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偷師都偷不明白
和牙人分别之後,宋玉枝一邊走路一邊凝眉沉思。
弟弟的湯藥費肯定是不能省的,真要落下病根,往後再多的銀錢也挽回不了。
實在不行,也隻能先多花銀錢把屋子租了,而後再去尋摸一份别的差事,像之前給柴炭行做工那樣,一天幾十文工錢,積少成多去攢做買賣的本錢。
打定主意之後,宋玉枝轉頭,看到了周氏和宋知遠一大一小兩個眉頭皺的比她還緊,快能夾死蒼蠅了!
宋玉枝帶他們出來,本是想着讓他們也提一提自己的要求。
可不是讓他們來幫着發愁的。
一上午下來,宋玉枝發現家裡其他人都沒什麼要求,萬事都是以她為先。
“你倆别急,明日就不讓你們跟着我跑了,我再尋摸尋摸,總歸有辦法的。
”
說着話,一家子回到了客棧。
午間正是大堂熱鬧的時候,掌櫃和小二卻沒顧着招呼客人,和那個趙大廚一道在櫃台前說着話。
那趙大廚正涼涼地道:“都這個時辰了,那孤兒寡母的還未出現人影,别是偷了咱們客棧什麼東西逃了吧。
掌櫃的還是别在這兒幹着急了,不如去看看房間裡頭少了啥?
”
掌櫃年近六旬,頭發花白,還蓄着胡須,聞言立刻吹胡子瞪眼道:“少擱那兒胡吣,人家看着說話做事都是文绉绉的,顯然原先都是好人家出身。
你也别在這兒說風涼話,還不都是你惹出來的禍事?
”
宋玉枝一開始聽那趙大廚把自家當小偷,臉便沉了下來,但後頭聽到掌櫃的話,又覺得事情有些蹊跷。
因此她并未直接發作,隻讓周氏和宋知遠在旁邊略等一陣,自己上了前去詢問發生了何事?
她還真沒猜錯,那掌櫃見了她便如蒙大赦地迎上前,“客官總算是回來了!
再不見您,我都要滿大街找人了!
”
說完,掌櫃便神色有些尴尬地說了一樁事。
說這豐州城有個魏先生,正經科舉入仕考到了進士,從前一直在外頭當官。
去年緻仕了,回到了豐州城老家。
他家老太太上了年歲,又在外頭過了大半輩子,回到老家有些水土不服,胃口一日賽一日的差,身子也是每況愈下。
從去年開始,魏家就隔三差五地給老太太請大夫,大夫也瞧不出個所以然來。
魏先生夫婦都孝順的很,因為這個沒少操心和奔忙。
前兒個實在沒辦法了,魏家給出了懸賞花紅,說不拘是誰,隻要能做出合他家老太太胃口的飯菜,便能得五兩銀子的賞錢。
不少廚子趨之若鹜。
當然了,那賞銀雖然多,但也沒多到那個份上,衆人主要還是想跟魏家交好——魏先生雖然成了白身,但人家緻仕前官位不低,又是風風光光退下來的,朝中還有不少舊友和門生,便是豐州城的知州都得給他幾分面子。
跟他家交好,想也知道能得到許多旁的好處!
“客官前頭得了一鍋海鮮粥,恰好讓魏家老太太吃到了,老太太喜歡的緊。
正要尋客官去呢!
”
聽完來龍去脈,宋玉枝沒應聲,眼神狐疑地在小二和趙大廚身上逡巡了一圈。
她剩下的粥是送給了小二的,魏先生都過了緻仕的年紀,他家老太太年歲更是高,身子又每況愈下,總不能這大冷天的還跑到客棧來吃飯,還恰好吃到了小二手裡的粥?
不過終歸事關五兩銀子的花紅,宋玉枝正缺銀錢,便詢問道:“那後頭是怎麼個章程?
