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六百零一章 還能翻出什麼風浪來?

   前一夜,宋玉枝已經打了很多腹稿,想好如何對葉兒道明真相。

   可眼下,千言萬語彙聚到了唇邊,她又忽然不知道從何處開口了。

   葉兒當然也不會催促自家師父,隻是時間每過去一分,她臉上焦急不安的神色便濃重一分。

   宋玉枝索性也不講究什麼婉轉的說法,從她在宮中落水開始,開誠布公地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葉兒。

   她語速很慢,足足說了一刻多鐘,才把整件事給說完。

   葉兒從一開始的緊張,到中間的憤怒,最後不敢置信,整個人都開始微微打顫,“師父的意思是,我不是金家的孩子,我是方家大夫人的親生女兒?

   宋玉枝挨着葉兒坐的,一邊順勢就将她攬到了懷裡,學着沈遇日常哄慰自已的手法,在小姑娘單薄的背脊上輕捋,一邊應道:“嗯,事情就是這樣的,也不是我的意思。
我事先也并未想到是如此發展。
但所有線索和證據串聯起來,真相就是如此。

   葉兒伏在宋玉枝的肩頭,哽咽着再說不出話。

   好半晌之後,她的情緒才漸漸平複了下來,跟宋玉枝道了聲謝。

   宋玉枝拿着帕子給她擦去臉上的淚珠,歉然道:“咱們之間不必道謝。
葉兒,此前我隻是有個猜想,未曾拿到真憑實據,便沒把事情說與你知道。
你不怪我就好。

   自家師父不過比自已大了兩三歲,遇着事兒了,自已卻像個束手無策的孩子,隻會趴在師父懷裡哭。

   葉兒平複下來一些後,不禁有些臉熱,接了帕子自已擦過淚,她想也不想就說怎麼會呢?

   “師父先前是怕我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空歡喜一場,才提前透露口風。
中間您還特地帶我去看望陪伴……”

   葉兒第一次同方家大夫人接觸,就覺得她莫名可親,後頭兩人相處的也十分和睦。

   但再可親和睦,此前葉兒都沒想過方大夫人會是自已的親娘。

   眼下,葉兒還是喊不出那個稱謂,便還是稱對方為“方大夫人”。

   她頓了頓,才接着道:“我前頭還覺得奇怪,師父知道我不愛見生人,怎麼會日日帶我去方家走動。
現在想來,我才知道那是師父怕我留下遺憾,才特意為之。
昨晚上,師父才從金枝嘴裡問清了真相,拿到了證據,累得連夕食都沒能起身用。
今兒個一大早,師父就把所有的事告訴我了……師父為我做了那麼多,我若還是對您心存怨怼,我成什麼人了?
我不把師父當外人,師父也别拿我當外人呀。

   宋玉枝心中熨帖,也不提此前為她感到的憂心,隻攬着她欣慰道:“我就知道我沒瞧錯人,我們葉兒玲珑心肝,心思剔透,根本不需要人擔心的。

   訴完衷腸,宋玉枝問起葉兒後頭準備如何?

   葉兒想了想道:“眼下我想不了那麼多,隻想多去照顧方大夫人,多隔着屏風瞧她一眼,多陪她說說話……萬事等她身體狀況再好一些再說。
當然,這是我自已個兒的想法,如果不對,師父隻管說。
我還是那句,您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宋玉枝也是這麼個想法,便讓葉兒按着自已的想法來。
反正萬事有她給葉兒兜底。

   後頭師徒倆又說過一陣話,商量好明日要做什麼藥膳,宋玉枝便放了葉兒去休息,慢慢平複心情。

   翌日,師徒倆跟先前一樣,午前就提着食盒,去了方府。

   老醫仙和方大夫人都很奇怪,先後問宋玉枝說,不是前日才說有事要忙嗎?
怎麼隔了一天就又來送飯了?

   宋玉枝言簡意赅地解釋說手頭的事情,沒她先前想的那麼複雜,一天就解決好了。

   老醫仙和方大夫人都不是好事之人,又确實喜歡同宋玉枝來往親近,便也沒有具體追問。

   朱媽媽更是幹脆把揀出來的料子拿到了手邊。

   考慮到“辛夷”喬裝打扮,肯定是有不便宜的地方,還不能以女裝示人,朱媽媽就先給葉兒做。

   她是針線陪房,做了一輩子女工,現下日日陪着方大夫人養病,也沒有旁的活計,不過三五日,就給葉兒裁剪出一身樣式大方,尺寸合身的鮮妍衣裙。

   師徒倆日日這麼出出入入的,跨院裡的方如珠早就有所察覺。

   這日雙方又一前一後回了宋家小宅,眼見葉兒穿着嶄新的衣裙回來,她那貼身丫鬟芳沁實在耐不住了,回去後便關起門來道:“姑娘,你瞧見那農家女身上的衣裙沒?
看着不像是外頭成衣鋪子買的,而是出自朱媽媽的手筆!

   方如珠老神在在地在梳妝台前試裝,見怪不怪地道:“宋二化作老醫仙身邊的藥童,在方家出入,咱們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這麼大驚小怪作甚?

   “不是奴婢大驚小怪,而是……”芳沁擔憂起來,“宮中那件事,到現在還不見宋二和那宋玉錦發作。
奴婢心裡實在不安生,您說會不會宋二其實早就知道那件事的幕後主使,這才按兵不動,憋着勁兒使壞?

   方如珠直接聽笑了,“祖母說了,母親治病前應承過她,說即便她不好了,也會在臨終前,按着‘百日成婚’的風俗,操持我和殿下的婚事。

   所謂百日成婚,就是說未婚男女的長輩有一方亡故,不必守孝三年,隻需要在百日内完婚。

   這一風俗從古到今,許多地方都有,更恰好是方大夫人娘家祖籍那邊的風俗。

   方如珠說着就越發胸有成竹,“前幾日,方家和貴妃娘娘通了氣,娘娘和殿下都已經應承了,說不管母親将來如何,都不會延誤我和殿下的婚期。
想來再過幾日,兩家就要交換庚帖,下發玉牒了。

   從前,外人都隻知道二殿下海晏同方家的嫡長女定親。

   可一旦交換庚帖,上了玉牒——庚帖和玉牒上可是要寫方如珠的名諱的,而不僅僅是寫方家大姑娘的身份,縱然情況有變,方家也不可能推出第二個“方如珠”來。

   隻要正式成為皇室成員,方如珠可不相信,區區一個宋玉枝,還能翻出什麼風浪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