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顧茅廬”
二殿下在人前是芝蘭玉樹的端方君子形象。
被宋玉枝這麼一笑,二十出頭的青年臉上頓時有些發紅。
沈遇抿了抿唇,閑閑地看了他一眼,臉上的神情仿佛在說,“讓你耍滑,這下子丢臉了吧?
”
宋玉枝假裝沒看見他們表兄弟之間的眉眼官司,隻道:“這是我和我徒弟做的茶點,未必有外頭賣的那般精緻,殿下試試味兒。
”
二殿下讓侍衛搬了張圓凳到沈遇的座位旁,請了宋玉枝入座,“表嫂客氣了。
回想在豐州城那次,因緣際會去了表嫂的食肆。
那次的骨湯泡飯令我記憶深刻,不然前幾日也不能在街頭,一眼就把表嫂給認出來。
”
“表嫂做的茶果子,又哪裡會輸給外頭的?
”
他說着話,侍衛便掏出了一根銀針。
二殿下卻隻作不覺,在侍衛勘驗之前,就擦過了手,笑着拿起一個桃果子。
果子的外皮十分軟糯,嘴唇輕輕一抿,香甜的氣息便在唇齒間化開。
裡頭的蓮蓉餡料也是宋玉枝親自做的,細膩醇厚,沒有一絲顆粒感,不似糖那般直白熱烈,而是一種溫潤的、緩緩散開的甜。
一口吃下去半個,再來一口熱茶相佐,香甜和苦澀在舌尖交融,果子全然不會搶走茶味,反倒給好茶平添了新的風味。
如果說二殿下方才的話,多少有些恭維客套的成分在裡頭。
現下真吃過了這茶果子,他臉上贊歎的欣賞就是完全出自真心了。
吃過一塊,二殿下又把另外兩個小碟子裡的點心都嘗了,開口道:“表嫂的廚藝屬實了得,連帶出來的徒弟的手藝,都很是不凡。
想來将來表嫂定能把姨父、姨母留下的那鋪子,經營得蒸蒸日上。
”
方才他說有事要對宋玉枝說,宋玉枝心裡便多少猜到了一些。
但看到二殿下爽快地拿出房契和地契的時候,宋玉枝還是有些吃驚——
畢竟二殿下看着實在不像是頭腦簡單,隻念着舊情,而全然沒有圖謀的人。
若是換成旁人,手裡捏着對方市價幾萬兩的産業,少不得要當做談判的籌碼。
宋玉枝便沒有徑自去接,而是看向沈遇。
“表嫂看他作甚?
”二殿下還是笑,“這本就是姨父姨母的産業,我也不是為了他沈扶安,才費心将這産業留在手裡。
全然是看在長輩過去對我照拂上,略盡綿力罷了。
将來表嫂能把這鋪子經營好,姨父姨母地下有知,我也就心安了。
”
沈遇對着宋玉枝微微颔首。
宋玉枝便順勢接過兩份契書,應道:“那就借殿下吉言了。
來日這鋪子若是能重新開業,還請殿下莅臨剪彩。
”
在書房内略坐過一陣,宋玉枝不再打擾他們,起身告辭。
二殿下起身相送,到了門口,他提起道:“還有一樁事——勞煩表嫂代我同葉兒姑娘帶句話,道個歉。
今日是我唐突失禮了,但我沒有冒犯葉兒姑娘的意思。
而是葉兒姑娘同一位長輩面容頗為相似,這才有些詫異……還望葉兒姑娘見諒。
”
這話其實聽着有些假。
很像是随口編纂的老套說辭。
但從他嘴裡說出來,就透着一股令人信服的真誠勁兒。
這大概就是他個人的特殊魅力了。
也難怪親爹願意一路為他效力。
這麼想着,宋玉枝稍微一思量,突然想到了前不久見過的那位方家媽媽。
據說那位生着桃花眼的媽媽,因為同其遠親——方家大夫人長得有幾分相像,才被方家留在後宅做事。
這麼一想,二殿下口中說的那位長輩是誰,也就十分明了了。
宋玉枝往方如珠日常居住的跨院的方向看了一眼。
二皇子笑着點了點頭。
宋玉枝便沒再多言,應承幫他帶話。
書房的門再次合上,宋玉枝聽到沈遇在裡頭問二殿下在門口說了什麼?
二殿下的聲音又懶散起來,“我同表嫂還能說什麼?
自然是同她說說你以前的混賬事咯。
怎麼,怕我揭穿你老底?
”
宋玉枝不禁再次抿唇,轉頭她把話帶給了葉兒。
“師父果真沒說錯。
那位殿下确實是很和氣的人。
我又不是閨閣裡的大小姐,也不怕人瞧。
先前還當是我哪裡出了纰漏,才讓他多看了一眼。
我怕為師父帶來麻煩……原是因為我同殿下相識的長輩相似而已。
”
葉兒性子文靜,卻并不小心眼,尤其是聽說二殿下主動歸還了沈家從前的産業,她就更不以為意了。
師徒二人遂也不再談論二殿下,一邊準備午飯,一邊聊起往後營生方面的安排。
比較可惜的是,這日二殿下并未留在宋家用飯。
午飯之前,宮裡來人傳了蘭貴妃的口信,宣了他回宮。
好在宋家人口并不算少,吃食自家用了也不浪費。
吃過午飯,衆人各自回屋歇晌。
宋玉枝從屏風後頭換了家常衣裳出來,便看到沈遇坐在臨窗的炕上兀自出神。
宋玉枝從果盤裡揀了個橘子,坐到沈遇身邊剝着。
橙黃色的外皮在少女白皙的指尖散開,酸甜的氣息彌漫在屋裡。
沈遇嘴裡被塞了一瓣橘子,酸甜的汁水在舌尖化開,他回過神來,聽到自家小夫人在問:“想什麼呢?
”
他下意識地想說沒什麼,轉頭看到了宋玉枝遞過來的眼刀子,想到前不久才因為隐瞞,二人差點生了嫌隙,沈遇連忙止住話頭,“在想殿下今日同我說的話。
”
一整個上午,他們二人隻下完了一盤棋。
期間,二殿下随意說起了“三顧茅廬”的典故,笑問沈遇:“不知道表哥需要我來幾次?
”
宋玉枝聽着不覺就正了色。
二殿下把沈遇比作隐世的孔明,把他自己比作正要逐鹿天下的劉備。
已經是把話說得很明白了——
儲君之位,他必然是要争上一争的!
宋玉枝對此倒并不如何意外,畢竟二殿下軍功卓著,威名比那名不見經傳的大殿下,煊赫了不知道多少倍!
如今太子之位空懸,他如何會不想着力争上遊呢?
唯一令人意外的,大概就是宋玉枝沒想到二殿下會如此開誠布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