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現他的好
那份清單列的清楚又詳細,某某人要多少斤,大概什麼時候要之類的,都很明白。
最前頭,隻是一些一二斤的小數目,二三十人下單,加起來在五十斤左右。
但最後有一筆數目卻很大,一下子就要了五十斤。
應該就是沈遇說的那柴炭行的東家要的了。
加起來一百斤的吃食,若是别的,這麼大的量,宋玉枝少不得要思量一下,能不能負擔的起這麼大的工作量。
但這個麻辣小魚幹對她而言,步驟實在是簡單。
清洗的部分可以全家上陣,後頭她隻要負責煎制和炒香花椒、幹辣椒調味。
加上清單上頭的期限也放得很寬,最近的也隻說一旬之内做好送去就成,宋玉枝便不用擔心完不成了,由衷地感謝道:“沈大哥有心了!
”
沈遇抿唇笑了笑,“你不怪我自作主張就好。
你若是能确定能做,那麼就把定價告訴我。
明後日我休沐,也要回鋪子一趟,到時候跟他們提一句。
”
在沈遇說話之前,宋玉枝其實腦子裡已經盤算起了怎麼定價。
小魚幹她買的時候是兩文錢一斤,若是買的多,想來應該能把價格壓低一些。
花椒和幹辣椒不便宜,但恰恰是因為這些東西不便宜,現在普通的百姓很少有能吃辣的,這兩樣東西用量都不算大。
再算上柴炭和油、調料,一斤小魚幹的初始成本大概在五文錢左右。
柴炭行的東家自然是不缺銀錢的,早先宋玉枝和老黑打過交道。
那次她辨認出了在野菜湯裡的白毒傘,幫了老黑好大的忙。
回城的路上,老黑有心招攬宋玉枝當柴炭行的長工,說了不少那邊的事兒。
據他說别看他們張記門面不大,東家卻很有門路,秋冬生意好的時候,一天銷出去幾百斤柴炭也是有的。
就算到了春夏淡季,炭賣的少了,但柴卻是家家戶戶都必須用的,一日上百斤柴火也不愁賣。
東家雖然有些摳門,但并不算黑心,工錢十分公道,普通夥計一個月也有一兩銀子,逢年過節另外還有紅封。
在山裡的時候,東家還管夥計的吃喝,同時也不拘束夥計在休息的時候,幹些别的活兒,例如用柴炭行的家夥什,順帶燒一點自家要用的炭,砍一些自家用的柴……
若是像宋玉枝這樣機靈又熟悉山林的,工錢肯定不止那麼多。
那會兒宋玉枝身上雖然還沒有正經活計,也确實缺錢,可她到底是女子,幹不來那些個體力活兒,加上她也稱不上多熟悉山林——她隻是對能吃的山貨多幾分了解罷了。
便婉拒了老黑的好意。
現在想那話的意思,柴炭行生意紅火,東家肯定是不缺銀錢的。
夥計們則也有一兩銀子往上的工錢,日常吃喝還都由東家包了。
他們自然是比碼頭上的客人,手頭寬裕不少的。
宋玉枝思索了半晌,問說:“我想定十文錢一斤,沈大哥覺得如何?
會不會太貴?
”
生意方面,宋玉枝之前是從來不和人商量的,周氏和宋知遠都聽她這一家之主的。
但這次到底是沈遇幫着弄來的訂單,客戶還都是他老闆和同事。
若是他覺得定價高了,宋玉枝也可以稍微降一些,反正多有多賺,少有少賺的。
說起來,沈遇還見過她做買賣的模樣,隻是時常聽趙大娘誇宋玉枝年紀雖小卻有成算,一肚子的生意經,來日肯定不止支個攤子讨生活雲雲。
她誇宋玉枝的話太多了,在她嘴裡,宋玉枝簡直是天底下最最完美的姑娘。
她又素來喜歡誇大其詞的說話方式,沈遇也聽她跟人誇過自己,私以為自己并沒有她說的那麼好,便同樣以為趙大娘誇宋玉枝會做買賣的那些話,也有誇張的成分在。
今日真的論到了這些,沈遇才知道自己想錯了。
眼前的小姑娘認真起來,仿若換了個人,閃着自信和進退有度的光。
就好像比他還成熟一般。
沈遇心中微詫,面上确實不由又彎了彎薄唇,“我覺得不貴。
他們會接受的。
”
他是穩妥人,說出來的話肯定有所依據。
宋玉枝便知道這單子成了。
“沈大哥先回去休息,我多準備了菜和飯食,馬上下鍋,一會兒讓知遠給你和大娘送去。
”
母子倆才剛鬧了點不快,宋玉枝便沒說邀請他們過來一道用飯,讓他們單獨說話。
沈遇道了一聲謝,兩人各歸各家。
宋玉枝将清單放好,洗了把手就去做夕食。
等夕食做完,宋知遠端了飯菜送到隔壁,宋玉枝便接着在油燈下,細看那份清單。
内容自然還是那麼些内容,跟前頭宋玉枝在屋外看的大差不差。
但細看之下,宋玉枝就發現了出奇的地方。
清單的紙張隻是普通的黃紙,但上頭的字真真是好,筆迹工整,筆鋒遒勁,雖不顯鋒芒,卻内藏的氣勢逼人,頗有大家風範。
連她這門外漢都尚且這樣覺得了,周氏那樣正經練過字的人就更别說了。
她已經聽宋玉枝說了小魚幹訂單的事兒,知道這是沈遇交給宋玉枝的。
掃了一眼,周氏直接驚詫道:“這麼好的字?
阿遇也太有心了,這得是請了正經書法先生來謄抄的吧。
”
書法先生麼?
都說字如其人,宋玉枝也不知道怎麼,不由就從這字聯想到了沈遇身上。
沉靜内斂,卻暗藏鋒芒。
正好宋知遠從隔壁回來,說趙大娘已經不生氣了,正在一邊念叨沈遇幹活不當心,袖子上沾了墨都不知道,一邊催着他快些把衣服脫下,她好趕緊給他洗了。
宋玉枝也就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白了為何沈遇晚回來那麼久——
他午前應該就回到了煤炭行,趁着人還未散,立刻借了鋪子裡的筆墨整理清單。
幾十人的單子,他列的清楚明白,還有他東家也在其中,可能少不得還得跟他交代詢問幾句。
一來二去,可不就是耽擱到了現下?
至于為何當時不說實情,白挨了一頓趙大娘眼刀子,也沒多透露半個字。
自然是因為大庭廣衆,說出訂單的來曆,自然得道明前頭宋玉枝特地給他準備了吃食,帶去上工的事兒。
于他當然是不礙什麼,對宋玉枝而言卻是不大好,容易再讓陶婆子那等嚼舌根,說未婚男女私下裡送東西之類的閑話。
宋玉枝心中熨帖,不由抿唇笑了起來,輕聲地念叨了一句:“母子倆還真是一樣。
”
一樣的對人好,卻不願意放到明面上。
若是粗心疏漏一些,根本發不現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