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租房
小二已經忘了還得回前頭去。
最後等待的時間裡,宋玉枝把下午采的一小把野菜切成末兒,随後掐準時間掀開鍋蓋,加入一點鹽和切好的野菜碎。
那香味就越發濃郁,直往人鼻子裡鑽!
宋玉枝摸出幾文錢放在竈台上,将砂鍋和三副碗勺一并放到托盤上。
那小二自問不是多嘴饞的人,畢竟在客棧裡頭做工,他跟廚子的關系又不錯,經常能分到客人沒怎麼碰過的吃食。
今兒個這用料極一般的海鮮砂鍋粥。
卻是真的把他的饞蟲勾出來了,眼看宋玉枝就要連鍋端走,他厚着臉皮跟宋玉枝要一碗嘗嘗。
一碗米煮出了滿滿一鍋粥,自家隻孤兒寡母三口人,加起來胃口還不如一個成年男子大。
而海鮮這種東西放過夜之後又多少會有點走味兒,宋玉枝倒也不介意分他一碗,而且她稍後還要麻煩小二——老大夫說前頭幾日的藥主要是把他身上的寒症給祛了,這藥得在飯後睡前服用。
所以一會兒吃過東西,宋玉枝還得下來借爐子熬藥。
中午的時候,宋玉枝已經要過了幾大桶熱水,大晚上又這般一趟兩趟的不安生,換成平時小二肯定得嫌煩,眼下他滿腦子隻想嘗那香味撲鼻的粥,便爽快地應承下來。
宋玉枝道過一聲謝,舀出三海碗的粥後,把砂鍋剩在後廚裡。
下等客房裡,宋知遠已經困得小雞啄米似的直點頭。
直到聞着一股濃郁的鮮香,小家夥的眼神猛得一亮,“姐姐回來了!
”
話音未落,宋玉枝推門進來,好笑道:“你這小狗子還真靈。
”
“是姐姐做的吃食太香了!
”
小孩自己穿鞋下地,闆闆正正地坐到木桌前。
三碗粥放到跟前,不用人喂,宋知遠自己拿着勺子開始吃起來。
海鮮粥裡的米粒顆顆開了花,熬出了米油,粥湯香濃無比,偶爾能吃到一點小蝦仁和蟹肉,那也是又香又滑,一點腥氣都沒有,更有新鮮可口的野菜碎豐富口感,整體鮮滑滾香,鮮得恨不能讓人把舌頭一并吞了。
而且粥湯下肚,并不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宋知遠隻覺得肚子裡暖暖的,連帶着手腳都暖和起來。
周氏也是一樣。
客棧下等房裡東西還算齊全,卻不會給炭,在屋裡待久了難免手腳發寒。
她熨帖地呼出一口長氣,說:“咱們枝枝的手藝真是沒話說。
娘前頭是真想岔了,有這手藝,咱們還愁不能安生立命?
”
宋知遠也跟着直點小腦袋,“這粥太好吃了,比從前家裡廚子熬的好吃多了!
”
煲粥說來簡單,無非就是把食材和大米放進鍋中熬煮,但要根據不同的食材、不同的份量去控制火候,激發出食材本身的特有濃香,不然和煮泡飯有什麼區别?
裡頭的門道多得很!
宋玉枝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親娘和弟弟的誇贊。
末了宋知遠又問了這粥貴不貴?
得知一大鍋海鮮粥隻花了幾文錢,小家夥眼睛亮晶晶地滿是期盼,“那姐姐往後有空就給我做這個!
”
宋玉枝卻沒答應,“終歸是海鮮做的,一頓半頓還好,常吃怕是對你腸胃有負擔。
而且好可惜哦,海鮮做粥固然好吃,但是爆炒的另有一番好滋味,像什麼香辣蟹、剁椒魚頭、蒜蓉蛏子、椒鹽大蝦……”
宋知遠立刻吸溜着口水告饒,“姐姐别說了,我馬上就乖乖喝藥,一定把病養好了。
往後要是有什麼不舒服的,也一定不瞞着娘和姐姐了!
”
見這小子乖覺地知道前頭做錯了,宋玉枝這才沒接着饞他。
正說着話,小二把燒好的熱水送來了。
周氏帶着宋知遠沐浴,宋玉枝則拿了一包藥下樓去熬。
藥材放入藥煲,架到小火爐上,小二提着兩個大空桶回了後廚。
這小二看着也不過十六七歲大,額頭起了一層薄汗他也不覺得累,滿臉堆笑地詢問宋玉枝要不要幫忙?
