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另一家賣蓋澆飯的小娘子
隔天宋玉枝照常開攤。
午市之前,宋玉枝發現攤子上的調料有些不夠用,就讓趙大娘幫忙跑了一趟腿。
趙大娘腳程快,這種活計她最樂意做,這日回來後臉色卻有些不大好看。
正好攤檔上還有在用朝食的客人,宋玉枝便沒有立刻詢問。
後頭等客人走了,宋玉枝問起來,趙大娘才神色複雜地開口道:“剛我遇到李娘子了……”
趙大娘口中的李娘子也是附近一個固定攤位的的攤主。
隻比宋玉枝年長幾歲,二十出頭的樣子。
說來也是個命苦的,她早先出嫁,才剛一年就死了丈夫。
婆家人容不下她,就把她趕回了娘家。
李家原先境況尚可,隻是不巧去年李娘子她爹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她娘在家中照顧,便隻能由她和她弟弟一道開攤。
她那弟弟也是個遊手好閑的混不吝,每日隻來攤檔上轉一圈,拿了銀錢就離開,所有活計都壓在李娘子一人身上。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李娘子面容清秀,又時常孤身一人,看着就老實好欺,三不五時就有地痞流氓前去滋擾。
她那境遇和宋玉枝多少有些相似,趙大娘愛屋及烏,好幾次路見不平,都仗義幫忙。
之前胖嬸不安生,那李娘子還特地來勸過一次,說那胖嬸在碼頭上根基深,人又會來事兒,不是好相與的,能忍就忍忍吧。
雖然宋玉枝跟她的性情相去甚遠,沒有按她說的忍下來,但終歸承了她一番好意。
一來二去的,兩家便也處出了一些情分。
剛趙大娘在碼頭集市上瞧見了李娘子,就笑着上前搭話,問她今兒個怎麼這會子來買菜?
還買的這樣多,需不需要搭把手?
畢竟過去李娘子一人顧整個攤位,這個時辰肯定是忙的脫不開身,都是早市之前就早早地把食材給準備好了。
誰知道趙大娘剛出聲,李娘子非但不答話,反而一臉驚恐,提上沉甸甸的菜籃子就逃也似的走了。
“枝枝你是沒見到那李娘子的臉色,見了我跟見了鬼似的!
我還當咱們兩家算是交好呢,看她買那麼些甘荀,怕她一個人不好拎才想着幫忙……早知道這樣,我還不特地去尋她說話呢!
沒得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趙大娘說完一通就不生氣了,接着幹自己的活兒。
宋玉枝聽過後,并沒有急着勸慰趙大娘什麼,而是也略覺得奇怪道:“大娘說剛遇到李娘子買甘荀?
”
趙大娘說對啊,“說起來我還是先瞅着那一籃子黃澄澄的甘荀才瞅着她呢!
其實也是我好奇吧,畢竟那甘荀那麼貴,一般都看不見什麼人買,前頭咱家招待那行會的代表,不也隻買了一根嗎?
我還想着搭把手問問她買那麼些甘荀幹啥呢……”
一邊說,趙大娘看到了宋玉枝臉上若有所思的神色,止住話頭問怎麼了?
宋玉枝搖搖頭,“我有個猜測,但還做不得準,現下說了沒得把人想壞了。
且再看看。
”
說着話的工夫,宋玉枝開始準備午市的飯菜了。
趙大娘也就沒和她接着閑話。
宋玉枝的那個“且再看看”也沒“且”出去多久,到了午市的時候,情況就明朗了起來。
那會兒都不用趙大娘幫着吆喝,宋玉枝的攤檔前已經跟前幾日一樣大排長龍。
有兩個臉生的書生到了這附近踏青賞景。
其中一人見此情形就納罕嘀咕道:“才這個時辰,這家門前怎麼就這樣多的人了?
”
另一個書生就解釋道:“張兄有程子不來這附近了,便沒聽說過這新來的小娘子家。
她家做了蓋澆飯好吃又大碗,還能外帶!
每日隻賣一百份,來晚了就買不上了!
”
那張兄笑道:“賢弟說的好像你日常在這碼頭出入一般。
”
對方哈哈一笑,“我也沒吃過,隻是聽人這麼說而已。
”
兩個書生說着話就加入排隊大軍。
無奈自古書生大多文弱纖瘦,又大多自恃讀書人的身份講究禮數,而碼頭上不講究的人實在太多,他們到的雖不算晚,卻被人推搡着,不覺就被擠出了隊伍。
再斯文守禮的書生也是人,遇到這種事兒哪有不生氣的?
