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三十九章 蘸醬魚丸

   碼頭附近有大河,大河盡頭又是海域。

   即便是這個時節,也不算缺少河鮮海鮮。

   但那草魚的價格還是讓宋玉枝挺驚訝的,都不是稱斤兩賣的,而是按條。

   大條的有三五斤重,才賣十五文錢。

   而且還都是活着的,在水桶裡遊的正歡,抓出來也是活蹦亂跳的。

   宋玉枝看魚新鮮,便花了三十文錢買了兩條。

   這種低廉的價格,攤檔上是不提供殺魚刮鱗服務的。

   但這種活計在宋玉枝眼裡實在不算什麼,她就跟攤主要了一些水,把魚養在了推車上的木盆裡。

   她推着推車回到清水巷的時候,還沒到午飯的時辰。

   時下普通百姓都是一日兩餐,清水巷一帶的居民即便條件比别家好些,午飯時一般也都吃的十分簡單。

   不少婦人依舊在巷子口曬被褥、做針線、嗑瓜子聊天。

   看着宋玉枝回來,衆人停下話茬,圍了上去。

   “你家這是又要做啥好吃的?

   “張家嫂子前頭可說了,你給他們家送的吃食把他家三個吃慣了肉的小崽子都降服了!

   “對啊,我們幾家的猴崽子也不比張家的孩子好多少,也是挑嘴的很,常見的吃食碰都不碰!
我們不白要,該給多少銀錢就是多少哈!

   不怪一衆街坊四鄰熱情過頭,實在是前頭幾日宋玉枝做的吃食太香,香過頭了,把大家的饞蟲都給勾出來了。

   大人倒還好說,饞勁兒忍忍就過了,各家的小孩忍不了,天天擱家鬧呢!

   鬧得還大同小異的,說大人不肯給他們買就算了,好歹讓他們知道到底是啥那麼香啊!
省的連做夢都不知道該夢什麼!

   偏這幾日宋玉枝都待在家裡閉門不出,她們之中有人上門打聽詢問她怎麼不出攤?

   周氏也隻說她累壞了,得好好歇幾日,旁的自己并不清楚之類的,給擋了回去。

   宋玉枝兩天沒進項了,可太難受了!

   而且她這兩日還确實有個計劃——

   前頭周氏說了,準備做些縫補的活計來幫補家用。

   針線上頭并不方便支攤子,現下又住在民居裡,又不像前頭似的住在客棧,可以直接在大堂接活計。

   客戶群也有差别,客棧裡頭的人是出門在外有所不便,所以願意花那幾文錢。

   民居附近,各家的婦人都會一點針線,一般不會另花銀錢縫補衣服。

   能出錢請人縫補的衣裳自然是怕補壞了的好衣裳,自家跟腳淺,不想熟的客人很難放心把值錢的衣裳交到自家。

   宋玉枝有心想和左鄰右舍進一步打好關系,讓對方幫着介紹針線上頭的生意,就笑着應道:“前頭做的是鹵下水,後頭做的是船上人家的幹糧,口味都重,不好克化,不大适合年紀小的孩子們吃。
今兒個本隻準備做個魚頭豆腐湯,但是看見魚好,我買了一點。
您幾家的孩子若是想吃,我做個魚菜可好?

   幾個婦人對視一眼,這會兒倒是誰都沒有吱聲了。

   魚肉價賤,這是豐州城的人都知道的。
而且魚還很難做的好吃。

   像她們平時在家裡熬魚湯,孩子們肯喝湯就不錯了,根本不肯碰魚肉。

   而若是紅燒,口味倒是好了,但那麼多刺,吃起來也怪讓人不放心的。

   看衆人沒說話,宋玉枝說沒關系,“反正我先做了,到時候幾位嬸嬸、嫂子看過聞過再……”

   “啥到不到時候的?

   一道帶着笑的聲音傳來,張大嬸也抱着被褥過了來,捧場道:“你連豬下水都能做的那麼好吃,隻香不臭,一點魚腥味算啥?
我家那個三個崽子就等着你下廚呢,甭管做的什麼,我家都得定上!
晚了可就沒有了!

   張大嬸是遠近聞名的厚道人,這話一說,大夥兒紛紛應和:“那我家也定上。

   “我家也是!

