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風聲鶴唳
保證完,離開自家營帳前,辛夷少不得問起宋玉枝後頭的打算。
他們師姐弟相處的時日不算短了,辛夷自然知道自家師姐不打無準備的仗。
問出後頭的打算,他也好從旁相幫。
宋玉枝卻被辛夷問得默然。
在今日之前,沈遇已經再三告知過她此次秋狝圍獵的複雜和不可控性。
甚至沈遇之前還打算,讓宋玉枝躲在家中,他提前寫好和離書,來确保宋玉枝的安全。
當時宋玉枝堅持要一起面對,還覺得自已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去應對。
但真到了圍場,在建元帝跟前走過一遭,宋玉枝方才知曉自已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大皇子縱然有滿腹的算計,但整體行動軌迹跟她預估的大差不差,不算是個是難對付的人物。
但建元帝卻是讓人捉摸不透的。
他才是此次秋狝圍獵的最大變數!
偏他的地位淩駕于所有人之上,一句口谕便能把人指揮得團團轉,以至于宋玉枝到現在還未能和沈遇互通消息。
因着這麼一個最大的變數,宋玉枝先前所做的打算,便也成了虛浮的空中樓閣。
所以宋玉枝沉吟半晌後隻道:“一靜不如一動。
咱們做好的自已的本分,随機應變。
”
師姐弟二人不覺就說了好一會子話,想到那禦前大太監還等在外頭,遂也不再多言,提着包袱出了營帳。
那大太監在外頭站了良久,臉上也不見半分不耐煩,笑盈盈地幫着宋玉枝拿行李,恭送二人前往偏帳。
主帳旁邊的偏帳比武安侯府分配到的營帳大不少,中間擱一套待客的桌椅,左右兩邊各有一間内室,其中床榻、衣櫃、浴桶和各色家具一應俱全。
時辰不早,宋玉枝和辛夷各自安歇不提。
這一夜,宋玉枝因為不确定後面幾日還會發生什麼變數,睡得很不安穩。
夜間她醒了好幾回,外頭寂靜無聲,安靜的仿佛沒有活人存在,隻聽得嗚咽的風聲和草木晃動的簌簌聲。
頗有些風聲鶴唳的意味。
就這樣睡睡醒醒,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
宋玉枝早早地起身洗漱,還在臉上敷上了一層薄粉,遮蓋眼底的青影。
才剛收拾妥當,建元帝身邊的宮人便過來請了,說是建元帝邀請宋玉枝和辛夷一道過去給前一日的老者診脈。
師姐弟二人再去主帳。
這次裡頭的人就多了,除開王醫正外,另外多了好幾個須發皆白的老者。
幾個老者跟王醫正穿着差不多制式的官服,個個都是風塵仆仆,一臉難以掩蓋的疲憊之色。
有看着本身就孱弱的,甚至連站立的時候都有些不穩。
自然就是連夜被請過來的其他太醫了。
建元帝仍舊坐在上首,臉上的神情依舊教人猜不出他的真實想法。
“武安侯夫人,辛夷小哥來的正好。
昨日經過你們診治的老者已經大好了。
相信不需兩日,此次秋狝圍獵結束之前,他便能恢複了。
”
那老者前一夜還隻是靠着老醫仙提前準備的獨門秘藥,險險保住了性命。
才剛一夜,建元帝卻說他大好了。
除非太醫院裡卧虎藏龍,有醫術遠超老醫仙之輩,否則絕無可能!
要擱平時,宋玉枝和辛夷少不得要自已問詢一番。
尤其是像辛夷這樣自小就學醫的,少不得還要再去親自給那老者診治,好好見證一番醫學奇迹。
但此時,師姐弟兩人誰都沒有露出半分質疑的神色。
宋玉枝捧場地呼出一口長氣,福身道:“陛下心腸寬厚,心系子民,如今那老者吉人天相,也算了結陛下的一樁心事了。
”
建元帝對他們半句不多問的反應很是滿意,笑着揮手讓一衆太醫退下,留了宋玉枝和辛夷用早膳。
這頓早膳依舊出自宮廷禦廚之手,雖隻是幾道清粥小菜,但也達到了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程度。
可惜宋玉枝依舊沒有仔細鑒賞的心情,隻随便用了幾口,等建元帝吃好,便立刻擱了筷子。
早膳過後,便有侍者過來詢問建元帝今日是否還出營狩獵?
“朕就不去了。
”建元帝随和地笑道,“本來就是年輕人主場,朕要是還去,他們又想着給朕讓獵物,回頭又論不出個魁首來,沒得浪費朕早就準備好的那些個賞賜……今日朕還得等那老者醒來,仔細問話,就讓明兒和晏兒帶他們出營吧。
”
侍者仔細記下了建元帝的話,行過禮之後便出去轉發了一番。
未多時,外頭又熱鬧起來,鼎沸的人聲和着馬蹄聲便遠去了。
昨天這個時辰,宋玉枝和其他女眷一道,在看台上閑聊、吃點心,等着衆人狩獵歸來。
今日建元帝不發話,宋玉枝也不敢随意告辭,就硬着頭皮在主帳裡待着。
一整個上午,建元帝都在處理公務。
直到案台上的奏折堪堪批複下去一小半,建元帝才恍然地擡起頭,說了句“時辰不早了”。
宋玉枝在下首眼觀鼻、鼻觀心地坐着。
聽得這話,她還以為建元帝終于要放人了,正準備起身告辭。
卻聽建元帝接着道:“是時候擺午膳了。
”
說着,建元帝還和藹地問起宋玉枝和辛夷有沒有什麼想用的吃食?
宋玉枝和辛夷便又原樣坐了回去。
他們哪裡敢在皇帝面前點菜呢?
宋玉枝應道:“禦廚廚藝高超,做的吃食都很可口。
我們吃着都很好,全聽陛下決斷。
”
建元帝道:“聽聞數月前皇後宮裡的桂嬷嬷教武安侯夫人做了一道‘蝦魚筍蕨兜’。
朕此前還沒用過這道菜,今日正好讓禦廚做來,咱們一道品鑒一番,看看禦廚做的和武安侯夫人做的,誰更正宗一些。
”
他閑話家常一般讓人多加了一道菜。
宋玉枝聽着卻不由心中一動——
她跟桂嬷嬷交鋒發生在沈遇的晉升宴上,後頭那菜被她放在百味樓裡正常出售。
到了如今,确實算得上是自家一道聲名遠揚的招牌菜。
但這點名氣,還遠遠達不到連建元帝都能如數家珍的程度!
建元帝這是在借着菜肴提醒自已,他早就對雙方的恩怨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