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海鮮砂鍋粥
也挺趕巧,一家子去到醫館的時候,裡頭正好已經沒什麼病患了。
坐診的是個慈眉善目的老大夫。
診脈過後就說宋知遠這是風寒外侵導緻的急症,另外還有脾胃虛弱、氣虛血虛的毛病。
其中胃部的毛病最明顯,老大夫都心有不忍,“風寒不嚴重,但這孩子的脾胃毛病有段時日了,近來一個月都應該疼得很厲害。
”
宋玉枝和周氏都被驚着了,她們都以為宋知遠是前幾天才病倒的,沒想到他居然那麼早就開始不舒服了!
隻是一直強忍着沒說!
周氏又紅了眼眶,宋玉枝心下也不好受,母女倆一起看向宋知遠。
小家夥有些心虛,垂着腦袋不敢和她們對視,甕聲甕氣地說:“其實也還好,不怎麼疼的。
尤其後來姐姐每天都給我吃好吃的,就好很多啦!
”
這也不是怪罪他的時候,宋玉枝道:“那您看後頭是怎麼個章程?
”
老大夫看出來她才是拿主意的那個,就道:“所幸令弟年紀尚輕,隻要吃上半個月的湯藥調養,往後再注意一些,定期複診,應不會落下病根。
銀錢方面……”
老大夫看他們的穿着打扮,知道他們不富裕,“老夫盡量選一些平價的藥材,半個月的湯藥,收你三兩銀子,若銀錢不湊手,先開五日的也成。
另外今日的診金也免了。
”
三兩銀子絕對不是個小數目,豐州城内儉省一些的三口之家,一年的嚼用也就在十兩左右。
幸好宋玉枝今兒個掙了筆意外之财,聽了價格也沒覺得如何,隻慶幸中醫就是這點好,見效慢,但是能祛除病根。
“勞煩您先給我們開五日的。
”
大楚銀票的最小面額就是十兩,夥計用戥子稱了一大一小兩個銀锞子,找了回來。
等老大夫開方子抓藥的時候,宋玉枝正好看到藥鋪裡還有胡椒、茴香、八角、桂皮之類的香料出售。
廚子沒有不愛置辦調料的,尤其宋玉枝之前還想過鹵豬下水來賣,當即便問了價格。
跟她前頭想的一樣,這些香料既然可以當入藥,價格便超出一般調料不少。
但好消息是豐州城有碼頭,這些舶來品并不算多稀罕,所以倒也沒有貴到高不可攀。
攀談了一陣,藥也打包好了。
宋玉枝和周氏抱上宋知遠返回客棧。
此時已經快到宵禁的時辰,街上空了不少,客棧大堂更是一個人也沒有。
小二趴在櫃台上直眯瞪,一家子放輕手腳,上樓開門。
進了屋裡,宋玉枝才發現桌子上多了個針線笸籮。
周氏把宋知遠放到竹床上,才說道:“白日裡你走後,我閑着也沒事。
就花了十文錢置辦了一些針線,下午晌在客棧大堂裡幫着人縫補,可惜沒掙到多少銀錢……”
說着,周氏也有些赧然。
她娘家就是做的繡莊生意,耳濡目染之下,一手女紅還算能上得台面。
隻不過初來乍到的,又無甚本錢,便隻好先從幫人縫補開始。
忙碌了一下午,将将掙了二十文錢。
本來她還覺得挺滿意的了,半日工夫都掙出了半份房費了。
但沒想到女兒隻出去大半個白日,就掙回了好幾兩銀子。
也得虧女兒掙到了銀錢,不然按着那老大夫說的,小知遠再不尋醫問藥,便要落下一輩子的病根了。
她白日才發下的宏願,要立起來,有個當娘的樣子,沒想到最後還是得指望女兒。
所以說着話,周氏就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了眼睛。
卻聽宋玉枝哇”了一聲,“客棧住的大多都是行商,大老粗出門在外,衣服破了爛了是常态,可不就需要有人幫着縫補?
娘這個想法就很不錯,也省得他們去另尋地方!
”
周氏隻覺得自己掙得少,沒幫上多少忙。
宋玉枝則不是,她是真的為周氏感到高興。
一家子生活在一道,最怕就是人心不齊,萬一周氏還跟之前似的愁眉苦臉,陷在愁雲慘霧裡。
她怕是根本不能放手去做自個兒想做的事,還得分出心力來照看家裡。
宋玉枝先把白日裡發生的事說給他們聽,把差點被野豬撞到給隐去了,隻說自己遇上一個被奸商蒙騙的獵戶,幫着獵戶把野豬賣了,才分到了十兩銀子。
“那十兩銀子是意外之财,八百年遇不上第二次。
那一百一十文錢,才是我憑真本事掙的。
說來也沒比娘幫人縫補多多少,但回頭咱們可以買些好料子、好繡線,娘繡一些帕子、抹額之類的,還愁沒人買?