宋玉枝說不用,看着那砂鍋詢問道:“小哥這鍋粥沒怎麼動,可是覺得不合口味?
”
“不是。
”小二憨憨地笑,“說來不怕客官笑話,小的在店裡還算好吃好喝,但家中老母親和兄弟姐妹幾個卻常是饑一餐飽一餐,客官這粥煮的太好喝了,小的嘗了一小碗,剩下的準備明早下值的時候帶給他們喝。
”
宋玉枝便也不再多問,隻叮囑他把砂鍋放到陰冷處存放。
後頭宋玉枝熬好了藥,端到樓上,再自己簡單擦洗了一番。
周氏便不讓她再忙了,把三人貼身的衣服都洗了,晾到了屋裡。
因為有奔頭,宋玉枝縱然累得不成,還得裹着襖子睡,卻是睡得極好,第二日天剛亮就醒了。
才結束流放之路,周氏和宋知遠都睡得淺。
宋玉枝剛起身,他們母子也醒了。
“今天咱們要去尋摸個屋子,常住客棧也不是一回事。
”
宋玉枝裹緊襖子,下床把陰幹的中衣收起放到被子裡捂了會兒,走到屏風後頭把中衣中褲穿進去。
沒多會兒周氏和宋知遠也拾掇好了。
一家子揣上銀錢下了樓。
這會兒天光大亮,大堂和街上還是沒什麼人,守在大堂裡的還是昨晚那個小二。
他旁邊站着一個膀大腰圓的中年男子。
不知道那中年男子說了什麼,小二正忙不疊搖頭,說:“趙大廚,這樣不好吧……”
看到宋玉枝等人下來,小二神色閃躲,急急地止住話頭。
宋玉枝便隻跟他微微颔首算是打過招呼,而後便出了客棧。
客棧外頭的街上,不少攤檔已經出攤,各種食物的香氣萦繞在街頭巷尾。
宋玉枝找了個看着幹淨的馄饨攤,點了一碗馄饨分着吃過,便又拿出猴子給的地圖翻翻看看,還真的找到了一家被他标注的牙行。
牙行距離客棧也不遠,宋玉枝猜着可能是猴子以往都在這一帶活動的緣故。
故而标注的都是相距不遠的各色鋪子。
找到了牙行,對接上了中人,宋玉枝提出了要求——
銀錢不湊手,她沒準備找多麼好的宅子,隻需要有兩間卧房,一間堂屋加上一個竈房就好。
城東那樣的地界她也不奢望,但出于對安全的考慮,靠近北戎的城北和靠碼頭、魚龍混雜的城西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内。
最好是在城中和城南一帶。
最後就是報上預算。
在現代的時候,短租十分普遍。
這個時代則不是那樣,中人說一般都是年付,極少數的情況可以半年付。
畢竟時下牙行的規矩是“成三破二”,買房租房為破,屋主賣房出租是成。
即牙行要收主顧百分之二的中錢,收屋主百分之三。
現代的時候大衆生活水平高,手頭富裕,面對手續費也不覺得如何,能省事兒就行。
這個時代的百姓都儉省慣了,自然不願意生出變故,再去找牙行花冤枉錢。
宋玉枝給出的預算是三兩銀子一年。
那牙人初時并不以貌取人,十分耐心,等聽清她的預算,臉上的笑差點挂不住。
但這牙行既能得到猴子屬意,卻是真的有幾分口齒。
是以那牙人縱然不情願,但是立刻帶着宋玉枝他們轉悠起來。
這一轉悠,就轉悠到了正午。
宋玉枝仍然沒選到合心意的屋子。
實在不是她挑挑揀揀,而是牙人帶看的幾間屋子,要麼是鄰裡關系太過複雜,隔壁住着個酒鬼,大早上的就在屋裡摔東西打媳婦。
要麼就是安靜是夠安靜了,但屋子實在破爛,走進去都擔心那斑駁的土牆随時坍塌,要麼就是整體太小,卧房倒是好說,有炕就行,但竈房裡隻容一個人騰挪,實在不方便往後展開吃食營生……
總之是不一而足。
那中人的耐心也耗盡了,說符合宋玉枝要求的就這麼幾間,等後頭再遇到了合适的再帶他們看。
這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一個道理,總不能讓對方憑空變出一間物美價廉的屋子給自己。
宋玉枝也不為難他,看着到了客棧結算房費的時候,便和牙人分别。
而此時客棧裡,掌櫃正焦頭爛額地尋找着宋玉枝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