個油紙包裡的。
半肉包子是菌子和豬肉做的餡兒,豬肉和菌子混合在一處散發着濃郁又特殊的香味,一口下去,肉汁在口中炸開,紮實的餡料更是又鮮甜又醇厚,讓人恨不能把舌頭都一道吞了!
“好吃,太好吃了!
”那熟客吃得眉眼舒展,“我再不說小娘子不換菜單了,就這兩種餡兒的包子,我能再吃一個月不膩。
”
宋玉枝一邊招待後來的客人,一邊解釋道:“這野菜和菌子是别人進山送的,數量都不多。
尤其是菌子,隻夠賣今日的,明日還是賣白菜肉的。
”
那客人聽完頓時有些失望,然後猛的從矮桌前站起身,“不成,那我得再買幾個!
”
說着就又跑到後頭排隊去了。
有人笑着同他玩笑道:“老兄這是準備今日三餐都吃包子了?
”
那熟客好脾氣地笑了笑,“這有啥不行?
小娘子的飯食再不怕翻熱的,翻熱過還是比其他家的吃食可口!
我就吃上一整天的包子,正好省下幾文錢,明日來小娘子這裡吃蓋澆飯!
”
宋玉枝這裡的包子沒漲價,依舊是半肉的兩文,素的一文。
她做吃食又從來不偷工減料,婦人和孩子一個就差不多能吃飽,一般胃口大的男子吃上兩三個也是一餐。
若是吃上一天包子,可不是比在外頭吃面條、馄饨、飯菜那些便宜?
而且如宋玉枝所說,這野菜菌子是人家送的,下一次再有不知道啥時候呢!
一邊應答,那站在隊尾的熟客一邊又咬開一個換了新餡料的包子。
勾人的香味在隊伍中蔓延開來。
隊伍裡的客人大多原先都隻準備買一頓朝食,現下在心裡算完賬,再聞着這香味,紛紛有了成算,争先恐後開了口——
“小娘子,我要六個包子!
”
“我胃口大,我要九個!
”
宋玉枝攏共就做了百十來個包子,哪裡經得住大家這樣買?
才剛天色大亮,她攤檔上的包子就銷售一空。
晚來的客人聽說今日換了新餡料,而自己又沒買上,個個都後悔沒早些來。
好在宋玉枝這裡還有鹵下水和面條,怎麼也不至于讓他們空腹而歸。
等到早市過半,宋玉枝這邊的下水和面條也賣空了,更晚來一些的客人就啥也買不上了!
有人哭喪着臉直嚎,“蓋澆飯輪不上我就算了!
今兒個我好不容易早起一日,居然還是啥也沒吃上……宋姐姐好狠的心!
”
哭喪着臉的小姑娘十二三歲,姓吳,吳家也在碼頭上讨生活,賣的卻不是吃食,開攤比宋玉枝家這樣的吃食攤子晚一些。
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兒,得寵又爛漫,一般到正午前後才到自家攤檔上幫忙。
現下才剛辰時,于她而言,可不是特地起了個大早?
宋玉枝對女孩子總是多幾分耐心,聞言好笑道:“吳姑娘别哭,今日确實是賣完了,明日我給你留兩個包子可好?
”
吳家小姑娘眼睛一亮,立刻轉哭為笑,軟軟糯糯的說:“宋姐姐最好了,我以後的銀錢都攢着到你家買吃食!
”
兩人正說笑着,她娘跟了過來,氣不打一處來道:“多大的人了,整日裡就想着吃!
瞧瞧人家宋小娘子,沒比你大多少,一個人挑起整個攤檔的活計了。
”
小姑娘被說了也不生氣,扁着嘴直告饒。
那吳家嬸子被她逗得笑開來,到底也是疼她,摸了十文錢文錢出來給宋玉枝,給自家閨女提前定上一份蓋澆飯并一碗湯。
“小娘子手藝确實好,也不怪這小丫頭心心念念的。
就是每次都得趕早,這丫頭憊懶,來十次有八次輪不上。
”
都是附近開攤的人家,那吳嬸子知道宋玉枝這兒不僅人少,精通廚藝的也隻有她一個,便沒提議讓宋玉枝抛開身子不顧,為了銀錢多做一些飯食,而是問起說:“小娘子可曾想過招個學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