”
周氏笑着颔首,“帕子抹額都是我繡慣了的,另外納鞋底、量體裁衣……那些我也算在行。
過去你爹就隻愛穿我做的鞋……”
提到宋彥,周氏的眼神不由黯了黯。
宋玉枝立刻接口道:“可以,那等我回頭盤兩個鋪子,我做吃食,娘做女紅,咱們雙管齊下。
不出幾年,咱們的日子不會比從前差!
”
周氏果然再顧不上傷懷,隻覺得好笑道:“盤鋪子得多少錢?
更别說一盤還是兩個……不過你說的也對,日子都是人過出來的。
隻要咱們一家三口齊心協力,日子總歸總歸會越過越好的!
”
“娘,姐姐,那我呢?
我也是咱家的一份子呢!
”宋知遠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坐起身,“大夫爺爺都說啦,我吃半個月藥就能好了。
我也要幫忙,把吃藥的銀錢掙回來!
”
“那你……”宋玉枝說到這兒有些卡殼,她一時間真沒想到五六歲的小孩能幫什麼忙,頓了頓之後就接着說:“那你先把身子養好,然後想想将來要做什麼。
”
宋知遠小大人似的鄭重點頭,應承道:“好,那我慢慢想想,想到了再告訴娘和姐姐。
”
不過這份穩重也沒維持多久,下一瞬,小家夥的肚子就咕咕叫了起來。
他一下子破了功,臊紅了臉,鹌鹑似的把小臉埋進了被窩裡。
“娘和弟弟還沒用夕食吧?
我也覺得有些餓了,我去要點吃食,再要點熱水。
晚上咱們再洗一次,順帶把衣服都洗了,晾上一晚上。
”
宋玉枝說完就出了去。
可不巧,小二說熱水倒是有,竈上的火沒熄滅,燒上就行,但後廚沒剩什麼食材了,而且值夜的廚子家裡有事,晚上回家去了。
“本是說好去去就回的,但不知道被什麼事絆住了,過了宵禁都沒回。
客官要不是不介意,小的給您随便做點。
不過小的這手藝……”
忙了一整日,宋玉枝本是隻想吃點現成的,沒準備再親自下廚了。
但如果吃的不好,那真的是對不起白日的辛苦了。
宋玉枝說不礙事,“我自己用一下廚房可好?
按着食材的銀錢給。
”
小二說行,當即就把客棧前門鎖了,帶着宋玉枝去了後廚。
客棧的後廚還算寬敞,有兩個竈台,一個燒熱水,一個用來做飯菜,各種瓶瓶罐罐的調料倒也算齊全。
不過食材是真的沒剩什麼了,除了挂在房梁上的臘肉、白米白面外,就剩一筐子小蝦小螃蟹,都隻有拇指大小,但好在還算新鮮,沒死多久。
臘肉這東西不好克化,顯然不适合宋知遠知,而且宋玉枝也想吃些清淡的,便詢問小二說:“我想熬鍋海鮮粥,需要一碗米,加上這一小筐子小蝦和小螃蟹,一共多少銀錢?
”
豐州城不缺海味,那籮筐裡的小蝦小蟹又都是挑剩下,已經死了。
擱平時都是随意倒掉的。
小二隻覺得宋玉枝不在行,這種東西也願意用銀錢買,當即就笑道:“您盡管用,看着給幾文錢就成。
”
宋玉枝先用清水把米泡上,而後取出小蝦,去掉蝦頭和蝦線,剝出黃豆大小的蝦仁。
然後把小螃蟹的殼剝開,除去沙囊和鰓後切成小塊。
那小二本是準備把宋玉枝帶來,把熱水燒上就回頭接着打盹的,左右後廚裡的東西都有精确的記錄,連調料剩幾錢都才清算過,用了多少都有定數,不怕宋玉枝多用了不認賬。
但現下他站在旁邊,看着宋玉枝手指翻飛地處理小蝦小蟹,不覺都給看呆了——
蝦還好說,普通會下廚的人都會弄。
但螃蟹可不是人人都會弄得,很多人弄一個螃蟹都得好一會兒,更别說是這拇指大小的螃蟹!
在小二愣神的工夫裡,宋玉枝處理好了蝦蟹,在鍋内熱油,放入擦幹水分的蝦頭,調整火勢用小火煎炸,把到蝦頭炸到酥脆變色了,就撈出蝦油備用。
等到小二轉身去把熱水燒上,她便把生米、蝦仁、蟹塊炒香,随後在砂鍋中放入炒好的生米和水,煮開後加蝦油,再彎下身調整火勢,用小火熬煮了一會兒,最後倒入蝦仁和蟹塊,接着再煮……
沒過多久,砂鍋蓋子開始撲通撲通地跳動,一股難以言說的鮮香飄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