那姓張的書生扶着頭上歪斜的木簪,直呼前頭插隊的人“有辱斯文”!
排他們二人前頭的漢子聽了,就嗤笑道:“啥斯文不斯文的俺不知道。
兩位要是嫌棄咱們粗人,何苦跟咱們擠成一團兒,買這便宜大碗的蓋澆飯?
直接往小娘子攤子上進,點小炒吃嘛!
”
和漢子一起的人也促狹,跟着笑道:“别是這倆斯文人跟咱們一樣,兜裡沒幾文錢,付不起那幾十文一道的小炒錢吧?
!
”
衆人哄笑成一團,兩個書生的臉漲成豬肝色。
奈何情況還真跟他們說的差不多。
這個時代讀書跟燒錢沒兩樣,家世普通的讀書人比一般人還儉省,幾十文錢夠買一支新筆或者半刀紙了,哪裡舍得在碼頭上這麼吃喝?
真正富裕的人,即便是出來踏青,也不會在碼頭上解決午飯。
近來宋玉枝的小攤檔上生意火爆,這種事隔三差五就有,今日這動靜鬧得有些大,她注意到了便立刻快步走到隊尾。
來攤檔上的都是客人,且很多人受到時代和教育所限,确實是不大講規矩,也說不通道理。
宋玉枝并不說其他客人的不是,隻跟兩個書生微微欠身,歉然道:“攤檔上人手不足,招呼不周,兩位客官見諒。
”
兩個書生都是通情達理的,見宋玉枝生的貌美,說話又和氣,還把原因歸到了她自己身上,便沒有再發作什麼,隻可惜道:“今日怕是無緣嘗到小娘子做的蓋澆飯了。
隻能下次了……”
他們和人争論的工夫,隊伍已經又延長出去數米。
而且因為宋玉枝家的蓋澆飯方便外帶,很多人便也不隻買自己的,還會幫人買,一買就是好幾份,他們二人自然是排不上了。
宋玉枝想了想,壓低聲音道:“這樣吧,午間正是各處都熱鬧的時候。
兩位客官四處逛逛,等人散了再過來。
”
這就是為他們二人單獨留飯的意思。
兩個書生心領神會地相視一笑,和宋玉枝拱了拱手就先行離開。
解決完這樁,宋玉枝就接着去忙了。
攤檔上的蓋澆飯很快就跟之前一樣賣空。
午市結束後,宋玉枝和趙大娘他們分工洗碗和打掃,等他們都吃過午飯,準備回清水巷了,那兩個書生卻都沒有再過來。
畢竟隻是口頭約定,人家又在自家的攤檔上和别的客人鬧了矛盾,心有芥蒂,去别的地方解決了午飯也很是正常。
宋玉枝并不見怪,正想着照常收攤,把飯菜帶回家去留着晚上自己吃。
也就在這時,那兩個書生折返回來。
兩人好像鬧了矛盾,那個姓張的書生正道:“都說了小娘子這兒給我們留了飯,賢弟非要吃别家的蓋澆飯。
即便隻是口頭約定,但君子一言,驷馬難追,咱們可不好做違背約定的事兒。
”
另一個書生言之鑿鑿地道:“我不是看那家蓋澆飯便宜嘛,同樣是滿滿當當一大碗,有肉有菜又有白米飯,卻隻要八文錢,湯水還白送……一來一去差出兩文錢,夠多買兩張紙練字了!
”
兩人對碼頭上不熟悉,争論着都沒注意到已經回到了宋玉枝這兒。
這下子不止張書生,另一個剛還理直氣壯的書生也同樣是神色尴尬。
“你們在哪裡吃到的另一家蓋澆飯?
”
聽到他們一說,性子比較急的趙大娘哪裡還坐得住,當然是立刻就開口詢問。
另一人實在是不好意思開口,張書生道:“就在此去向西第十個攤位,攤主也是個年輕貌美的小娘子……”
聽完這麼一描述,趙大娘哪裡還有不明白的?
那不是那李娘子是誰?
!
難怪晨間李娘子見到她是那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