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四百零八章 送節禮

   宋玉枝和沈遇成婚後,兩家人合并成一家,經曆的第一個重大節日,自是該好好慶祝的。

   一家子回到清水巷後也沒閑着。

   周氏和趙大娘早就商量好了分工——

   趙家租賃的院子大一些,由趙大娘和宋知遠一道打掃。

   宋家小院地方不大,周氏一個人灑掃就足夠了。

   沈遇則負責去外頭購置好酒好菜,總不能讓宋玉枝在過節的時候,還圍着竈台忙個不停。

   而且趁機多嘗些别家的好菜,對宋玉枝來日調整宋記的經營方針,也有好處。

   至于宋玉枝,她最擅長的竈房活計,都被長輩給“奪走”了。

   别的她也實在不擅長,頓時就顯得無所事事起來,詢問自己幹點啥?

   趙大娘打好了腹稿,頭頭是道地相勸:“過往我就不說了。
就說燈會這幾日,你特特把我們都帶到了花燈會上,卻隻自己寸步不離守着攤子,讓我們輪流出去玩……

   知遠他們我就不說了。
哪怕是我和你娘,都被你‘逼’着當了回孩子,把花燈街都給轉了個遍。
也就是怕你累着,不然現在我連家門都不想讓你進,隻想讓你出去玩,玩到天黑回來吃現成的。

   這話宋玉枝還真是不好反駁。

   攤檔再寬敞,終歸用不上那麼些人幫忙。

   後頭遇到了好些同宋玉枝寒暄叙舊的故人,攤檔上就更擁擠了,自家人都隻能退到一旁“罰站”。

   宋玉枝本身就是看大夥兒都對花燈會感興趣,才把他們都帶去的。

   那樣的情景下,宋玉枝自然就提出讓大夥兒分批出去玩。

   周氏和趙大娘一開始還不肯,說她們這把年紀,啥沒看夠玩夠呢?

   都想着陪她一起。

   責任心很強的呂掌櫃也是一樣,原先還說代替沈遇看鋪子呢。

   反正他孤家寡人一個,曆來都不過這些個節日。

   跟出來感受一下氛圍就成了,哪裡能半路撂挑子出去玩?

   無奈宋記的員工裡都是半大小子和小姑娘。

   小子們和葉兒、葵兒都比同齡人穩重、有交代,讓人放心的很。

   但讓人不放心的是,曆來這種盛會,縱然官府衙門再嚴防死守,還是會混進一些居心叵測的人。

   倒不說什麼敵國奸細,就說最難以杜絕的拍花子。

   他們可最喜歡趁着這種時候,對還未徹底長成的小子、小姑娘出手。

   若是大人都不跟出去,誰放心呢?

   大過節的,誰又忍心,讓這些個日日都在做工的半大孩子,全都拘在攤子上?

   宋玉枝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幹脆擺手不給任何人拒絕的機會,把人分成兩個小隊。

   呂掌櫃帶所有半大小子出行。

   周氏和趙大娘帶葉兒、葵兒和年紀最小的宋志遠。

   每個小隊出去逛夠一個時辰,才允許回攤檔上喝水、休息和交班。

   人是社會性動物,宋記鋪子裡也沒有那種完全冷心冷情,無語欲求的。

   故而每個人都玩得很盡興,就宋玉枝一直守在攤檔上,到了今日這有了半日閑。

   宋玉枝被推回屋歇着,按着往日的習慣睡了個午覺。

   好在午後她就就有别的事可忙了——

   各家都來給她送節禮了。

   先來的是帶着葵兒一道過來的吳家人,送來了半斤茶葉,一盒頭油,一盒子牙粉,一對桃木梳,兩根墨條……

   都是生活中能用到的常見東西,卻是品質上乘,尤其是那茶葉,不見一絲雜質和碎末,剛打開就能聞到清香醇厚的味道。

   别說跟宋玉枝自個兒日常喝的高沫比,就是同宋記日常提供給客人提供的散茶,都高出去很多檔!

   不用想也知道價格不菲。

   尤其是想到六月的時候,一直不肯要工錢的倆徒弟,總算在她的幾番勸說下,肯收下她開出的工錢。
光這半斤茶葉,怕是就要用去葵兒一個月的工錢。

   若是加上其他的,則怎麼也要花掉葵兒近來的所有工錢了。

   宋玉枝哪裡肯收這樣的重禮?

   她連忙推拒。

   可吳嬸子堅持道:“六月娘子成親,丫頭領了工錢,就是準備給你置辦賀禮和添妝的。
偏你後頭說了,不收大夥兒的重禮,隻讓我們随意添點喜錢。
這些東西便一直留到了現在。
再放下去,這新茶都要變成陳茶了……便是回給鋪子,也要折損很多銀錢。

   話說到這份上,宋玉枝哪裡還能回絕對方的好意呢?

   總不至于真的讓人把精心準備的禮物,再給賣出去。

   也是趕巧,或者說是葉兒和葵兒商量好的。

   正當宋玉枝應下的時候,葉兒後腳到了。

   她和金大娘一道來的。

   她前頭領工錢,本也跟葵兒一樣,想着給自家師父表孝心。

   無奈金大娘年歲大了,前頭病過一場後,身子一直沒好徹底。

   葉兒隻能先緊着給金大娘抓藥、添衣,最後隻留下了很少的錢,甚至都不夠買成匹的好料子。

   但金大娘除開抓魚的本事外,另也會做一些女工。

   她用剩下的那筆銀子,給宋玉枝裁了身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接而成的水田衣。

   水田衣雖不算華麗,但在經過葉兒仔細的搭配、和金大娘的仔細斟酌後,自有一番勻稱樸素的美,很是合适不喜張揚的宋玉枝。

   且水田衣和百家衣相似,都有美好祝福的涵義。

   那衣裙按着宋玉枝身量裁的,自是更不好轉送或者轉賣。

   宋玉枝又已經收下了一個徒弟的禮,便也不能區别對待,把葉兒和金大娘送來的禮也給收了。

   接着隔壁的張屠戶和張大嬸,領着三個兒子也過來了。

   他們這樣的屠戶之家,最不缺的就是肉。

   張屠戶扛着一扇巨大的排骨,樁子、柱子和栓子兄弟三個,則提着五花肉、豬後腿、帶肉的筒子骨那些。

   進門後,張大嬸一邊熟門熟路地指揮丈夫和兒子,去往竈房“卸貨”,一邊笑眯眯地道:“枝枝收了徒弟的禮,可也得收我家的。
不然我就當你嫌棄我家的東西了。

   這次不等宋玉枝回答,附近其他小夥計的家長也來了。

   他們沒有吳家、張家富庶,但也都和葉兒、金大娘一樣,花了心思備了節禮。

   哪怕是其中最不富裕的鐵牛家,都送了好些個雞蛋和自家種的菜來。

   院子裡一時人滿為患,衆人還都跟着張大嬸有樣學樣,讓宋玉枝不許偏心,必須要一視同仁!

   宋玉枝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時松口,居然搞出了這樣一番熱鬧的送禮場景。

   正好宋知遠打掃完裡屋,聽到響動出了來。

   宋玉枝幹脆大手一揮,讓弟弟去把院子大門關上。

   她把衆人都給“扣”下了,不答應留下吃飯不許走!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