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第267章 新辦法和難民潮

  周宇和延壽教高層商量後考慮了一下,确定将年功序列加入延壽教内部進行考核,将配合身份證件一起推行。

  此外,周宇考慮到延壽教的教衆可能會因為想要還鄉和有家庭在延壽教卻被迫分開的情況而不穩,因此延壽教将把有無家庭情況也考慮進來。

  今後,在延壽教内當整整兩年教衆的男教徒,将分配到10畝田地,這10畝田地在收獲後,他将擁有一成收成。
同時,也将發放每月10文的月錢。

  看似非常苛刻,但實際上他們吃飯還是在延壽教,沒有了這部分的糧食支出,他們本來就不會被餓到,一成的糧食收成成為了他們的額外收入。

  然後,女教徒因為很難獨立參與耕種,所以是沒有辦法獨立獲得田地的。
這個時代就是如此,周宇也沒辦法做到毫無破綻的公平。

  因此形成了家庭之後,他們将獲得10畝田地的兩成糧食收入,但女教徒沒有10文月錢。

  而在他們擁有孩子之後,這個分成又将提升到三成糧食收入。
整個家庭的月錢收入将因為家庭成員的數量而乘以10。

  但是不論生下幾個孩子,這個分成将不會再提高了。

  而且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因為不參與勞動,家庭也有家産,所以不能享受延壽教的每日一餐。

  除非,這個孩子長大到了上學年齡,并且父母同意他們進入學堂,延壽教才會免費為他們提供一餐或兩餐。

  周宇本來想過強制入學的,但是想想這樣延壽教的壓力也大。
幹脆就用免費提供餐食的方法,真的不願把孩子送進學校的也就算了。

  每個家庭10畝地不多,但是将來肯定有家庭中的男主人或者女主人去世。
到時候這10畝地隻會下調分成,而不會剝奪。

  直到他們重新組建家庭才會恢複原來的分成。
這樣也限制了如果這個家庭不願意過得太拮據,孩子也不能無限制地生太多。

  而延壽教是集體勞動,就算他們老去無法勞動,這10畝地也會有人耕種,也會有正常的收成,老人不怕失去勞動力後無法給自己養老。

  而孩子長大成年為延壽教勞動兩年之後,則會獲得自己的那10畝地分成,從頭開始。

  但是今後如果教衆數量多而延壽教田地緊張之後,這個為延壽教勞動兩年的年限可能要上調,漲到3、4、5年都有可能。

  當然,平時不耕種,而是當教兵或在延壽教内部用一技之長做工掙錢的延壽教教徒,是分不到這10畝田的。

  他們和城市居民一樣,賺月錢或者賞錢、工錢。

  這其實就是變種的佃戶制度。
佃戶耕種的田地都是地主的,而教衆們耕種的田地都是延壽教的教産。

  隻是延壽教的這個制度比佃戶制要多了養老,人情味也要更重,不會有那種普通村民為了争搶不多的公共資源而産生的本村内部矛盾,以及與外村的争鬥。

  周宇将這個辦法頒布了下去,然後開始讓之前家庭還算完整的家庭開始重聚。
劃撥房子給他們住,讓他們過上家庭生活。

  當然,因為延壽教的制度,他們也隻能在吃完晚餐之後回去家中相聚,白天不論男女教徒都要進行自己的勞動。

  突然家庭團聚,組建家庭還有那麼多好處,讓延壽教的教衆們紛紛讨論。
原本隻能想想的事情,現在又能成真了。

  當了流民之後,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已經離許多人太遙遠。
他們都想過自己一輩子是不是就會是個鳏夫,孤獨地過完一生了呢?

  畢竟沒有私有财産,哪裡來的女人嫁給自己,就算去買一個都沒地方買來。
那就更别說有後代了。

  但是現在,隻要在延壽教幹兩年,如果有個延壽教的老婆再生孩子。
吃住都在延壽教,還有10畝地能分3成糧食,還有月錢。

  隻要想一想,許多教徒晚上就有點睡不着。

  周宇将這個辦法也說給了首情縣的20頃地上的佃戶們聽,告訴他們如果加入延壽教,可以不用兩年的考驗,這一次直接讓他們和延壽教教衆獲得一樣的待遇。

  讓他們考慮看看願不願意。

  如果不願意的話,那等到田上的作物收獲之後,延壽教将給他們退佃和一點點的補償,大家有緣再見。

  而在這個辦法剛剛開始試運行,在欣州的西邊就出現了難民潮。

  因為澇災和大河決堤産生的難民向欣州湧來,進入了祝慶縣,再進入了賜慶縣。

  整個欣州很快就被難民所沖擊,他們和之前從安江道下來的流民一樣,身無分文形容枯槁,饑餓不堪。

  為了食物他們乞讨,偷盜和搶劫。

  突發的情況讓欣州措手不及,除了組織力量來救助他們之外,真的是束手無策。

  欣州受到難民潮沖擊時,賜慶縣的延壽教當然也提供了救助,但是這一次的難民潮來勢洶洶,讓賜慶縣的負責人用“香爐”向周宇詢問怎麼辦。

  周宇還沒想好怎麼辦,這邊首情城裡的觀察使彭秋東大人就找到了周宇,讓他暗中阻止難民進入安右道,盡量把他們全都擋在宣慶道那邊。

  周宇有些為難,但是目前他還沒有想要得罪安右道觀察使的想法。

  于是他緊急調撥糧食往賜慶縣,讓他們先把難民安撫住,能拉進延壽教的就拉進延壽教。

  周宇認為一盤散沙的難民就算赈濟了也沒有大用,隻能把他們拉入延壽教裡之後,帶上他們一起形成組織,才能最有效地發揮勞動力。

  同時,也是讓他們不生亂的最好方法。

  然後,延壽教的教衆暴漲,賜慶縣那邊許多難民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延壽教。

  但賜慶縣南面的綿慶縣卻撐不住了,他們居然也向延壽教求助。

  延壽教本來不想在欣州繼續發展勢力了,但是綿慶縣之前遭受過翻天鹞的攻擊,雖然被延壽教的大軍救了下來,但是也受創不淺。

  原本就沒有像賜慶縣那樣獲得延壽教的支援來恢複元氣,綿慶縣見到難民來真的是什麼都擠不出來。

  危難之時他們知道欣州知州也救不了他們,病急亂投醫找到了延壽教,請求延壽教幫忙。

  這下子,好像不在欣州擴張勢力都不行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