需要我再做别的吃食,還是……”
“魏家那邊要求客官去魏家現場再做一次粥湯。
”
這事兒要擱一般人身上,猛的聽說得去退休官員家裡做飯,多少都有點忐忑。
宋玉枝倒是沒覺得如何,隻想着這樣也好,畢竟事關銀錢,若是還得讓客棧的人在其中牽線搭橋,說不定還會被分掉一部分紅利。
她爽快地應承下來,掌櫃不由松了口氣。
這會兒客棧裡頭正忙,掌櫃脫不開身,便讓小二帶着宋玉枝去往魏家。
那小二早上還好好的,這會兒卻顯得蔫蔫哒哒的。
去往魏家的路上,他都一直沒吱聲,直到已經能看到魏宅的牌匾了,小二才按捺不住開口:“客官,說來是小的對不住你。
是小的鬼迷心竅,聽了趙大廚的話,把你做的粥送到了魏家……”
這客棧的趙大廚昨晚上本該值夜,他說家中有事,其實全是信口編造的空話,趙大廚就是想讨好魏先生,夜間特地找了幾個去過魏府的大廚請教魏老太太的口味。
結果就是問了一圈下來,那些個大廚也很納悶,明明他們都拿出看家本領了,怎麼老太太就是不買賬?
趙大廚毫無頭緒,晨間先回了雲來客棧上工。
然後就遇到了把海鮮粥翻熱,準備帶回家去的小二。
都知道粥這種東西最不耐放,放了一晚早就變成幹巴巴的東西了,加水翻熱之後滋味更是不能和剛熬好的相提并論。
但即便是這般,宋玉枝熬那鍋粥還是香味濃郁。
趙大廚嘗了一口,跟小二詢問了一番這粥的來曆,轉頭他就把這鍋粥送到了魏府。
那會子正好是用朝食的時辰,老太太才剛起床,聞到這粥的香味還真是有點意動。
魏家并不是沒見識的人,看出這粥是翻熱過的。
雖說沒壞,但老太太到底年紀大了,身子骨又不好,誰敢讓她吃不新鮮的東西?
魏先生就讓趙大廚再做一鍋新鮮些的,立刻送來。
趙大廚回到客棧跟小二說了,小二就說宋玉枝還在客棧,讓她再做就是。
她看着家境不好,想來應該是願意的。
結果趙大廚就道:“你前頭不是說了,在後廚親眼看着她做的,步驟又不怎麼麻煩。
你隻管告訴我,我再做一份便是。
到時候那賞銀咱們對半分,何必便宜了外人?
”
反正他在意的是同魏家的交情。
當時宋玉枝正好下樓來,聽到小二說什麼“不大好吧”。
他們二人就是在商量這個。
“趙大廚是通判大人的遠房親戚,莫說小的,便是掌櫃的,也不敢對他如何。
客官走後,小的就把客官熬粥的步驟告訴了他。
趙大廚還特地選用了新鮮的好海鮮,但沒想到那粥送過去之後,非但沒得到賞銀,還讓魏先生發了火,說老太太喝了那粥直犯惡心……”
宋玉枝肯讓小二目睹自己下廚的全過程,就是因為她不怕偷師!
真要人人看一遍下廚過程就能學會廚藝的奧妙之處,那後世那種信息爆炸的時代,豈不是人人都是頂尖大廚了?
而且熬粥最講究的本就是一個火候。
最後就是,昨晚宋玉枝看後廚東西不多,小蝦小蟹又個頭很小,連腥味都沒去就直接開始熬粥。
換成個頭大的新鮮海鮮,不去腥那自然是不能入口的!
那趙大廚隻知道照本宣科,還以為是宋玉枝的什麼獨門秘方。
偷師都偷不明白,上蹿下跳地想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實在是愚蠢又可笑!
“看魏先生動了真怒,趙大廚也有些害怕,回到客棧露了端倪,這才讓掌櫃的給套了話出來……所以客官一會兒多擔待些,兩邊都不是咱們平頭百姓惹得起的!
”
說着,小二便把宋玉枝送到了魏家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