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改朝換代
周宇到興漢皇宮中之後,見了許多人。
許多太監和宮女已經投向了明朝。
他們知道天已經變了,而他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宮中,不知道怎麼在外面過日子。
他們賺錢的方式大多數時候都不是靠自己的雙手勞動,現在除了給新皇帝當奴才,他們是真的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生活。
周宇不想接納這些太監和宮女,因為他本來就不會使用太監來伺候自己的生活。
他需要更多健全的人工作,不可能為了後宮的安全,就殘害他人身體。
而且他有無人機盯着,比人盯着更靠譜,更讓他放心。
因此周宇做出決定,宮裡的人願意離開的,可以分到定額的财物,帶上他們自己的私有物自行離開。
而無處可去願意留在宮裡的,可以在這皇宮裡生活,周宇會給他們一片地方住着過日子,但是就不能接觸外界了,得在皇宮裡一直待到老死。
太監如此,宮女比較年輕的盡量安排出宮,老年宮女無處可去可以加入延壽教生活,如果願意和延壽教的教徒生活到一起,也可以搭夥過日子。
他今後的行政中心還不知道要不要改變,但目前京城的建設無疑是遠遠超越曲陽縣的,周宇不可能還把曲陽縣當成自己的“老巢”來經營不放手。
那邊當做延壽教的“老巢”就行了。
周宇确實有意願在皇宮裡生活辦公,但他不想被束縛在這一片小天地裡,他做這個皇帝是要四處走動的。
如果是過去的皇帝,重臣們肯定要勸周宇留在皇宮裡“治政”,畢竟這麼大一個帝國,每天的國家大事都不知道有多少,都需要皇帝來“禦覽”拍闆。
但周宇一手打出來的天下,他有自己的一套,興漢的舊臣投到他的麾下一開始并沒有多少話語權。
他依靠延壽教打赢了北原和興漢大軍,這個過程裡幾乎沒有興漢文官們出力的身影,他們當然沒有話語權了。
周宇見了許多趕來的興漢舊臣,他們都是過來叩見聖上的。
說實話他們也挺為難,因為周宇甚至沒有事先派人聯絡他們,讓他們提前和大明這邊勾連勾連,那樣這時候投降才不會尴尬。
結果明軍打了幾天就把京城給打了下來,又沒有發生什麼難搞的事情,需要他們出來幫忙解決事情,一切都似乎在順理成章地進行着。
本來是國家中樞重要一員的他們當然不甘心自己被邊緣會了,也不敢矜持了,一個個急匆匆地趕過來見新皇帝。
厚着臉皮推薦自己,違心地說早就在心裡投了大明,仰慕聖上天威,今天總算如願以償,希望能夠成為大明的官員為天下安定繁榮出一份力。
每個人都文采卓絕,盡情地展現着自己,希望周宇這個新皇帝能夠慧眼識才把他們一下子提拔到宰輔之位。
有些演技高超的直接淚流滿面,叙說着自己有多麼愛延壽教,私下打聽了多少有關延壽教的事情,然後曆數延壽教做的好事,一副我早就從靈魂上就是一個延壽教教徒的感覺。
為了一個官位,七十歲的老頭都能跪在地上恭維周宇,說的肉麻話讓他都有點不适應。
面對湧來的前興漢官員,周宇也是把他們留下來吃晚飯,然後統計了一下他們過去的職位,然後考慮讓他們暫時維持京中部門的日常工作,不介入具體的施政。
然後再慢慢過渡到一個新體系裡。
周宇也需要時間來搭建官僚體系然後向裡面填充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手。
他比别的皇帝好的地方在于,别的皇帝需要聽取大臣的意見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下決定,他自己是沒有什麼具體的辦法的,大多數時候隻能做選擇題。
而周宇卻可以直接給出一個詳細的施行辦法,你下面的人去執行就行了,執行之中出現了什麼不理解和無法推行的問題,再上報、讨論、修改、解決。
變成了皇帝給了大家一個填空題、簡答題或者作文,大家在這個框架之内去發揮。
這樣做起碼方向不會錯,隻要不是離題的離譜,都至少能得一點分。
過去那種做選擇題的行政方式,大臣們給皇帝的選擇題答案要是多了,或者答案裡根本就沒有正确答案,那皇帝不選、選錯都直接得零分。
相比之下,當然是周宇的這種方法更高效更不會出問題。
他作為帝國的大腦,隻要不脫離現實到“何不食肉糜”的程度,給出的政策都至少不會是倒行逆施的政策,就算官員施政能力再一般,都能推動一些進步。
周宇不直接代表某個階級的利益,他不屬于這個世界,因此他可以盡量做到公平。
不會因為是從底層殺上來的皇帝就對官吏有天生的抵觸情緒,稍有問題就扒皮實草殺個痛快。
