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四百六十章 承包兵營的第一餐

   另一邊廂,民兵營裡。

   卻說那牛二被沈遇刺穿肩胛之後,一直躺到臘月才将将可以下床走動。

   這期間,牛二沒少繼續編排沈遇,說:“好端端的演武比試,本來該點到即止,那姓沈的也太心狠了一些,隻差一點就要了我的命!
兄弟們往後跟着這樣的教頭,不知道要吃多少苦頭啊!

   然而跟他同樣從桃源村出來的兵丁,這次卻不會再附和他了。

   沈遇身懷以一當十的本事,若真的心狠,大可以直攻牛二的要害,不死也能要他半條命!

   哪裡會是現下這副還活蹦亂跳、有力氣說人是非的模樣?

   其他兵丁聽到這樣的話,就更沒好氣了,“你這厮不要臉地偷襲沈教頭在先,别說沈教頭現下隻是傷了你,殺了你又如何呢?
你可别忘了,咱們入營之時可是簽了軍令狀的!

   那日衙門的文書給衆人登記,一方面自然是統計入營人數,另一方面就是讓一衆兵丁簽署軍令狀。

   考慮到很多兵丁不認識字,衙門的文書不厭其煩地用通俗易懂的話,給每個兵丁都仔細說明了。

   其中就有一條,就是操練和對戰會有難以避免的傷亡,民兵需要做好心理準備,不得事後揪着不放,鬧将開來。

   白紙黑字,簽字畫押,做不得假。
那是要兌現的。

   牛二若是還想鬧騰,少不得軍法伺候!

   幾次之後,牛二沒人相助,才漸漸安穩下來。

   這日他可以下床了,午間便摸去了夥房。

   一衆兵丁才剛操練結束,個個都是大汗淋漓,一臉的生無可戀。

   倒也不是沈遇這教頭制定的操練計劃不好,把他們都給累得不成模樣了。

   恰恰相反,沈遇沈遇當選教頭之後,的霍知州和賀同知還有城中公務要忙,在留下一些官差之後,便徹底脫開手來。

   考慮到大夥兒都是平明百姓出身,需要一個适應的過程,沈遇制定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操練計劃。

   一開始,他帶着一衆兵丁上山伐樹,制作木槍。

   在他的指點下,短短幾日,衆人便制出了數百杆合用的木槍。

   成就感滿滿的同時,今日沈遇更是帶着衆人上山打獵。

   寒冬臘月,草木凋敝,山林間野獸不多。

   但沈遇入山如歸家,就仿如生來就在山林中一般,他循着各種痕迹,給一衆兵丁指明了各種獸類所在的方向,還教他們如何驅趕、圍獵,如何布置陷阱……

   衆人在山林裡待了一上午,野雞、野兔獵了數十隻、甚至連獐子、狍子都抓了好幾窩。

   雖然沈遇後來讓他們放歸了一些,但總的來說還是收獲頗豐。

   有些急性子的見識過沈遇百發百中的箭術,甚至已經開始期待後頭的關于射箭的操練内容。

   是以他們累歸累,卻并不覺得日子難熬,現下生無可戀,純粹是被兵營裡的夥食給鬧的。

   這幾天,夥房的夥夫已經換過兩輪了。

   第一輪的夥夫說自己早先入食肆當過幫廚。

   在男人不下廚房的現在來說,已經很是難得。

   結果那人信誓旦旦一定做好飯食,轉頭就把飯給燒糊了,并且一糊就是連着糊了好幾日。

   那可是粳米啊!

   平白燒糊那麼些,看得他們這些窮苦百姓出身的人,心疼得直抽氣!

   後頭他們卻還得卯着勁兒把糊味濃重的飯,拌着夥夫煮的清湯寡水的白菜湯一道吃了。

   畢竟不吃就是真的浪費了,更耐不住下午的操練。

   到了昨日,那夥夫實在是不好意思再幹下去了,便跟沈遇提出換人。

   于是民兵營就迎來了第二位“青出于藍”的夥夫。

   正是從桃源村出來,家裡養了好幾頭豬,從前隻在家燒過豬食的那位。

   他倒是勉強算有些大鍋飯的經驗,沒有把飯食燒糊,卻也真的隻做名副其實的大鍋飯——

   他把米、菜、肉那些個直接倒入大鍋裡煮,美其名曰反正都是吃進肚子裡的,煮成稠粥一碗喝下去,既方便又省事!

   結果就是這人煮出來的稠粥,一頓沒味兒,一頓鹹的齁死人,質地更是和漿糊沒兩樣。
喝進嘴裡都粘嘴!

   隔天更會腹脹如鼓,出不了恭。

   而且這人大概是做豬食習慣了,不講究的很,“漿糊”裡還會帶着泥沙,甚至硌牙的小石子兒!

   也就是沈遇這當教頭的和他們這些兵丁同吃同住,加上他們這些人都不想當夥夫,也沒能力在簡陋條件下,烹饪數百人的飯食,加上貧苦出身的衆人從前也沒吃過多少好東西……

   否則他們可不會還認命地按時按點過來,接受豬食的“洗禮”。

   牛二過來的時候,沈遇不在,衆人正有氣無力地說着話。

   餘光瞧見了牛二,衆人也不同他說話,至多隻鄙夷地掃他一眼。

   這檔口那牛二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見,得捏着鼻子做人,便也不敢如何,徑自去尋同村的黃六等人坐在一處。

   衆人說了會子話,仍不見“漿糊”上桌,這才有人反應過來道:“要不常說‘山中無歲月’呢!
兄弟們,今天是宋記開始給咱們送飯食的日子!

   這話一出,一衆兵丁跟打了雞血似的。

   “我早就聽過宋記的名聲了。
開業半年就能當選官家食肆,那飯食得做得多好吃啊?

   “我也是,我還聽說宋記一開始就是在碼頭上做蓋澆飯起家的。
生意那叫一個紅火!
也就是憑借那蓋澆飯,宋記才能從小攤檔搖身一變,成了城中有名的店家。

   “兄弟們别忘了,宋記的東家可是咱教頭夫人。
咱教頭那麼好的人,他夫人長得像仙女似的,想來心腸更柔軟……哪怕是看在咱教頭的份上,她也會把咱們的飯食做得更可口!

   衆人越說越起勁,臉上再不見頹色,隻剩下期待和興奮。

   牛二聽過半晌,突然想到了什麼,清了清嗓子道:“我看未必!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