   宋玉枝笑着看了張大嬸一眼,立刻回了家。

   周氏習慣白天在院子裡做針線。

   家裡的被褥縫制完之後,還剩了一些布頭和棉花,周氏正在給宋玉枝縫手套和帽子。

   聽到了外頭的說話聲,宋知遠已經開始熟門熟路地拾柴火,準備生火,周氏也擱了針線起身準備幫忙。

   “娘别沾手了,就做兩個菜,有弟弟幫我弄火,我一手一腳馬上就能做完。
您幫我把推車擦擦就成。

   宋玉枝說着就端起裝魚的盆子進了竈房。

   鄰居們的擔心其實她都知道,小孩子的嗅覺和味覺遠比大人敏銳,稍微一點腥味,他們都是受不了的。

   而且魚刺也确實對小孩子很不友好。

   自家熬魚頭豆腐湯的計劃不變,她準備再做一個手打魚丸賣給街坊。

   宋玉枝先把魚殺了,開膛破肚取出内髒,刮去鱗片,再把魚皮和背上的紅肉都去了,剔出魚肉。

   然後用擀面杖敲打魚肉去掉魚刺,敲打完她又用竹簽子仔細挑了一回。

   此時魚肉已經變成了肉糜,宋玉枝放了蛋清和澱粉不停攪拌,最後用魚肉拿出來摔打到有彈性,捏成魚丸。

   宋知遠就愛看她搓包子、捏丸子的,自家姐姐每次下手都跟手上帶着秤似的,每一個做出來都大小一緻,白白滾滾,光是看着就讨人喜歡。

   宋玉枝捏好丸子,竈上已經在煮魚頭湯,做好後便順勢把一部分丸子放進去一道煮了。

   而後才開始調制醬汁。

   小孩子都喜歡酸酸甜甜的東西,要擱現代,宋玉枝弄個番茄醬就行。

   但番茄這種外邦來的東西,現在的價格還在天上,沒走進千家萬戶。

   宋玉枝就用中餐裡的糖醋排骨的手法,先炒糖色,而後加入鹽和陳醋,熬出了一些黑色的糖醋醬。

   這醬一炒出來,又酸又甜,光是聞着就讓人大咽口水!

   尤其是對這個時代的孩子來說,吃幾塊饴糖都是不常有的好事情了,哪裡聞到過這種酸甜濃郁的香味?

   别家的孩子就不說了,連向來極能忍耐的宋知遠都直接守在了鍋邊上,不舍得挪眼!

   宋玉枝用筷子叉了兩個魚丸,蘸了糖醋醬投喂給弟弟,看着他吃的腮幫子鼓鼓的,眼睛都眯起來了。

   而後才把魚丸和醬汁端出竈房。

   此時宋家小院的門口已經聚了不少人。

   排在最前頭的,就是張大嫂和她家的三個猴崽子,而且張大嫂格外妥帖,想着宋家的碗碟可能不夠,所以幹脆讓三個孩子一人帶了一副碗筷來。

   兩條魚加起來十斤左右,卻能做出來三四十大碗魚丸!

   魚丸吸水膨脹,宋玉枝這頭還隻煮了一半,已經是滿滿一桶。

   她先給張家的三個孩子打了三碗,再讓張大嫂回家去取小碟子,來分糖醋醬。

   那魚湯熬的奶白奶白的,一點都不腥氣,三個皮猴兒端到手,先一人呼噜了半碗湯,而後眼睛發亮,齊齊地誇贊道:“好喝!
一點不腥!

   “我再也不說魚難吃了!
我要天天吃魚!

   這時候張大嬸拿着三個小碟子過來了,宋玉枝再給每個小碟子裡放上一碟糖醋醬,讓他們用魚丸蘸醬吃。

   三個皮猴看到旁邊的宋知遠在吃筷子上串着的魚丸,便也有樣學樣,用筷子把魚丸串成串兒,然後蘸醬吃!

   那魚丸白白胖胖的,彈牙嫩滑,鮮美多汁,空口吃都一點不覺得寡淡,更别說配上那又酸又甜、口感獨特的蘸醬,三個孩子這時連話都顧不上說,一口一個魚丸吃得和宋知遠一樣,眼睛直眯!

   “多少銀錢一碗?
快給我們來一碗!

   “對對,我家剛剛也是定了的!

   三十文錢的魚,做出來了将近四十碗魚丸,即便其中擱了一些雞蛋和澱粉,一碗的成本也沒超過兩文錢。

   宋玉枝也不要多,一份隻收人三文錢,但糖醋醬得另外收錢——糖實在貴,都趕上棉花的價格了,一斤要六十多文錢。

   這糖醋醬是照着孩子口味做的,糖擱的隻多不少。

   所以小小一碟子蘸醬也要一文錢。

   加起來也就是四文錢一份,還能得一大碗熱魚湯,對清水巷一代的百姓來說實在不算什麼。

   宋玉枝讓周氏來幫自己收錢,她來打魚丸和分醬。

   很快一大桶就賣了個幹淨!

   至于提前沒預定的也不打緊,她還剩下一些沒煮的,按着個數賣,同樣是三文錢一份,隻是得回家自己煮。

   但好處是每份比煮好的多一個,而且做好的魚丸在冬日裡很耐放,就算留到臘月裡吃也不是問題!

   毫不意外,沒煮的那些同樣銷售一空。

   幾十文錢利潤進賬,幾日沒開張的時候宋玉枝笑得眉眼彎彎。

   正好有住的稍遠一些,沒買上魚丸的鄰居懊悔無比,上來打聽道:“小哥家啥時候再做這種不常見的吃食?
多做一些,也顧一顧我們這些遠處的街坊呗!
我家孫子也正嘴饞呢!

   宋玉枝順勢就道:“平時我都在忙外頭的買賣,不一定什麼時候做些旁的。
這樣吧,大娘可以跟我娘多走動,這樣也就不怕下回買不到了。

   順理成章的,街坊四鄰的婦人都圍到了周氏身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