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棗仁茯苓豬心湯
“同樣的法子,第一次用是新鮮,第二次不起效也正常哈。
”
“武安侯夫人能想到把門前的空地利用起來,已經算是獨具匠心了。
下回想别的法子,肯定有用!
”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百味樓已經開了個好頭。
吃食買賣,主要看的也是手藝。
就算沒有這些個吸人眼球的法子,生意也也會越來越好的。
”
連着兩天都過來光顧的食客,要麼就是真心仰慕武安侯府,要麼就是真心喜歡上了宋玉枝的手藝的,自然都盼着珍馐百味樓越辦越好。
加上這日又沒有焦家兄弟那樣,刻意來搗亂唱反調的渾人。
故而一衆食客都沒有說什麼難聽的話,反而在幫着珍馐百味樓打圓場。
當然,幫着說話歸幫着說話,眼見沒有熱鬧和新鮮可瞧,衆人說完,便不準備在空地上多留了。
也就在這時,宋玉枝從酒樓裡出了來。
昨日的開業典禮熱鬧的别開生面,經過一日的發酵,朱雀大街附近的人都聽說了宋玉枝,知道這位武安侯夫人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先前在外頭受過苦,練出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廚藝,性情平易近人,并不對普通百姓擺官太太的架子。
宋玉枝甫一路面,便有人同她打招呼,“侯夫人真是勤勉,居然來的這樣早?
”
“是呀,武安侯夫人家的酒樓雇了這樣多的人手,若是還需要您日日過來親自盯着,就是下頭的人不盡心了。
”
宋玉枝正需要一個開場,便客客氣氣地應道:“下頭的人都盡心的很,是我自已閑不住。
而且今日我也不是光為了自家營生,主要是我家師父過來坐鎮,他老人家素日裡在世外隐居,不涉凡塵,為了我才願意這般。
我這當徒弟的,總得侍奉在側,不好躲懶的。
”
“原說武安侯夫人那麼好的出身,年歲又瞧着不大,卻有那樣過人的廚藝,原是有世外高人指點!
”
“昨日我吃着您家的燒烤和火鍋,覺得滋味極好。
您師父的手藝肯定在您之上。
我都不敢想,他做出來的吃食能多可口!
”
“我就說侯夫人肯定還有後招,為自家酒樓招攬生意。
敢情還有一位老行尊當殺手锏呢!
“
宋玉枝一聽,就知道衆人是誤會了,誤以為她口中的師父同樣也是大廚。
她微微抿了抿唇,沒有立刻解釋,而是微微躬身,将老醫仙從酒樓裡請了出來。
私下裡,老醫仙性情跟半大孩子一般跳脫,說話也是直來直去,經常讓人哭笑不得。
但他老人家須發皆白,臉色紅潤,精神矍铄,又喜着白衣,不說話的時候,就是很匹配他醫術實力的世外高人模樣。
他一出場,空地前頓時為之一靜。
有人奇怪道:“老先生确實看着就是閑雲野鶴一般的神仙人物。
但是看着實在是不大像大廚。
”
“對啊,大廚炒菜需要力氣。
老先生這小身闆,比侯夫人還矮上一截,怕是重一些的鐵鍋鏟都拿不動哩!
”
要擱平時,老醫仙哪裡能容得下别人對他評頭論足呢?
怕是早就一邊氣得跳腳,一邊摸出随身攜帶的金針,給說話的人來上一針,叫對方看看他老人家有沒有力氣了!
眼下,老醫仙額前的青筋雖然不受控地跳了跳,但臉上還是一副雲淡風輕、高深莫測的模樣。
宋玉枝用餘光瞧了一眼,見他老人家沒有要發作,心安了一些,便繼續應答道:“諸位誤會了,我雖是擅廚,但我師父卻不是大廚,而是……”
正說到這裡,一輛高大豪華的馬車駛過來,停在了一旁。
時下的馬車跟後世的豪車一樣,代表了主家的地位和身份。
朱雀大街一帶是皇城中心,這種馬車倒不算多麼新鮮少見。
但因那馬車離得很近,一衆食客便能清楚看到那車頭上挂着個寫着“方”字的玉牌。
姓方的,家中有些背景的,還跟珍惜百味樓有來往的,除了剛和皇家退婚的那個方家,還能有誰呢?
有人不覺被吸引力了注意力,嘟囔道:“那位深居簡出的方家大夫人,昨日來給這百味樓剪彩。
今日一大早,居然又來了?
”
“這你就不知道了。
昨日我聽那位剛被接回方家的二小姐,也喚侯夫人為‘師父’呢。
據說是在豐州城裡結的善緣。
今日應當隻有那位二小姐自個兒過來。
”
“也是。
好些人想挖方家的内幕消息呢,方家嚴防死守,跟鐵桶似的。
昨日方大夫人過來剪彩,已經是難得了。
總不能跟上工應卯似的,日日過來……”
話還未說完,隻見車簾一動,葉兒面色焦急地從上頭下了來。
“師父、師公在這就好,我娘今日突然有些頭疼,如今正在馬車上。
還請師公幫忙。
”
方家近來身處輿論中心,方大夫人由老醫仙開顱,治好了沉疾,同樣是聞所未聞的奇事。
一些已經染病或者比較注重養生的人看來,這其中的内幕消息,可比方家為何突然主動和皇家退婚要緊的多!
“聽說方家大夫人是由醫仙谷的老醫仙出山治好的,怎麼到這酒樓來求醫問藥了?
”
“大抵應了那句老話,病急亂投醫!
”
食客中當然也有機敏聰慧的。
有人反應過來道:“剛侯夫人說了,那位老先生并不是廚子。
方二小姐眼下又到跟前求醫,難道……難道老先生就是傳聞中的老醫仙?
”
“老醫仙來這酒樓坐陣,是不是說隻要在珍馐百味樓用飯,就能讓老醫仙給我治病了?
”
宋玉枝先對着葉兒點點頭,又對衆人道:“不錯,我剛要和諸位說,我師父是大夫,也正是諸位口中的‘醫仙’。
眼下我師父要為方大夫人診治,其餘問題我稍後再仔細回答諸位。
”
事急從權,萬事都沒有治病救人要緊。
衆人也不再發問,隻紛紛調轉視線看向老醫仙。
老醫仙不緊不慢地跟着葉兒走過幾步,上了馬車。
很快,馬車裡便傳來老醫仙清晰可聞的診斷——
“大夫人的脈象無虞,并非舊疾發作。
不用吃藥,喝上一盅安神補腦的藥膳湯就行。
也是湊巧,今日酒樓裡正好炖了棗仁茯苓豬心湯。
喝上一盞,也就無礙了。
”
話音落下,宋玉枝給呂掌櫃遞了個眼色。
呂掌櫃立刻指揮夥計揭開蒸籠,隻見裡頭井然有序地擺着一個個白色小炖盅。
豬心醇厚肉香緩緩溢出,紅棗的香甜氣息若隐若現,茯苓則帶來一種淡淡的草木清香,清新而淡雅,中和了豬心略顯厚重的味道,使香味更加富有層次,幾種食材的香味融合在一起,獨特而誘人……
衆人才恍然知道,難怪這次珍馐百味樓前的香味如此淺淡,原來并非宋玉枝這次推出的吃食尋常,不夠吸引人,而是裡頭還隔着一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