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定工錢
半年多銀子的毛利,一個月那就是十五兩左右。
當然了,到手的純利潤還得扣掉柴炭、器具的損耗、租金之類的成本,另外還有工錢。
但不論怎麼扣,一個月十兩銀子總是差不多的。
很快,包子翻熱好了,宋玉枝把包子盛出來,趙大娘幫着把剩下的一點蛋花湯盛了出來。
三大一小配着溫熱的湯吃熱乎乎的包子,一邊接着說話。
宋玉枝對趙大娘道:“過完年我就跟您提過工錢的事兒,您老是推三阻四不應我。
現下知道了我掙的比從前多多了,您總該同意我給您發工錢的事兒了吧?
咱們再親,也得一碼歸一碼,親兄弟還得明算賬呢。
我光讓您幹活,不給工錢,我心裡多難受啊。
我剛買菜的時候還去特地附近的攤位上打聽了,就按着市價,一天三十文錢給您。
若生意一直這麼好,等到月底再給您分一點花紅。
”
自家的小買賣能走到今日,那絕對離不開趙大娘的幫襯。
即便現下周氏跟着來幫忙,但有些活兒就是更适合趙大娘來做。
也多虧了她們分工合作,宋玉枝才能安心在裡頭忙小炒,不用去操心門口的蓋澆飯怎麼賣。
趙大娘剛想說工錢能自己能收,分紅就算了。
畢竟宋玉枝這兒就忙大半日,還管早午兩頓飯,再有個三十文工錢,一個月那也将近一兩銀子了,絕對不算少了!
但話還未來得及說出口,宋玉枝就不看她了,而是偏過臉看向周氏,“娘也一樣,我往後也給您發工錢。
”
周氏笑着睨她一眼,“你的銀錢難道不都歸我管?
難不成你現下要跟我分家?
”
宋玉枝當然不是要分家。
而是過去幾個月,宋玉枝都把銀錢藏在家裡,告訴了周氏位置,讓她随時取用。
就是讓她管錢的意思。
結果自家親娘倒好,她愣是沒從裡頭拿過幾文錢,家裡日常開支隻用她做女工掙來的那部分。
每每說到這個,她都說那是宋玉枝自己掙的,讓她攢着就好。
她手邊的銀錢夠用。
就連過年,宋玉枝塞給了她一兩銀子,讓她買年貨,她也隻是大頭都花費在給宋玉枝做襖子上。
當然了,也是多虧了她的儉省,宋玉枝才能在幾個月的時間攢夠自己的戶籍銀錢,還租到了固定攤位。
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娘說咱們這麼辛苦是為了啥?
不就是為了把日子過好嗎?
光掙錢不花錢,那怎麼把日子過好?
咱家往後就這樣,我給您發工錢,怎麼用都随您的便,隻一點,不許隻花在我身上了。
”
說着,宋玉枝也越發放柔了聲音,“今日還隻是開張第一日呢。
我有信心往後生意會越來越好,進項隻會多不會少。
我知道娘心疼我,才想着法兒不用我掙來的銀錢,可我也會心疼您和弟弟呀。
我也想看你們穿好衣裳、用好東西呢!
”
現下家裡家外,宋玉枝都是當之無愧的一把手。
她越來越有主見,也拿準了兩位長輩都是吃軟不吃硬,咬死了不給她們發工錢自己心裡不安生。
周氏和趙大娘一邊笑,一邊無奈地對視一眼,便也隻好應了下來。
不過兩人都堅持工錢月結,畢竟宋玉枝現在手頭的活錢也不多,月底再結算工錢可以避免生意上沒有流動資金。
“姐姐,那我呢?
”看大人說完了話,宋知遠才開口。
宋玉枝略為驚訝地挑了挑眉。
年頭上她要給弟弟壓歲錢,特地封了一個十文錢的紅封。
小家夥還振振有詞說兩人是同輩,當弟弟的怎麼能要姐姐的壓歲錢呢?
便堅持不肯收。
隻收了自家親娘封的五文錢小紅封。
今日他居然會主動開口要工錢,可不是讓宋玉枝吃驚?
說起來小家夥雖然年紀小,做活兒很有限,但是他在算數上是真的有天分——
他原先就有些算學基礎,宋玉枝抽空随便教了一段時間,現下他數到幾千都不會出錯,簡單的乘法也會了。
後頭再加把勁把複雜一些的混合運算學會了,就完全能頂個普通的賬房先生來用了。
還是那種不用擔心會做假賬、中飽私囊的賬房先生!
擱一般人家,那肯定不會理幾歲孩子的話。
在宋玉枝這兒,弟弟早慧又懂事,她日常跟他說話,也是把他當成小大人來對待。
付出有回報,才不會打消小孩子幫忙做工的積極性嘛!
所以宋玉枝就認真地問他說:“那你要多少?
”
宋知遠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能幹的活兒很少,所以我想着一天要……兩文錢。
要是姐姐覺得多了,我還可以再降降,一文錢也是可以的。
”
宋玉枝聽完實在是裝不出認真的模樣了,笑着秃噜了他一把腦袋。
“不用降了,我一天給你兩文錢。
”說着宋玉枝就要摸兩個銅闆給他。
“不用現在給的,我也月結!
雖然兩個銅闆不會影響姐姐的生意,但是我怕我拿到手就花了。
”
趙大娘逗他,“那你不花要工錢幹啥?
留着将來娶媳婦啊?
”
六七歲大的孩子哪裡懂什麼娶媳婦呢?
宋玉枝還以為弟弟肯定會露出迷茫的神情。
可宋知遠小大人一般點頭說對啊,“就是攢着娶媳婦的。
姐姐年頭上還要給我壓歲錢,以後我娶媳婦,姐姐肯定還想着要給我銀錢。
現在我有工錢啦,一天兩文,一個月六十文,一年就是七百二十文。
攢上十年,我就有七兩銀子了。
到時候也不要姐姐再給我準備什麼。
”
趙大娘驚訝地張大了嘴,回過神來後直呼“乖乖”,看向周氏道:“你家這孩子都怎麼教的?
枝枝我就不說了,我都誇厭了,怎麼這麼小的知遠還這麼聰明?
不隻是會算數更也知道疼人!
這要是送去讀書,将來少不得給妹子你掙個诰命回來!
”
宋家後人終生不能回京和科考,這個話題不适合再繼續。
宋玉枝就立刻岔開道:“大娘可别誇他了,他确實算數好,但哪裡就懂什麼娶媳婦了?
”
說着她就問弟弟娶媳婦是啥意思?
小家夥依舊言之鑿鑿,“娶媳婦就是我找個人一起生活,然後咱家就多一口人來給姐姐做工!
”
這話一說,在場的幾人都笑起來。
趙大娘笑得最大聲,“你這是給自己娶媳婦還是給你姐姐娶媳婦呢?
”
宋知遠這下子是真迷茫了,問說:“這有啥不一樣嗎?
”
在歡聲笑語裡,一頓午飯很快吃完。
飯後,幾人分工洗碗和收拾衛生,想到方才弟弟的童言童語,宋玉枝還是止不住地笑。
隔壁胖嬸家,吃海鮮得慢慢品,所以這會兒他們夫妻倆才結束營業。
攤子上安靜下來之後,胖嬸聽着隔壁三五不時傳來的笑聲,再看一眼木讷到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的丈夫,總覺得哪裡不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