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雄師屯于邊境,正式對北夏宣戰。
北夏挾持大楚皇後,大楚出兵就不能再名正言順。
北夏這些年國力不濟,面對這種情況,俨然像個惶惶無措的孩童一般。
北夏連連遣使臣去向大楚交涉,挾持大楚皇後絕非北夏之意,而是罪女孫雨意單獨一人的行為,北夏定然将大楚皇後完好無損地送回,并将罪女孫雨意交由大楚随意處置。
兩國交涉的這兩天裡,霍嬛雖人在北夏軍中,但北夏上下待她就如同待一尊大佛一般,十分客氣而又小心翼翼,生怕有哪裡不周到,惹得大佛不高興。
事實證明,霍嬛到哪裡都能随遇而安。
即便是在北夏敵營,她吃得下睡得着
,有事不用她操心,天塌了有高個子頂着。
反倒是孫雨意,心心念念回了故國,可這光景卻是她萬萬沒想到的。
大楚和北夏開戰了,而她竟成了千古罪人。
她所處的營帳裡裡外外都有士兵把守,大敵當前,這回就連她爺爺也不會再對她心慈手軟。
她感覺自己俨然成了個階下囚一般,而那霍嬛卻成了座上賓。
後來孫雨意趁人不備,得以跑出營帳,去找到霍嬛。
見霍嬛還是那副不驚不躁的态度時,突然覺得無比的火大。
隻不過還沒等她朝霍嬛沖過去,她就被士兵給左右押住了了。
她隻得歇斯底裡地沖霍嬛吼道:“他竟然為了你,不惜兩國開
戰!
我是什麼罪魁禍首,這場戰争都是為了你這個女人,你才應該是罪魁禍首!
你才是千古罪人!
”
霍嬛道:“我想,世人有耳自己聽,有目自己看,誰是這場戰争的始作俑者,他們應該自有判斷。
”
她看着孫雨意,神色平平淡淡,又道:“你莫忘了,我從始至終都是被你挾持的人質,我是個受害者。
”
孫雨意怒不可遏,最終卻免不了被押下去。
北夏和大楚兩軍已經對陣,戰事一觸即發。
大楚要求北夏立刻歸還楚皇後,但後續的事情也還沒商議好,搞得北夏人心惶惶,心中甚是沒底。
霍嬛便對北夏這邊的将領道:“你們若放我回去,說不定能平息楚君之
怒。
”
對于能不能放她,北夏軍中一半贊成一半反對。
贊成的将領覺得,沒有比這更有誠意的做法了,隻要能夠平息楚君的怒氣,才一切都好談。
而反對的将領則認為,大楚那邊顯然不會善罷甘休,那麼大楚皇後在北夏陣營就是一個極有利的籌碼,至少可以讓楚君忌憚,不敢大肆進攻。
再不然,到時候就把楚皇後綁于城牆上,想必能解一城之危。
霍嬛便道:“大楚與北夏本就有頗為深厚的淵源,此次若不是北夏擄我在先,楚君也不會這般大發雷霆,更不忍兩國開戰,破壞這層淵源關系。
“楚君向來仁慈講理,我若回去以後,向楚君谏言,兩國還是應以和
為貴,想必楚君還是會願意考慮一下的。
“如能勸動楚君暫歇兵戈,也是幸事一件。
”
北夏兵将們見她說得真誠在理,便仔細考慮起這件。
于是後來,北夏決定把霍嬛送去歸還給大楚。
北夏這邊送霍嬛前往楚營時,孫相道:“不管怎麼說,吾皇與楚君有着不可割斷的親情關系,吾皇可是楚君的親叔叔,楚皇後若是能幫忙規勸,也能免去兩國百姓的戰亂之苦。
“楚皇後宅心仁厚,有哪裡忍心叫百姓們忍受離亂。
”
霍嬛聞言,點點頭道:“孫相所言甚是有理,我會盡力的。
”
她這一去,北夏還以為此事還有轉圜的餘地,可怎知又中途生了變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