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第一個主意
端午節是從古到今都受人重視的大節日。
豐州城往年都會舉辦盛大熱鬧的賽龍舟活動,以此來祈求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
得勝者還能獲得由官府發放的獎勵。
首先是十兩銀子的豐厚賞銀,其次是能身披紅綢,坐在官馬上,從碼頭一路進到城裡,風光遊街。
這樣既有裡子,又有面子的獎勵,不說普通百姓,就是鄉紳富戶,那也是趨之若鹜。
節前幾日,一衆官差就開始組織人手清理河道,統計參賽人員。
不多時,就能看到一些個劃龍舟的漢子在大河上,喊着号子,熱火朝天地操練起來。
好些個喜歡湊熱鬧的百姓,也會願意冒着暑熱過來瞧上一陣子。
碼頭上的總算比之前多了些人氣兒。
宋玉枝這邊生意稍微好了一些,但是也有限——
各個龍舟隊的人都得抓緊時間訓練,沒那麼多工夫從龍舟上下來,到攤位上用飯。
通常他們都是派一個代表過來采買,然後花幾文錢雇幾個閑漢來幫忙運送。
現下閑漢有了李貴領頭,早早地就守到了河沿上。
都不用龍舟隊的人來尋,他們主動就會上前詢問需不需要用人?
另外還會推薦碼頭上同他們合作的商戶家的飯食。
好些個近日無人問津的吃食攤子上,迎來了久違的可觀的客流量。
而宋玉枝家的小攤檔,一衆閑漢是決口不會提的。
就算有客人主動問起,他們也還是會堅持說不配送宋玉枝家的飯食。
因此宋玉枝家的生意起色并不大,主要還是多了一些來碼頭上看熱鬧的百姓光顧,将每日剛夠付攤檔租子的收益,拉回到了一日二三百文的進項。
宋玉枝既然決定不能坐視不理了,在兼顧生意的同時,她閑暇時就開始想法子。
自然不是跟那李貴想的那般,無頭蒼蠅似的,去找他什麼罪證,而是回歸生意本身,想着怎麼提升客流量。
這日,宋玉枝在碼頭上看到了張栓子。
不止他,還有他兩個兄弟,和清水巷一帶的半大孩子們。
那會兒宋知遠正跟往常一樣,站在門口的小闆凳上,一手收取銀錢,一手拿着炭條,在小賬本上寫寫畫畫。
“知遠!
”隔着人群,張栓子瞧見了他,揮着雙手,興高采烈地喊了他一聲。
宋知遠聽到他的聲音,同樣也很高興,一邊跟他揮手示意,一邊還不忘接着做自個兒的活計。
小攤檔上本也不算多繁忙,宋玉枝見了,就抽走了宋知遠手裡的炭筆,讓他去招呼自個兒的小夥伴。
宋知遠從小闆凳上跳下,腳步輕快地跑出小攤檔。
一群半大小子立刻把他圍住,熱火朝天地說起話來。
“知遠,這就是你家的攤檔啊,真好!
”
“對啊,雖然比别家稍微小了一點,但是你家攤檔上看着比别家人多诶!
我們一路走過來,好些攤檔上都沒啥人呢!
”
“原說我近來找你玩,你都不出來。
敢情你在攤檔上這麼忙啊!
我再也不怪你了。
”
宋知遠是家裡的小賬房,他再清楚自家的生意不過。
附近人家的生意都是比自家好的,不過是因為别家都跟閑漢合作了,不需要過來人擠人。
而他家沒有閑漢幫忙配送,食客隻能在攤檔上用,所以才顯得生意好而已。
對着小夥伴,即便裡頭有跟他親如兄弟的張栓子,宋知遠都沒往家裡的事兒一股腦往外秃噜,隻揀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同他們聊起來。
一直聊到宋玉枝都送走一撥客人了,擡眼看到他們還在日頭下曬着,小臉都曬成了猴屁股,便趕緊招呼他們往攤檔上進。
今日小攤檔上賣的是綠豆湯,宋玉枝點了一下人數,很快盛出了十來碗綠豆湯招待他們。
“宋姐姐别忙,我們這就走了。
”
“對對,我們不喝,我們隻是來找知遠說話的。
”
這個半大小子,都跟宋知遠很要好,知道宋家人丁單薄,就靠着宋玉枝做吃食,養活一家子。
他們哪裡好意思過來白吃白喝?
宋玉枝立刻說不礙事,而後笑看因為見到小夥伴、樂得眉飛色舞的弟弟一眼,說:“這是知遠請你們喝的。
”
宋知遠一天有兩文錢工錢,輕易不舍得拿出來使,也就前頭在小猞猁身上,狠狠出了一次“血”。
積攢到現下,他也有了上百文私房錢。
對着特地來找他的小夥伴,宋知遠一點不心疼,豪氣幹雲地應道:“嗯,我請大家!
都别客氣!
”
張栓子他們這才沒再推辭,加上确實熱得厲害,也渴的厲害,便紛紛跟宋玉枝道了謝,咕嘟嘟喝起來。
喝完自然還是一通誇。
張栓子跟宋家人最熟稔,第一個出聲說:“宋姐姐真是做啥都好吃!
這綠豆湯我娘也熬了,但熬出來不知道為啥黑漆漆的,光是看着就讓人沒啥胃口。
”
他哥哥笑他:“好啊,等我回去就告訴娘。
讓她往後都不給你熬湯了。
”
張栓子立刻求饒,說别!
“娘還好說,讓爹知道我嫌棄娘的手藝,非爆錘我一頓不可。
”
他哥哥說行,“你把你剩下的半碗綠豆湯給我喝了,我就不去告狀了。
”
張栓子立刻寶貝似的把湯碗護住,說:“那你還是去告我的狀吧。
反正我挨打習慣了。
”
連同宋玉枝在内,都被張栓子這隻要吃、不怕打的模樣給逗笑了。
笑過一陣子,宋玉枝先輕聲細語地跟張栓子解釋了一番,說綠豆湯變黑,可能是因為用鐵鍋熬煮,綠豆皮上的鞣酸和鐵鍋上的鐵,形成黑色的鞣酸鐵,亦或者是熬煮的時間太長了。
回頭讓張大嬸改用砂鍋,或者在熬煮的時候加入适量的白醋,就不擔心這問題了。
而後宋玉枝才問起說他們怎麼到碼頭上來了?
畢竟清水巷距離城西碼頭頗有一段距離,通常各家的大人們也不會放心他們過來。
小子們喝了她的綠豆湯,那自然是知無不言,就說賽龍舟這種盛大的活動一年才一次,且為了防止外邦奸細趁亂生事兒,近來官府加重了碼頭上的把守,不用擔心什麼安全問題,大人們耐不住他們磨,便任由他們組團過來了。
而且後頭幾天,他們也會天天過來。
他們之中,張栓子的大哥已經快十二歲了,過個幾年也能下場賽龍舟了。
現下多看看,多學學,也不至于将來想下場而一點不懂。
“我明天會跟我娘要銀錢的,還來宋姐姐這裡喝湯。
”
“對,明天不要知遠請客,我們自己付銀錢!
”
小子們一邊說話,一邊自發地把湯碗摞到一處,有仔細妥帖的,甚至還主動拿來了抹布,幫忙擦桌子。
也就是這會兒,宋玉枝有了第一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