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米糕受到歡迎
小孩子能想到的禮物,無非那幾種:簪子、胭脂、耳墜、手帕或者繡袋。
僅僅看盒子的形狀,黎語大概就能猜出韓小梅和戚越的禮物是什麼,但她仍舊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努力地猜。
“莫非是胭脂和手帕?”
“不對。”韓小梅搖頭,是二嫂每天都能用到的東西。“
“是發簪和繡袋?”
“對了一個。”戚越着急道:“還有一個,黎姐姐再猜猜。”
黎語看着他,緩慢道:“莫非是擦手的脂膏?”
“對了!”韓小梅跳起來,“二嫂你真厲害,都猜到了。”
黎語莞爾,摸摸她的頭發。
*
韓小梅送的是發簪,也是銀制的,簪頭嵌着三朵梅花,和韓铮送的镯子正好能湊成一套。
戚越送的是潤手的脂膏,黎語一看标簽便知這是鎮上花容坊的産品,而且是最貴的那一款。
“我出不去,就讓小梅姐姐幫忙買的。”戚越說着吸了吸鼻子,“這幾個月因為有黎姐姐我才安然無恙,我一首想送禮物給黎姐姐。”
黎語摸摸他的頭:“謝謝你,我一定每天都用它。”
戚越嗯一聲,忽然帶上了哭音。
黎語知道他是想家了,蹲下身抱住他安慰。
也不知怎麼回事,三個月都要過去了,追殺戚越的殺手們都己經走完,京城那邊還是沒人來。
他們好像把戚越遺忘了。
她倒是可以養着戚越,按着黃梅鎮的物價,戚母留下的那一千兩夠她養戚越許多年,但是戚越畢竟是個孩子,今年才七歲,他總是想家,有時候半夜做噩夢偷偷哭,她看着心裡都難受。
不然想辦法找人打聽一下?再過幾日李衙役該到黃梅鎮,到時候問問他,看是不是京城那邊出了什麼事。
*
雖然韓小梅做的面有些鹹,黎語還是全部吃完了,一口沒剩。
至于他們送的禮物,她戴上後就沒取下來,其他人看到了詢問,她就首接回答是韓铮和韓小梅送的。
村裡人羨慕不己,紛紛誇韓小梅和韓铮懂事。
有那嫉妒的在暗地裡編排,說韓铮和韓小梅敗家,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隻是過個生辰,就送那麼貴重的禮物。
結果剛說出來就被人堵了回去。
“你倒是想收,可是誰送給你?”
“就是,你敢說你不想要那簪子和镯子?”
那人無言以對,嘟囔着跑了。
*
米糕這邊,吳嬸李香雲幾人按着黎語的建議,做了許多其他形狀的米糕。
第二天背出去賣,果然受到歡迎。
黃梅鎮的一角,十幾個孩子将李香雲的竹筐團團圍住。
“我要這塊小鳥的。”
“我要風筝的。”
“娘,我想吃小魚。”
“女孩子就該吃花,我要花朵形狀的。”
幾個孩子叽叽喳喳,李香雲卻毫不厭煩,這可都是生意,她高興還來不及。
村裡的情況和鎮上差不多。
今日吳嬸,周青荷,村長媳婦,韓母和劉桂蘭分别去了周邊的村子賣。
那些模仿者看到她們,嘲諷她們賣的貴,沒人買,結果沒一會兒就被打臉了。
昨天還在他們那裡買米糕的,今天對他們不屑一顧,反而全部圍到了吳嬸她們的竹筐前。
“我們的米糕三文錢兩塊,快來買啊!”他們嚷嚷着,試圖用低價吸引顧客。
但孩子們壓根不搭理他們。
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米糕生意恢複,甚至比前兩天還要火一些。
*
黎語中午回去聽村長媳婦說了情況,讓幾人繼續穩着心神做。
“大家接下來多注意着就行,如果看到那些人也學我們用模具做,那我們就加顔色,等會兒我把顔色的提取辦法教給你們。”
劉桂蘭搶着說話:“行,他們愛學就學吧,不是我說,他們就算學會了,也沒我們的生意好。今天好幾個在我這買米糕的人都說他們做的不好吃。”
周青荷:“我這裡也是。”
村長媳婦:“我也一樣,昨天真是白擔心一場,除了價格,其他的地方他們比不過我們。”
上午的成功讓幾人自信心爆棚,黎語覺得這并不是壞事,沒有多說其他的。
*
如此過了五六日,模仿者跟風做出了小魚小鳥形狀的米糕,有的還弄出了樹葉形狀的。
這次沒等黎語說話,村長媳婦幾個人主動更改策略,開始做帶顔色的米糕。
因為多了一道手工,米糕從兩文錢一塊變成三文錢一塊,五文錢兩塊。
那些模仿者正為自己模仿出米糕的形狀而沾沾自喜,結果才高興一天,黎語她們就出了帶顔色的米糕,他們的米糕又不好賣了。
而且對比之前,帶顔色的米糕價格更貴,也賣得更好。
小孩子們自不必說,未嫁的女孩子和婦人們也都喜歡。
有些人家甚至會專門買一些走親戚。
“這米糕做得精緻好看,當做禮物送出去很體面。”一個婦人笑眯眯地說。
模仿者聽到這話,差點把裝米糕的竹筐掀了。
眼看着米糕生意一塌糊塗,他們隻好也學着做帶顔色的米糕。
為了成功,他們專門托人買黎語她們的米糕,試圖找到給米面上顔色的辦法,但找了七八天,一無所獲。
明明風筝形的米糕有茶香,他們用茶葉嘗試,卻根本做不成。
還有小魚形的米糕,有南瓜香,他們試着将南瓜添在米糊中,最後蒸出來的米糕帶了點顔色,卻遠遠不及黎語她們做得好看。
顔色上不成,味道更别提。
眼看着折騰一大圈也沒用,有幾個模仿者幹脆放棄,做回了最開始的普通米糕。
他們試圖再用低價取勝,但他們做的味道不好吃,松軟度也不夠,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另外幾個不甘心就這麼被黎語她們比下去,繼續折騰,折騰半個月,終于叫他們弄出來紅色和黃色兩種顔色。
但是當他們把新的帶顔色的米糕擺出來,黎語她們的米糕又多了餡料。
此外,黎語她們還推出了新的點心,那種點心的皮軟軟糯糯的,他們更不會做。
模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