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不可多得的人才
宋玉枝同樣頗為驚喜。
她先讓趙大娘别急,說自己已經讓周氏搭牛車回家去了,然後上前跟金大娘福了福身,見了個晚輩的禮。
“好孩子,快别客氣。
”金大娘立刻拉宋玉枝起身,又不錯眼地把她好一通打量。
“剛聽你趙大娘說你呢。
真是沒想到,才半年光景不見,那樣個黑瘦的小子,就成了這如花似玉的标緻模樣。
這要是路上見了,我都不敢認呢。
”
她說話的時候,宋玉枝也仔細瞧了金大娘幾眼。
半年時間而已,金大娘的模樣倒是無甚變化,隻是頭上的白頭發多了不少,面容也越發滄桑,像老了好幾歲一般。
帶孩子自古就不是輕省的活計,宋玉枝并沒有多想,笑着應道:“您可别全聽趙大娘的。
在她嘴裡,那是九天仙女也不如我的。
”
趙大娘昂着下巴,理所當然道:“可不是?
九天仙女那隻是生的好看,又沒有你那手好廚藝!
我還真就覺得你比仙女還好!
”
這話一說,宋玉枝和金大娘齊齊笑起來。
連帶着在攤檔前頭、忙着活計的少女也笑着望過來。
宋玉枝餘光一直注意着她,兩人眼神一碰,那少女臉上升起一點赧然的紅暈,同宋玉枝微微颔首,打過招呼。
宋玉枝本就是被她吸引過來的,跟金大娘寒暄了幾句之後,自然而然問起說:“這是您家的孫女嗎?
刀工看着真不錯,可是打小練過?
”
方才還言笑晏晏的金大娘,神色微微一變。
趙大娘趕緊跟宋玉枝使了個眼色。
宋玉枝雖然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但還是立刻說了“抱歉”。
卻看金大娘對着趙大娘擺手道:“不礙事,又沒有外人在。
再者我也沒什麼心虛理虧的……”
原來金大娘家裡人口簡單,家務事卻是很不省心。
她中年喪夫,靠捕魚、賣魚,拉拔了兩個兒子長大,還給他們在村子裡,一人新蓋了一間瓦房。
本以為到了晚年,兩個兒子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了,她也該享清福了。
沒想到兩兒子卻把年邁的老母親當成了負擔。
一開始,兩家人還約定好,一家照顧金大娘半年。
但她兩個親生骨肉尚且沒有孝心,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媳婦,又怎麼能指望的上呢?
金大娘來回兩邊住着,任勞任怨一邊捕魚賣魚補貼家用,一邊回去後再料理家事,偶爾被兒媳婦挑刺,她也從不計較……日子尚且能過的下去。
直到去歲,她那多年未曾開懷的小兒媳婦懷了身孕,就把金大娘提前接到了自家。
金大娘伺候了小兒媳整個孕期,照顧她坐月子,還把小孫子照料到斷奶。
今年入夏天氣反常,連宋玉枝都差點生了一場大病,操勞已久的金大娘直接就病倒了,躺在炕上起不來身。
小兒媳見她幾日都不好,就忽然換了副面孔,和那小兒子一起把金大娘擡回了大兒子家,說金大娘已經在她家待了半年有餘,本來就輪到老大家來照料了。
老大家哪裡肯呢?
尤其金大娘的大兒媳,那也不是好相與的,叉腰站在門口罵道:“去年你們覺得娘能幫忙,就把娘提前接走,現下娘病了,你們卻把人給送回來,讓我們照顧。
世上哪兒有這種好事?
”
妯娌倆罵起架來,金家兩個兒子不發一言。
可憐金大娘病得迷迷糊糊的,被晾在門闆上,還要接受鄉裡鄉親看熱鬧的異樣目光。
“當時我就想,兩個兒媳婦不是我肚子裡出來的,我也沒本事給兒子準備什麼像樣的聘禮,她們不欠我什麼……”
金大娘說着話,雖然還努力維持着笑,但眼底淚光閃爍,“但那兩個小子,卻是我拼了命生出來,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拔長大的。
他們那樣,實在教我寒心。
所幸我全當沒生養過他們!
我讓他們把我擡回早先的老土房,自生自滅算了。
”
趙大娘既氣憤又心疼,死死拉着金大娘的手道:“剛我問你近來過得怎麼樣。
你隻說現下自己單過,可沒說……”
“都過去了,提那些幹啥?
”金大娘抹了把眼睛,擺手道:“剛枝枝你不是問這丫頭嗎?
她不是我孫女,是……是我同村人家的姑娘,叫葉兒,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那會兒我眼瞅着就不行了,是這丫頭每日給我送些吃食來……可能是老天不讓我死,我後頭還真就好起來了。
我也沒别的本事,就把捕魚殺魚的手法交給她,帶着她來這碼頭上擺攤。
”
宋玉枝聽完,不由也跟着歎了口氣。
她哪裡能想到,眼前看着和氣又豁達的金大娘,背後居然還有那麼些心酸的經曆呢?
更沒想到,那少女殺魚的本事是才學的!
正好那葉兒又送走了一個客人,立了擦了手站起身過了來,給金大娘遞了帕子,輕聲同宋玉枝解釋道:“說來不是剛學的,是我過去在家就要做很多活計。
魚也殺過,隻是在阿奶教我之前,我不知道不同的魚,要不同的殺法。
”
她這麼一解釋,宋玉枝便也想的通了。
她自認自己在廚道上還頗有天賦,但也沒說練上月餘,就能出來别人苦練多年的刀工。
至多就是比别人進步得快一些。
但即便眼前的少女是已經有基本功在身上,經過一番點撥,才有了現下這樣一門手藝。
怎麼也能稱的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說着話,不覺就已經到了辰時末了。
宋玉枝還得回清水巷準備午間售賣的飯食,便立刻提出告辭。
趙大娘跟在她身後,鮮少的惜字如金,一臉的欲言又止,三不五時地回頭瞧瞧。
宋玉枝跟她親如母女,哪兒能不知道她的意思呢?
甚至她都知道不喜示弱賣慘的金大娘,特特把家裡的糟心事往外說了,就是為了告訴宋玉枝,葉兒不止聰慧靈巧,更有一顆善心,那才會在金家兒子、兒媳都不管她的情況下,去照顧她那樣一個孤寡老人。
所以還未走出幾步,宋玉枝就開誠布公道:“我覺得那葉兒不錯,可以讓她過幾日來參加學徒選拔。
您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