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種植班開課
作為重生者,陳飛清楚未來房價有多瘋狂。
如果做長期投資的話,毫無疑問是最賺錢的行業,甚至說是暴利都不為過。
雖然他不太喜歡房地産,但是他現在手頭寬裕,順便買幾套房自己住還是可以的。
譬如縣城買一套,省城買一套,牡丹城買一套。
走到哪買到哪,以後無論是出來跑業務,還是帶着家人出來玩,都有地方住。
不想要的話,随時套現,太方便了。
“這樣啊!
”
孫偉躍沉吟着,“照你這麼說,老哥我是不是也買幾套等着升值?
”
陳飛笑道:“有閑錢的話,完全可以。
”
孫偉躍當機立斷,“行,我有空去看看,到時候咱們做鄰居。
”
“那敢情好,孫哥你費心了!
”
陳飛說完,挂了電話。
随後拿着存折出了門,直奔南橋市場。
因為昨天已經踩好了點,所以今天幾乎沒費什麼周折,陳飛就找到一家店,首先是讨價還價,然後表明來意。
當店主何旭炎得知陳飛以後會經常大量需要,立馬就松口了。
“成,我給你按最低價,就當是交朋友了!
”
何旭炎顯然是個能說會道的,明明是想獲得長期大單,卻說的像知心朋友一樣。
不過,做生意嘛,本來就這樣。
交往時間長了,成為朋友也不是不可能。
就看你是不是真心了。
陳飛自然是笑臉相迎,“那我就多謝何老哥了!
”
随後就整麻袋整麻袋的裝貨。
花椒,八角,小茴香,紫蘇葉……
裝一袋,記一袋,最後算總賬。
兩萬九千七。
陳飛預留了三萬塊,就是按照這個錢買的。
裝車之後,用繩子捆牢,揮手說再見,随後就馬不停蹄往家趕。
這一車貨,當然沒有去的時候多,隻是捎帶腳而已。
畢竟跑一趟油錢幾十塊,空車太虧了。
到官莊的時候,陳飛下車在工地上看了看,崔石磙滿臉喜色的告訴他,後天就可以粉刷完畢,裝上門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陳飛說可以,然後交代他幾件事。
第一是和村長說一聲,準備通電。
第二是告訴他,種植班可以開課了。
還有就是買工具,正式把修理鋪開起來。
崔石磙屁颠屁颠的跑去,村長崔發财幾乎沒說二話就答應了。
村裡的男女老少得知消息,更是踴躍報名。
不過陳飛開的第一堂課,并沒有放在官莊,而是西嶺。
村裡的抗旱工作告一段落,三口大機井都打好了,鄉親們接下來基本上都沒事幹了。
入冬兩個多月就是春節,他要盡快讓鄉親們在這段時間賺點錢,好過個肥年。
開課的地點設在知青點,那裡有很多空房子,閑着也是閑着,就先利用起來。
西嶺村一百多戶人家,幾乎一大半都報了名。
按照之前說的,一個人二十塊。
大概收了一千三百多塊錢學費。
聽起來似乎不少,其實對如今的陳飛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充其量就是兩天的蘑菇錢而已。
嚴格來說是他讓利于民了。
因為物以稀為貴,會的人越多,東西越不好賣,供大于求,甚至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降價。
不過陳飛不在乎,市場會淘汰一批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到最後。
官莊聽課的就多了。
村子大,人多,足足有兩百多人報名,陳飛含淚賺了一萬塊。
當然,也有人嫌貴,因為西嶺是二十,官莊是五十,有區别。
陳飛幾句話就怼回去了。
想收多少是我的事,跟任何人無關。
我二姐還不收錢呢,你能跟她比嗎?
再說了,想掙錢還不想付出,哪有那麼好的事?
衆人一聽,是這個理。
這東西講究一個你情我願,又沒人強迫你。
官莊講完,最後一站是溫泉。
地點就暫定在洗浴中心。
因為陳飛短時間内不打算講第二場。
這東西有一個發酵期,會的人過多,一擁而上,都賺不到錢,甚至是賠錢。
所以陳飛一個村隻開一次課,并且說明,以後有不懂的,可以把問題留下來,陳飛有空就回答。
講課的收入不少,但另外一個隐形的收入才是陳飛最看中的。
那就是菌種。
暫時來說,本地沒有賣菌種的,他是唯一一個。
不管是西嶺還是官莊,又或者是溫泉,都得到他這裡來買菌種。
因為西嶺交通不便,所以陳飛把菌種放在了溫泉加工廠的倉庫,任何人來都可以買。
陳飛還額外說明一點,種植班學員優惠百分之十。
某些學員學會以後,難免會教給親戚朋友。
那麼對不起,你的價錢要稍微高點。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陳飛在開始講課之後,在蘑菇種植方面就開始逐步減少投入,改為以培養菌種為主。
曾經有一個故事。
說某地發現了一個金礦,很多人都去淘寶,有很多人發了财,但更多的人是空手而歸。
唯獨一個人,别人挖礦他賣鏟子镢頭,最後生意越做越大。
陳飛就是要做那個賣鏟子的人。
至于縣城的蘑菇怎樣供應?
完全不用擔心。
等養殖戶的蘑菇上市了,哪家的好要哪家,轉手再賣到縣城。
幾百個種植戶,還沒有一家好的?
不可能。
再說不是還有二姐和黃蓮保底嘛!
她們兩個的技術都掌握的很熟練,可以獨當一面了。
唯一擔心的就是二姐的身子,不知不覺快九個月了。
随時都可以臨盆。
所以陳飛就尋思着,找一個人幫忙。
找誰呢?
外人肯定不行,信不過。
既然是幫忙,肯定得會這方面的技術,不會的話還要教他。
不合适。
正尋思這方面的事,崔石磙告訴他,有些學員聽的不太懂,問他有沒有空,再講講?
陳飛靈機一動,這不就來了嘛!
學徒等于免費義務工,沒毛病。
于是陳飛告訴崔石磙,學種植光聽課不實踐不行,要想徹底學會,最好是到現場親自動手。
為此,陳飛給崔石磙定了幾條規矩,讓他轉告學員。
一,陳二鳳的蘑菇房作為實驗現場,二,考慮到二姐的身體,每天最多進兩個人,以免亂糟糟的,影響到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