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五百六十一章 進獻壽禮

   “免禮請起。

   一道略顯滄桑的聲音自上首傳來。

   宋玉枝奉命起身,眼觀鼻、鼻觀心地站定,同時用餘光悄悄打量着殿内的情況。

   正殿内除開一衆宮人和一些個被留下的官眷外,上首一共設了三個座位。

   最右邊的空置着。

   正中間衣着最華麗的自然就是太後。

   她老人家面目和藹,剛過花甲之年,頭發花白,但看着并不算如何蒼老,乍眼看去,比民間五十歲的婦人還年輕不少。

   但可能是今日接見了半日官眷,太後臉上雖然還挂着笑,但神色中已經有了肉眼可見的疲憊。

   而坐在太後左邊的,則是身着宮裝大衫的中年婦人。

   婦人年近四十,面容隻能稱的上清秀,但舉手擡眸之間氣度斐然,自有一股威儀莊重之态,就是皇後了。

   皇後見太後累了,便幫着開口道:“是宋翰林的家眷吧?
都是自家人,松快些,上前說話吧。

   周氏和趙大娘上前,呈送上兩份壽禮。

   第一份是周氏親自繡的“壽”字圖,選用了各種不同的字體,繡了九十九個小“壽”字。
合在一起,拼湊成一整個大“壽”字,剛好是一百之數。

   所用的繡線和布帛,雖然稱不上多名貴,但貴在心意和巧思。

   皇後不吝誇贊周氏心靈手巧。

   連方才累得有些說不動話的太後,都再次開口道:“宋夫人有心了,這份壽禮,我……哀家很喜歡。

   第二份壽禮,就是宋玉枝做的吃食了。

   春末夏初的天,尋常吃食已經不大經得住放。

   宋玉枝把日前采來的枇杷,做成了兩罐子吃食,一罐子是滋潤肺部的川貝枇杷膏,另一罐子是酸甜可口的枇杷果醬。

   兩個裝盛膏醬的瓷罐子都是從外頭買的,雖不是什麼頂名貴的瓷器,卻是溫潤的白瓷,挂上兩個周氏親自編的、紅彤彤的中國結,看着就怪喜人的。

   “也是個有心的好孩子。
”太後聲音裡的笑意更濃,“這幾日換了季,哀家正好有些犯咳,嘴裡又有些沒味兒,正好嘗嘗你的手藝。

   說着,皇後又提起道:“先前聽晏兒提過,宋翰林和家人先前因為一些誤會,失散了許久。
宋小娘子,之前過得可還好?

   上位者抛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對答的換成别人,少不得要訴訴苦,道一道委屈,最後表明自家夫君/親爹能有幸跟着建元帝開疆拓土,無怨無悔……

   最後名正言順地求來一些恩典。

   但宋玉枝卻沒有這種誇大苦難的習慣,隻不卑不亢道:“回娘娘的話,臣女初到豐州城時,境況确實不大好。
但臣女病愈之後,幸運習得了一些廚藝,先擺攤後開鋪子……來京之前,臣女在豐州城内已經開了半年有餘的食肆,自給自足,日子尚可。

   這話說完,殿上衆人反應不一而足。

   太後和皇後對視一眼,臉上都多了一絲贊賞。

   畢竟大喜的日子,誰也沒有聽人喋喋不休訴苦的癖好。

   尤其是恰逢太後又精神不濟,聽了不知道多少官眷說話,打心底裡更是不耐煩那些個常見的、讨要恩典的說辭。

   而一旁的宋玉錦,則是垂下頭撇了撇嘴,就差把“真是個傻子”幾個字寫在臉上。

   撇完嘴,宋玉錦改換了神情,上前兩步,再次行禮道:“臣女見過太後娘娘,皇後娘娘。

   上首頓時一靜,半晌之後,皇後才問起說:“本宮依稀記得宋翰林隻有一女,你是……”

   皇後的詢問并不帶任何揶揄和鄙夷,隻是再尋常不過的詢問。

   宋玉錦聽到耳朵裡,感受到殿内其他女眷得來投來的各色視線,心中頓時五味雜陳——

   想她昔日首輔家的嫡長孫女,身份不輸任何世家貴女,和海家的女眷也在各色場合中碰過面。

   海家一朝得勢,竟把她忘了個幹淨?

   但心情再複雜,宋玉錦面上也不敢如何,隻能尴尬地解釋道:“臣女是宋家大房的長女,家父時任寶鈔司正。

   這話一說,殿内投向宋玉錦的視線就更多了,揶揄的,鄙夷的,好笑的……就差把宋玉錦看成個篩子了。

   宋玉錦被她們瞧得面紅耳赤,但還是強撐着道:“臣女準備了一份壽禮,還望太後娘娘垂愛。

   這麼說着,想到自己花費重金求來的壽禮,宋玉錦不覺挺直了腰杆。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宋玉錦又是跟着宋家人過來的,哪怕是看在宋彥的面子上,太後和皇後也不好太過給她難堪,以免新朝初立,就寒了有功之臣的心。

   “原是如此,宋大姑娘把壽禮呈上來。

   宋玉錦應一聲“是”,呈上一個錦盒,侃侃而談道:“臣女偶然得到了一尊白玉觀音像。
雖隻巴掌大,但通體雪白,沒有一絲瑕疵。
更難巧合的的是,觀音面容栩栩如生,慈眉善目,聖潔非常,和太後娘娘有幾分相似……”

   “臣女聽聞太後娘娘素愛禮佛,便鬥膽獻上此像。
恭祝太後娘娘歲歲平安,年年如意,福壽康甯。

   聽到他這樣說,殿内其他官眷看向宋玉枝的眼神,就沒有那麼多惡意了,反而小聲誇贊起來——

   “宋大姑娘這份禮,既不落俗套又有心意,倒是把宋家前頭兩份禮給比下去了。

   還有人酸溜溜道:“何止是比下了那兩份,是把咱們都比下去了。

   都知道新皇登基後,崇尚儉樸之風。

   所以各家準備壽禮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避開了貴重之物,主打一個“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反觀宋玉錦準備的白玉觀音像,巴掌大小,并不會價值連城,卻又比一般的壽禮,多了幾分妥帖的心意和恰到好處的貴重。

   對比之下,一般的壽禮受制于銀錢預算,就顯得落于俗套了。

   也别說她們了,就是宋玉枝也沒想到宋玉錦會有這種巧思,不禁多瞧了她一眼。

   宋玉錦對着她得意地昂了昂下巴。

   然而下一瞬,衆人卻聽那負責呈送錦盒的宮人,倒吸了口冷氣!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