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夏還以為大楚皇後已經順利歸去楚營了,可等了些日子,非但沒能等來兩國的和平談判,反而惹得大楚大舉進攻。
北夏這才得知,原來大楚皇後并沒能順利回去,而是半途失蹤了。
這下好了,楚皇後下落不明,楚君就更加有理由蕩平北夏。
大楚這些年從沒停止過磨砺兵馬,就是為了等待今時今日。
而北夏早已不複往昔,自知與大楚有着很大的差距,從兵到将都毫無信心打赢這場仗。
再加上北夏為了解決國庫危機,削減軍需,最終北夏軍節節敗退那是不可避免的。
大楚軍由楚君禦駕親征、邊境大将軍領兵得當,将士們上下一心,士氣空前高漲,他們隻花了三
個月不到的時間,便已攻入北夏腹地,長驅直入,直指京都。
北夏國君求和不成,不止一次快馬急報傳訊給太上皇,請求太上皇出面。
太上皇是楚君親爺爺,若是有他出面,楚君無論如何也要給三分情面。
再者,太上皇以前一直治國有方,不管在朝堂還是在軍中,都威望很高。
要是他能再出來統籌局面,定能重振旗鼓。
隻是太上皇這幾年一直遊曆四海,再也沒參與過北夏朝政。
兩國交戰這麼大的事,即便他遠在千裡之外,定然也知曉了。
但知曉是一回事,幹不幹預又是另外一回事。
北夏國君一直沒能等到太上皇的回音兒,也更加的心灰意冷。
事
實上,大楚北夏兩軍于曠野交戰之時,太上皇就在百裡之外的高地上觀看。
因着地勢高,視野開闊,他見得将軍如群蟻一般相互交彙、啃噬。
那黃沙漫漫,兵戈不休。
最終北夏軍還是敗退,太上皇隻是安靜看着,不做聲。
身邊老奴歎道:“皇上将畢生的心血都拱手贈給了楚君啊。
”
太上皇道:“那小子和他爹一樣,野心勃勃,我贈給他,總比他來強取豪奪的好。
”
如若是他還沒退位,兩軍戰起來,隻會傷亡更加慘重。
太上皇亦歎息一聲,道:“也罷,一統天下乃大勢,後世總要有人去完成。
”
這個人是他孫兒,家國交于他手,任誰都放心。
此次交戰,他也遵守承諾,未曾大開殺戒,更未傷北夏百姓,但凡降者,皆能善待。
是以,一路打下去,降的人越來越多,北夏兵将不戰而降者不在少數。
楚君攻破了北夏都城,北夏國君投降,朝臣們也不得不低頭。
大楚軍隊占領都城,北夏君臣都有待處理發落。
北夏降了,蘇羨按照曾跟他爺爺約定好的,隻要他們安分守己,便不會殺他皇室宗族,也不會讓皇室宗族斷了根。
蘇羨也說到做到。
因而皇室宗族包括國君在内,在具體發落之前,都還被軟禁在皇宮之中。
随後蘇羨收到了消息,快馬加鞭趕去離京有一二百裡的一處谷地。
那裡茂林修
竹一片,竹舍依稀掩映其中。
蘇羨策馬進竹林時,霍嬛正竹林裡扳冬筍。
她聽見馬蹄聲,擡起頭來看,便見得蘇羨騎在馬背上,雖風塵仆仆但氣宇軒昂的模樣。
霍嬛便笑了起來。
蘇羨看着她,神色不定,片刻道:“你還笑。
”
霍嬛道:“好久不見你,眼下看見你終于來了,我心裡高興,還不能笑嗎?
”
話音兒一落,蘇羨便翻下馬,倏爾掠至她身前,一手猛地将她卷進懷裡,狠狠抱住。
霍嬛眼裡明媚如漫山春花,她手裡筍子一掉,亦擡手反抱住了他。
等蘇羨的麾下将領及騎兵們後一步趕到時,見着的便是楚君和皇後竹下緊緊相擁的光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