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把缺失的不圓滿給補上
當天打烊收工歸家之後,宋玉枝就同家裡人說起這樁事兒。
将心比心,宋玉枝代入母親的角色,是不會希望有人“分”走自己的孩子的。
更别說,周氏還未同魏家人打過交道。
陌生的人家上來就說要把自家閨女認作幹閨女,周氏能樂意才怪。
故而一邊說,宋玉枝一邊觀察着周氏的神色。
把結幹親的事兒一筆帶過之後,宋玉枝重點說起拜先生的事兒。
都說完了,周氏把吹過了熱氣兒的茶水,推到宋玉枝面前。
看着她喝了潤過嗓子,周氏才開口道:“枝枝,你是怎麼想的?
”
宋玉枝想了想道:“秀才公的提議沒錯,難得知遠天資高,年歲又還小,一直把他拘在我手底下做工不是個事兒。
從前是沒辦法講究,現在咱家的生意也算是穩定了,剛又擴充了人手,是該讓他把前頭丢掉的書本撿起來了。
魏先生的才學更毋庸置疑,那是正經兩榜進士出身。
即便現在成了白身,但才學還在。
不知道多少學子想拜入他門下。
且也正是因為他是白身,又知道咱家的來曆,便不用擔心他隻照本宣科地教授科舉應試的那些東西。
他時間上也更充裕和自由,省得像知遠掐着點上學堂,還得操心鋪子裡的事兒。
”
還有一點,宋玉枝顧及自家弟弟的自尊心沒提,就是魏先生隻收宋知遠一個,就也不用擔心弟弟和有資格科考的同窗作比,被影響心境。
末了,宋玉枝又看向宋知遠,“這是我自己的看法,最終還是看知遠願不願意。
”
說來這拜入魏先生門下的機會,并不是宋知遠憑自己能力得來的,而是魏家人為了展示對宋玉枝的看重,而主動提供的。
等事情成了,很可能會有求而不得的書生跳出來,非議宋知遠是憑借裙帶關系“上位”的。
書生罵人絕對可以做到不帶髒字,卻又字字誅心。
換成性格擰巴的人,不願意也很正常。
所幸,被送宋玉枝帶在身邊,教養了一年的宋知遠雖早熟早慧,卻壓根沒往擰巴的方向發展。
“這我有啥不願意的?
”小管家公一邊笑一邊擺出了日常算賬的架勢,“早先爹……早先在京城的時候,家裡就給我指了個舉人當先生。
今日看中我,提出想把我收入門下的是秀才公。
還是姐姐有本事,能讓魏先生那樣的兩榜進士主動接納我。
這麼一個旁人夢寐難求的機會放在眼前,我要是眼睜睜地看着它溜走,我不是傻子嗎?
”
他這嘴皮子是越來越利索了,說話也越來越有條理,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一般大人根本比不上。
難怪他會成為老秀才眼裡的香饽饽。
一家子被他逗得直笑。
宋知遠也回了個笑,挺着小胸膛繼續道:“當然,姐姐的擔心我多少也知道一些。
但我管旁人怎麼說呢?
我就當他們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呗。
而且我對自己有信心,隻要我好好學,學到真材實料了,魏先生肯定會真正地對我另眼相看,而不是隻念着姐姐同他們魏家的交情……也就能真正的堵住那些人的嘴!
”
難得小家夥有這份雄心和自信,一家子自然捧場。
宋玉枝誇他好志氣,周氏尋來筆墨,一邊和趙大娘商量,一邊在紙上寫下要給宋知遠添置、例如束脩禮、書包、書生袍那樣的東西。
沈遇則說他來負責所需的文房四寶。
他小時候可是正經被拘着讀過好幾年的書的,知道哪些東西适合剛開蒙的小孩用。
都忙完了,周氏還是看宋玉枝。
宋玉枝會意過來,毫不隐瞞地道:“在自己家裡,我不瞞娘。
人和人的緣分很奇妙,我同魏老太太十分投緣。
她是此間待我最好,最和氣的祖輩。
若我設想有一個疼愛我的祖母,應當就是老太太那樣的。
給她老人家當孫女,我是願意的。
魏先生和魏夫人,我接觸不多,但他們都是很和氣的長輩,并不教我反感……”
說到這,宋玉枝頓了頓,“可我是娘的女兒,娘生我養我,您若是不願意,我就……”
宋玉枝還沒“就”出來,卻看周氏已經提筆在紙上開始寫結幹親要準備的禮物。
這也答應的太順利了!
周氏擡眼,看到自家閨女愕然的神色,不由笑道:“你這孩子,這麼瞧我作甚?
”
言罷,周氏擱了筆,愛憐地捉了宋玉枝的手,“我且問你,若是有了别人當祖母,有了幹爹幹娘,可會不把我這親娘放在心上?
”
宋玉枝想也不想就說不會。
周氏就是她的親娘,哪有為了幹親會怠慢疏忽自己親娘的?
“這不就成了?
枝枝,你雖是我生養的,但你已經大了,是個大孩子了。
小事上娘或許會幫你決定,但大事上,娘相信你的判斷。
還有……”
還有盡管周氏覺得自家女兒千好萬好,即便女兒從前還心智不全的時候,她這當娘的都不會嫌棄一分。
但不可否認的是,除開小家庭外,宋玉枝就是一直被整個家族嫌棄、厭惡。
宋老爺子和宋老太太從來沒有真正的疼愛過她這個孫女。
宋彥走後,家裡更是沒有父親這個角色的存在。
周氏不怕别人把女兒搶走,隻怕宋玉枝生命中存在遺憾和不圓滿。
魏家人口簡單,但恰好就把缺失的不圓滿給補上了。
還有一點更現實的因素,就是夏日裡,一家子已經對未來局勢心中有數。
真到了那時候,沈遇縱使本事再高,一個人護住一家子女人和孩子總歸是吃力的。
如果有了一門真心喜歡女兒的幹親,兩家守望相助,自然更能保障女兒的安全。
宋玉枝心中熨帖,反握住周氏的手,軟聲道:“娘,您真好。
”
一家人也不用說兩家話,周氏伸手點了她一下,接着和趙大娘商量要準備的物什。
前後不到一個時辰,家庭小會就結束了。
隔天,宋玉枝就抽出空來,帶着宋志遠去往魏宅拜訪。
畢竟事關拜師和收學生,應承之前,好歹也得讓魏先生和宋知遠提前見見面,不好直接“盲婚啞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