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開攤準備
那木工鋪子是前一天張屠戶給宋玉枝推薦的,就在城中一帶。
宋玉枝從清水巷走過去,才花了一刻多鐘。
鋪子并不很大,隻有一個姓唐的木匠和他兒子在看顧。
宋玉枝過去的時候,唐家父子剛睡眼惺忪地把槅扇門打開,完全沒想到這個時辰就能來主顧了!
宋玉枝開門見山,就說自己要置辦擺攤用的家夥什。
唐木匠立刻打起精神,開始為她介紹。
鍋碗瓢盆,矮桌闆凳那些都一樣,不同的主要是有兩種,一種是挑單子式的,一種是推車式樣的。
價格也相差不少,鋪子裡都有現成的。
宋玉枝自然先看的便宜的,無奈她的身子骨實在是不争氣,那副挑擔還沒放吃食呢,她挑起來就開始晃晃悠悠的了。
便隻好再去看那手推車。
手推車上留了架鐵鍋和蒸籠的地方,上頭還有個窄窄的尖頂小棚子,刮風下雨的時候好歹能有些遮擋。
整體十分省力,好推還停,即便是現在小雞仔似的宋玉枝,推起來也是穩穩當當。
隻是價格委實不便宜,若是加上那些雜七八把的東西,和兩個大小配套的小鐵鍋,一整套下來得一兩半銀子。
家裡現下是光有出項,還未有進項,手裡隻剩下不到四兩銀子的宋玉枝難免有些猶豫。
店裡又沒有其他主顧,那唐木匠十分耐心地道:“小哥别擔心,我們這唐記出品的東西,用個三五年總歸是沒問題的。
若有不對勁的,也可以随時來找我修補。
而且若是小哥回頭有了更好的前程,不想做這小買賣了,還能減去一些折舊費用回給我家……”
宋玉枝一聽就來了精神,“不知道現下有沒有人家折舊了賣來的?
”
做生意就是這樣,肯定是先給客人推新的,新的賣不動就給客人推二手的。
唐木匠道:“後院裡倒真有一輛昨兒個剛收來的,成色還不錯,就是前頭那位主顧是賣臭豆腐的……木頭上經年累月沾染了味道,輕易蓋不過去。
”
原來所賣的吃食,還會影響二手推車的價格!
宋玉枝更堅定了買二手推車的想法。
開玩笑,她一個賣豬下水的,若是買新的,二手肯定更不值錢!
而且臭豆腐的味道再厲害,跟她做的鹵味相比,也不一定誰更勝一籌呢!
唐木匠就帶着她去看那停在後院的二手推車。
如他所說,那推車成色不錯,看着有八九分新。
隻是走近之後,能聞到一股若有若無的臭豆腐的味道。
購置這種推車的絕大多數都是做吃食生意的,怕讓人誤會自家東西不新鮮,一般人家哪裡肯買這個?
唐木匠說如果宋玉枝願意的話給個五百文錢就行了。
但同時也十分清楚地說道:“小哥想好了,咱們鋪子雖然是有口皆碑的公道,但這推車特殊,再經一次手更不好賣,若你用了幾日再想賣回來,我可至多隻能給一百文錢。
”
其中有虧四百文錢的風險在!
宋玉枝是怎麼看怎麼滿意,這小推車上的兩口小鐵鍋都價值二百多文了,其餘那麼些東西都等于是半賣半送了!
隻要她所做的吃食香味能蓋過臭豆腐殘留的味道,那真的是穩賺不虧!
宋玉枝想好了便不再猶豫,付了銀錢推上推車,再去早集上采買了一些東西,就往清水巷回。
到家了她才發現宋知遠已經起來了,不知道為何搬了小闆凳坐在竈房門口,雙手托着下巴,面朝裡背朝外坐着。
周氏也還沒睡,正坐在院子裡對着光做針線。
“娘怎麼還沒睡?
”
周氏說不礙事,“時辰還早呢。
而且我想着你去買擺攤用的家夥什了,回來總歸需要人幫着洗洗刷刷的。
”
說着便起身去端水盆,拿巾子,開始擦洗起那推車來。
宋玉枝想着自己還得做吃食,總歸得鬧出點響動,還不如趁早弄完,讓周氏在家好好睡着,便也沒催着她去睡。
她洗了把手提着新買的食材往竈房進,好笑地問弟弟這是在做什麼?
小家夥一臉嚴肅地說:“我怕有老鼠叼走姐姐買的肉,幫你看着呢!
”
買院子之前,宋玉枝就裡外看過這小院裡外都沒有老鼠洞或者老鼠屎。
但宋知遠還真給她提了個醒,過去這小院空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老鼠不代表未來也沒有,家裡做的是吃食生意,衛生上頭絕對不能出錯,自家又沒有地窖,隻能把食材都堆在竈房的櫃子裡,回頭等手上寬裕一些還真的可以考慮捉條小貓來養!
竈房裡鹵湯是現成的,宋玉枝先把豬下水拿到院子裡用井水清洗,而後駕輕就熟地再處理了一遍,放進鹵湯裡煨着。
随後就開始包包子。
三斤豬肉,加上家裡的一些白菜,宋玉枝準備做上三種包子,一種全肉的,一種白菜肉的,還有全素的。
她先用外頭買來的老面頭去發面,再調制三盆餡料,其中那盆全素的還加了張大嬸送的那一小塊肥肉熬出的豬油。
餡料拌完,宋玉枝把面團切成小劑子,随後手指翻飛,眨眼的工夫,面團就在她手裡成了帶着十八個褶兒的大包子。
一個個包子全是白胖又圓潤,跟遊标卡尺量過似的,大小尺寸完全一緻,看着就十分喜人,很快放滿了一層蒸籠。
宋知遠一直守在一旁,想着幫自家姐姐打打下手。
宋玉枝一通操作下來,小家夥隻覺得眼花缭亂,都不知道自己能幹啥!
還好很快姐姐就讓他去看火了。
自覺被委以重任的他複又高興起來,闆闆正正地坐到了竈膛前,不錯眼地看着火勢。
天光大亮的時候,包子出鍋了!
周氏和宋知遠過來幫着把包子搬到推車上。
這檔口,宋玉枝則把推車上的兩個小鐵鍋取了進來。
一口鍋裡自然是放豬下水,順帶還放了一些她晨間買的蘿蔔、豆幹、豆泡之類的進去。
另一口鍋則是放了前一晚熬的骨頭湯,畢竟兩口鍋呢放着也是放着,她準備順帶賣賣面條。
反正碼頭上比家裡還冷,骨頭湯帶出去也壞不了,面條更是隻帶了面粉出去,若賣不出再原樣用推車推回來就是。
收拾妥當,宋玉枝留下幾個包子給周氏和弟弟當朝食和午飯,前往碼頭開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