更不會因為是深宮裡長大的,老師是文官集團的官僚,所以什麼都聽官僚們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主階級的一邊,根本看不到老百姓的苦難,放任土地兼并悄然進行,直到整個帝國惡疾纏身卻不自知。
周宇在這些舊興漢官員面前松了口,讓他們暫代一些部門的日常事務,等到新政府架構建立起來再行封官。
這些官員還不知道周宇隻會把他們當成執行自己命令的“員工”,今後等待他們的将是明确的目标和考核制度。
實際執行到細枝末節的地方,将會有地方組織去具體做,這個組織叫做延壽教。
他們一個個回去之後都十分慶幸自己厚着臉皮及時投了明,這下子可以保住官位了。
可以說一個個都彈冠相慶了。
也正因為如此,京中原本存在的一部分想要對抗大明的勢力迅速遭到了削弱甚至瓦解。
如果周宇不給原先的舊利益集團一些好處,他們是真的會嘗試魚死網破。
失去了權勢和富貴,跟要了他們的命沒有什麼兩樣。
現在周宇給了投明的原興漢官員們一條“官途”,他們立刻就放棄了當興漢忠臣的想法,主動和那些還心有不甘,正要私下串聯的人進行切割。
而一些人看到投明的官員竟然真的得到了明朝皇帝的承諾可以繼續當官,當然是腿都拍腫,後悔不已,覺得自己錯過了機會。
現在彌補也不遲,也放棄了一些想法,決定也去跪下求官。
反正這也才破城的第一個晚上,第二天去算是第二波人,應該也不算晚。
到了夜裡,周宇總算有空理一下那兩位“皇帝”在幹嘛了。
聽旁人說,劉承曜和兀裡烈被關到一個房間裡原本還沒什麼話說。
但後來劉承曜忍不住問了兀裡烈為什麼會被周宇打敗的戰況,雙方才有了對話。
但是說着說着氣氛就不對了,雙方都開始翻老賬嘲諷對方,畢竟是打仗打了這麼多年的死對頭,對對方都有許多不服氣的地方。
所以兩個皇帝幹脆無聊中幹脆開啟了吵架模式,翻譯翻譯地嘴都幹了。
要不是他不翻譯兀燼術說的話,劉承曜還真會落入下風。
而因為需要翻譯慢慢翻,他們隻能一句一句慢慢講,話都講不長,反而顯得有來有回。
大家過去都是皇帝地位相同,現在又都是階下囚地位相同,過去都沒機會和人吵架的兩人,竟然喝茶吃飯之後還在吵,像是閑着沒事吵架解悶似的。
周宇也懶得去管他們,隻要他們開心就好,要是能吵個七八天十幾天還能有東西吵,周宇可能還真會有興趣聽聽他們到底吵什麼。
現在嘛,周宇隻想給翻譯加班費,覺得辛苦人家了,要陪這兩位吵着。
為了避免野心家另立新君打着繼承他們遺志的名義造反,這兩個皇帝都不能死。
最好還要時常放出點消息來,再讓人看見他們,讓潛在的反對力量群龍無首,也造不出一個“首”來。
當夜周宇是一個人睡的。
也有手下暗示興漢後宮裡的所有人都關在了她們自己的住所之中,可周宇不感興趣做這種事。
他已經決定讓她們自己考慮,選擇到底是繼續跟着劉承曜還是回娘家去。
這兩條路都不會是什麼光明的大道,劉承曜那邊已經不會有任何前途出路,周宇會養着他,但日子是不可能恢複過去的樣子。
而她們的娘家如果想在明朝混,隻會把她們當成是麻煩。
就算勉強把她們安置在家裡,也不會有什麼好待遇,甚至會迫害她們,希望“消除隐患”。
如果她們肚子裡有“遺腹子”,那就更可怕了。
以他們的想象力,說不定會認為這個遺腹子會導緻他們“抄家滅門”。
為了避禍,把她們害死都不稀奇。
可是,周宇還會讓她們自己選。
不過會給她們多一條道路。
她們雖然曾經是嫔妃,但是她們可以加入延壽教裡自力更生,憑借自己的才智、技藝去發揮特長,賺錢然後自由地生活,更是不會阻止她們嫁人。
改名換姓之後,她們能夠獲得和正常人一樣的自由生活。
10月30日,兩張報紙8個版面的第五期《大明周報》在大明全境,包括還名義上屬于興漢的南方五省售賣。
南方五省在經曆了四期《大明周報》之後,雖然對這東西是明面上禁止,實際上隻是雷聲大雨點小,誰都不敢把事情做絕。
一些被捕的報商和報童,在牢裡待遇都還不錯。
誰都不傻,這時候得罪為大明做事的人,到時候是想被清算嗎?
因此真的開始賣報,大家都轟地上去狂買,連衙門的人和官員的家人都一樣沖上去掏錢拼命買。
根本沒有人會還在意禁不禁這個報紙。
畢竟消息太炸裂了。
“賣報啦~京城被大明拿下啦~興漢皇帝被大明皇帝親手活捉啦~賣報啦~”
有人聽到這個消息直接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因為他們明白,這下是真正變天了,改朝換代沒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