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察鋪子,拜訪魏家
先前宋玉枝已經和車夫說了今日大緻的行程。
故而送了宋彥去上值之後,車夫就問道:“姑娘,大人名下的一間鋪子恰好就在這附近。
您看咱們是先去别的地兒,還是就近把那鋪子瞧上一眼?
”
官署大多聚集在城東。
這處也是達官貴人的居所。
這附近的鋪子,有銀錢都不一定能買到。
宋玉枝精神一振,當即應道:“那就先去這鋪子看看。
”
馬車行駛了二刻鐘左右,來到了朱雀大街。
到了這處,馬車的速度便慢了下來,宋玉枝也不催促車夫,隻掀了簾子看起沿路的光景。
巳時初,也就是上午九點左右,朱雀大街人聲鼎沸,叫賣聲此起彼伏,已然是一副熱鬧景象。
“炊餅,好吃的炊餅!
”
“剛出鍋的油炸鬼,五文錢一根!
”
“杏子李子葡萄木瓜……不甜不要錢!
”
寬闊的街道兩邊店鋪林立,小攤檔都擺在不占道的地方,行走來往的百姓都衣着體面,馬車、轎攆屢見不鮮,熙熙攘攘,卻又亂中有序。
又過了一刻多鐘,車夫勒住缰繩,停下了車馬,恭聲道:“姑娘,到了。
”
宋玉枝下車一瞧,發現車夫帶他來的是一家書局。
書局市口很不錯,就在朱雀大街的正街上,這個時辰便已經有不少文人雅士登門。
當然相對的,這書局的門臉就不算大了,甚至沒有從前周氏的針線鋪子大。
走進去以後,書局裡頭的縱深倒是足夠,剛好縱向擺放十幾個大小不一的書架。
宋玉枝今日還準備去魏家拜訪,兩手空空也不是個事兒,就像之前在豐州城的時候,宋玉枝手頭還沒有如今寬裕,尚且要準備一些薄禮。
如今兩家日子都好起來了,今日來的又是自家書局,正好可以選幾本書,給魏先生送點詩詞相關的,給魏老太太和魏夫人送些話本子。
再去買些糕餅和水果,便也不算失禮了。
這麼想着,宋玉枝便在書架前逗留了一陣。
書局的夥計見她面生,主動上前道:“客人可是準備買書贈人?
可要小的幫你介紹一番?
”
宋玉枝暗贊一聲夥計的好眼力,答道:“我确實是送人的。
”
說着,宋玉枝就大概說了一番送禮對象的情況。
小二先給她推薦了一些時興的話本子,後頭又說自己對詩詞那些不懂,便去請了掌櫃,由掌櫃給宋玉枝推薦适合的書,然後就都退到一邊,任由宋玉枝慢慢挑選。
等宋玉枝挑選完畢,付完了帳,也就徹底放棄了把這裡改為食肆的想法——
這鋪子大小規模不适合。
更難能可貴的是上到掌櫃夥計的态度,還有整個書局的氛圍,都十分讓人舒适。
便是不用盤賬,宋玉枝也知道這書局的生意差不了,改做别的營生,實在太可惜。
午前,宋玉枝帶着禮物去了魏宅。
前一日周氏已經使人給魏家傳過信。
魏夫人聽了通傳,一邊讓人把宋玉枝請進來,一邊去使人通知魏老太太。
三人坐到一處,還未開口說話,魏老太太就先紅了眼眶,“我的兒,是祖母對不住你,将你一人留在了那豐州城裡……瞧瞧你如今瘦得都快脫相了,身上衣服也不合身。
這段時間該受了多少苦啊!
昨日下午晌才到了京城,怎麼不多休息兩日再過來呢?
”
宋玉枝本來也有些眼眶發熱。
畢竟魏家人提前離開了豐州城,一别已是兩個月。
聽到老太太這話,宋玉枝沒忍住破涕為笑道:“祖母,您再想我也不能亂說呀。
我最近确實清減了一些,但我絕對沒脫相。
我身上的衣服更是我娘趁着趕路的空檔,給我新做的,隻腰上松了一些,我想着寬松些舒服,就沒讓她改。
”
“至于正月裡分别,那是情勢比人強。
您家要是為着我留下,我心裡才過意不去的呢。
而且我怎麼就是孤身一人了?
我娘、我弟弟和我婆母都在我身邊呢。
”
魏老太太也不聽她“狡辯”,就讓魏夫人去拿衣裳首飾給她。
說來魏夫人對宋玉枝的感情,并不如魏老太太。
魏老太太那可是第一次跟宋玉枝見面,就對她心生喜歡,想把她留在身邊的。
魏夫人主動提出結幹親,是因為當時魏家承了宋玉枝的情,她又确實欣賞宋玉枝的品性,知曉婆母對她的喜愛。
後頭相處過一段時日,如今又聽到宋玉枝這絲毫沒有怨怼的話語,魏夫人自也是發自内心的喜歡她,當下就笑道:“不瞞娘說,我昨日就開始給枝枝拾掇東西了。
”
宋玉枝直說周氏已經在給自己裁衣裳了,都沒能打消魏家婆媳的興頭。
“從前家裡是白身,很多東西不好外露,便什麼好東西都未能給你。
唯一一次我想給你個镯子,你都不肯要。
”魏老太太理所當然道:“晨間那是你娘給你做的,現下這是我和你幹娘給你準備的,不能混為一談。
你這個年紀不打扮,難道要等到了我這個年紀才去後悔?
”
魏夫人也在旁邊敲邊鼓,“就是。
咱家也沒個女孩,你祖母也素淨慣了。
我一人哪裡穿戴的了這麼些?
枝枝,你就當是為我分擔了。
須知道,這世上多得是先敬羅衣後敬人的人。
我們府上的繡娘雖然未必如你母親那般手巧,但有個長處,就是手腳快。
兩三日就能做好一身給你送去。
這樣不管是你在外行走,還是參加一些小宴,也能便宜些。
”
任宋玉枝再嘴巧,也經不住她們齊心協力地這樣勸。
于是跟晨間一樣的流程,又在宋玉枝身上演練了一遍。
一個時辰後,宋玉枝同魏家人一道用過了飯,發上多了一支碧玉玲珑钗,耳朵上多了一對珍珠耳墜,另外還有預定的衣裙五身。
最後,魏老太太還堅持送出去的東西,沒有往回收的道理,便也不收宋玉枝歸還的五百兩銀票,隻說當投資給宋玉枝做營生。
離開魏宅的時候,宋玉枝甚至有些懷疑,如果今日不是自己真的還有别的事要忙,自家祖母和幹娘必然得把自己扣下,不把她身上空白的地方“填滿”,就不放她離開!
連着兩日,宋玉枝都沐浴在家人的溫情中,自然就想到了葉兒——
小姑娘在京城舉目無親,她這當師父的不得去送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