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團圓宴
當然了,很多人家裡還有其家人,亦或是後頭還有别的計劃,并不能真的直接待在宋玉枝這兒過中秋。
這也不礙事。
宋玉枝讓宋知遠幫忙登記。
反正來送節禮的都是小夥計的家人,又都同住在清水巷。
隻要記錄下家裡幾口人,需要幾道菜,宋玉枝這邊做好後,讓小夥計帶着自家的碗碟來取菜就是。
雙方的角色立刻掉了個個兒,衆人成了哭笑不得“被迫”的那方。
“小娘子恁客氣!
”
“就是,我們沒把小娘子當外人,這才想着給小娘子送些東西。
”
“不用,真不用,我家早就準備上團圓飯了。
得了好菜也不會浪費。
”
宋玉枝依舊不管他們咋說,“就因為不是外人,你們才别同我客氣。
怎麼,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都不許拒絕。
至于浪費的問題……現下天色尚早,你們登記完後,回家少做一二道菜,也就不用擔心了。
”
她說着話,又掃了自家員工一眼。
他們已經習慣性地聽從自家東家的話。
如張栓子這樣能言善道的,立刻就拉着自家爹娘說起了悄悄話——
“東家最不喜歡欠别人的。
今遭不應,她肯定還得另外想着回禮。
鋪子裡平素那麼些事兒,她日日忙得不可開交。
尤其是明日,是鋪子裡盲盒‘開獎’的日子……”
張大嬸和張屠戶一想也是。
正是因為知道宋玉枝不喜歡欠人情,平素又忙,他們才會挑選今日,才把節禮給送來。
本是一番好意,哪兒能回頭讓宋玉枝在百忙之中,再分出心力想回禮呢?
其他小夥計緊跟其後,說的都是大差不差的話。
一衆家長隻能笑着應承下來。
家中還有長輩在、或者後頭還要别的事兒忙的人家,應承下來後先回了去,把自家孩子留在了宋家幫忙。
如張屠戶家這樣,家裡人全部在這裡的,後頭也沒啥事兒,應下後幹脆沒走,阖家都留下來了。
宋知遠統計完之後,又帶着人給宋玉枝跑了趟腿,尋到了在附近采買的沈遇彙合。
而等“采購隊”從外頭采買回來,宋玉枝已然利用大夥兒送來的菜,先燒好了幾個大熱菜。
暮色四合之際,宋家的團圓宴準備妥當。
四喜丸子,紅燒排骨,油焖豬蹄,蒜泥白肉,大骨頭豆腐湯……合上早先宋玉枝在清水巷一帶賣過的蘸醬魚丸,酸菜魚,沈遇從外頭買的熏雞,醬鴨等等,最後炒上幾道時蔬,便算是置辦齊全了。
後頭宋玉枝又讓不準備在外用飯的小夥計,回家去拿碗碟來取菜。
這些小夥計回家後,家裡大人少不得親自跟過來一趟,對着宋玉枝好一番道謝,再按着自家人口,淺淺取上一二道菜。
一直忙到酉時末,宋玉枝這邊正式開席了。
堂屋裡分了三桌,一桌坐吳家人,一桌坐張家人,還有一桌,就是宋玉枝這邊的自家人,加上葉兒和金大娘,另外再加後頭同樣也過來送東西,被宋玉枝強行扣下的劉大全和呂掌櫃。
呂掌櫃孤家寡人慣了,哪年也沒想過還能再享受到這種熱鬧。
他為人并不孤僻,反而很喜歡熱鬧,不然也幹不好掌櫃這樣,需要人長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活計。
待衆人坐定之後,呂掌櫃提起酒杯,率先敬向宋玉枝,“東家别笑話我。
我這人素日裡還算能言善道,今日……今日我實在不知道說啥好了。
總之敬東家,祝東家生意興旺,事事順意。
”
後頭被接過來、此前從未和宋玉枝碰面的吳家阿奶,一邊笑一邊跟着舉杯,“我家葵丫頭日日回來後,都不離師父。
今日一見,才知道葵丫頭的師父比她說的,為人更好,更能幹……老婆子也敬小娘子一杯。
”
有了他們一帶頭,其他人自然跟上。
宋玉枝上下兩輩子都不飲酒,也不喜歡被酒精掌控身體的感覺。
這次氣氛到了這兒,領頭敬酒的又是長輩,喝酒的場地還是在自己家,她就沒什麼好顧忌的了。
她舉起酒杯回敬衆人:“感謝諸位對我的幫助和信任。
希望未來,咱們都越來越好!
”
一杯酒下肚。
宋玉枝才發現自己酒杯裡的酒味很淡,與其說是酒,不如更像是果汁。
不止不難喝,反而酸酸甜甜,很是開胃。
她奇怪地看向身邊的沈遇。
沈遇不動聲色地和她眨眨眼。
宋玉枝好笑地抿了抿唇,收回目光,發現自己和周氏中間多了一副無主的碗筷。
見她自個兒瞧見了,周氏神色柔軟地解釋:“這是遇兒特地給你爹添的。
”
宋玉枝心下一軟,不覺又看向另一邊的沈遇。
沈遇便再次給宋玉枝添上一杯“果汁”,“這一杯,我們一起敬嶽父吧。
”
其他人自然跟上,衆人一道把酒水倒往地上。
幾輪敬酒之後,團圓宴正式開始。
四喜丸子粉粉嫩嫩,肉質鮮美。
紅燒排骨鮮嫩多汁,醬香四溢。
油焖豬蹄口感彈牙,肉酥骨爛,肥而不膩……配上醇香濃郁的骨頭湯,來一筷子鮮爽清淡的時蔬,怎一個暢快了得!
衆人聊着天,吃着菜,賓主盡歡,其樂融融。
*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某處軍營裡,同樣在慶祝中秋。
不過到底戰士吃緊,尋常的軍士仍然需要值守在崗位上。
隻有主帳裡擺上了幾桌。
酒過三巡,一個跛腳的中年文士,在打一連串打了個幾個噴嚏後,起身告辭。
主位上的年輕人允了,然後帶着關切的神色親自相送。
一直送到主帳外,中年文士拱手道:“二殿下不必再送。
宋某自己回去。
”
那二殿下歎了口氣,“先生雖名義上隻是軍中謀士,卻與我有師徒之實。
在我心中,先生便是我的老師。
學生送送老師,又有何妨呢?
”
那中年文士笑了一下,随即眼中又醞釀起無盡的哀愁。
團圓佳節,他這是又思念起已故的妻兒了。
那二殿下會意過來,當即鄭重允諾道:“先生莫要傷懷,短則數月,長則半年,戰局便要明了。
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