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小娘子留步!
”
急着投拜帖當然不止宋玉枝一家。
一時間那代魏先生傳話的門房周圍,越發人滿為患,水潑不進。
場面跟後世人才市場投簡曆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玉枝來得比他們晚一些,倒也沒想着插隊。
隻是她在旁邊等了好半晌,遞拜帖的手都舉酸了,前頭那些投好拜帖的人卻一直沒讓開,還在拉着那門房一個勁兒地詢問魏家人的喜好。
宋玉枝便逐漸有些不耐煩了。
也幸虧沈遇一道跟了過來。
他将宋玉枝護在懷裡,然後摩西分海一般撥開人群。
總算讓宋玉枝将拜帖遞到了門房手裡。
宋玉枝雖沒出什麼力氣,但秋老虎餘威尚在,她在旁邊站了快兩刻鐘,額前身上都出了不少汗。
因此遞送完畢後,宋玉枝就準備離開了。
卻沒成想那門房一邊耐着性子回答衆人的問題,一邊随意掃了宋玉枝一眼,然後就猛地轉頭,高聲喊道:“小娘子留步!
”
喊話的同時,門房也撥開人群,朝着宋玉枝而去,一副生怕她跑了的模樣!
沈遇自然上前一步,擋在自家小夫人跟前。
宋玉枝來過魏宅幾次,對魏家人感觀都不錯,便客氣地出聲詢問道:“可是我家拜帖不合規制?
”
門房先說不是,又道:“我敢問,可是宋小娘子?
”
說着他又一拍大腿,“這拜帖都寫了‘宋記’了,我這問題純屬多餘。
宋小娘子快裡面請,我們老夫人都念叨小娘子好些日子了。
”
這話一出,門前其他人頓時就不幹了。
“這宋記是哪家?
能讓魏家下人這般另眼相看?
”
“宋記我知道!
就是前不久才開的一家食肆,勢頭猛的很,都快能和吉祥如意兩家别苗頭了。
”
“那更不對了,這宋記今年才開,明顯跟咱們一樣,從前根本沒有赴過宴。
憑啥她能進,我們不能進?
!
”
“對啊!
剛這門房還說魏家不會開後門,會根據各家實力考量……”
那魏家門房懶得同他們掰扯,一面道:“你們怎麼聽話聽半截?
我都說了,我們老夫人喜歡宋小娘子。
這是從前就有的交情!
難不成我家承辦個宴席,就得六親不認了?
”
一面他招呼來魏家其他下人,合力給宋玉枝開出一條路來。
其他人也不敢真的得罪魏家,便也是光嘀咕,不敢阻攔。
未多時,宋玉枝和沈遇被門房引着進了魏家。
路上,門房總算道出了原委:“早些時候,小娘子送了節禮來,我們老夫人和夫人知道了,當時就怪我沒把小娘子請進宅子裡。
偏中秋那幾日也是趕巧兒,我身子不舒坦,教我侄子頂了兩天差事,他也沒把小娘子給認出來,又陰差陽錯了一回。
這要是再來一回,夫人少不得要扣我半個月工錢……”
宋玉枝聽完這一番話,多少有些受寵若驚。
她是真沒想到,将近一年之後,魏家老太太還能記得自己。
更沒想到,魏老太太會特地叮囑人留意自己。
至于門房和他侄子幾次都沒把自己認出來,宋玉枝倒并不見怪。
畢竟一開始來魏宅的時候,他還是套着大黑襖子、臉上生滿凍瘡的假小子。
魏老太太他們雖知道她的身份,卻未必會把她的身份宣揚給阖府下人。
過節的時候,她已經有了一些變化,門房正是忙碌的時候,隻按着她先前的形象留意,哪兒能留意到呢?
後頭他那侄子則更是沒見過她,自然更談不上認出了。
魏宅并不算多大,沒走幾步,宋玉枝和沈遇就到了廳堂裡。
二人落座不到半刻鐘,魏老太太和魏夫人婆媳二人便一道過來了。
宋玉枝和沈遇一道起身相迎。
魏老太太還是一如既往的慈眉善目,精神頭看着比去年更好了。
她見了宋玉枝就笑,說:“你這丫頭,次次都是禮到人不到。
我前頭都跟你伯母提了,再有下次,可一定得扣門房工錢了。
沒得讓你覺着我家故意要遠了你……今日見了,我才知道冤枉那門房了。
丫頭你這變化也忒大了!
”
說着話,魏老太太又笑眯眯地打量了沈遇一眼。
“是我禮數不周全,想着您老愛清靜,便沒想着上門叨擾。
”宋玉枝說着,大大方方地引薦沈遇,“這是我夫婿。
前不久我們才成婚。
”
沈遇再次抱拳。
他的身材樣貌自是挑不出任何不足,跟宋玉枝站在一起,登對的不能再登對。
難得的是,他跟宋玉枝一樣目光清正,都是長輩最喜歡的那種孩子。
魏老太太連說了幾聲“好孩子”,又有些唏噓道:“我這個年歲,耐不住寒又受不住熱。
夏日裡你伯父伯母帶着我住到城外去避暑了,前些日子回來,我才知道錯過了你的婚禮……丫頭你别置氣。
”
前頭兩人成婚,宋玉枝在拟定賓客名單的時候,就想過要給魏家送喜帖。
那會兒宋玉枝就想好不大辦,隻在家簡單置幾桌酒席。
魏家人明顯跟清水巷的一衆街坊四鄰不是一路人,真坐在一張桌上吃席,那雙方都會不自在。
為此,宋玉枝頗有些傷腦筋。
但她還是來了宋家一趟,結果那次宋玉枝吃了個閉門羹。
跟鄰居打聽了,宋玉枝才知道魏老太太夏日裡身體不适,魏先生和魏夫人帶着老太太,連帶着魏家為數不多的幾個下人,一道去避暑了,得到中秋節前才回來。
那會子水匪作亂才過去不久,豐州城裡人心不定。
魏家不是一般的平頭百姓家,在那種情況下有别的安排再正常不過。
宋玉枝便沒探究太多,隻讓鄰居幫忙轉交了喜糖。
說來還是因為婚事太倉促了,畢竟時下的規矩,但凡有些餘錢的人家,成個親至少得忙個一年半載,也會提前月餘通知賓客。
宋玉枝自也不會計較這個,還是神色如常笑道:“您老這是哪兒的話?
不瞞您說,因着朝廷的诏令,我那婚事籌備的時間短,直到成婚前幾日才确定了婚期。
您别見怪我不請您才是。
”
魏老太太能對宋玉枝另眼相看,就是喜歡她身上頑強的生命力和她的落落大方、坦坦蕩蕩。
因此說着話,魏老太太幹脆讓宋玉枝坐到了自己身邊,拉着她的手仔細問起她後頭做了什麼營生?
現在住在哪裡?
家裡其他人可都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