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葉夏沒少暗自感慨。
“嫂子,東西買全啦?
”
“起碼能自家開夥。
”
葉夏嘴角噙笑,把牛車上的大包小包規整好,聽到山魁又說:“劉五叔家的房子是解放後蓋的,位置雖偏僻些,但那裡離知青宿舍不遠……”離牛棚也不遠,不過,這句話山魁沒往出說,而是接着前話繼續:“又有近一米六高的石牆圍着,山上即便跑下來大家夥也不用害怕。
”
葉夏:“這幾年大家夥很少下山。
”
“是沒怎麼下山,但野豬還是時有出沒的,沒少糟蹋地裡的莊稼。
”山魁臉上笑容憨厚不失陽光,見陸向北和葉夏坐上牛車,他坐到車轅上,揮起牛鞭邊趕車前行邊和陸向北閑聊:“向北哥,你這一回來嫂子就有了主心骨,等你養好身體回鞍市,嫂子和大福哥仨和你一起走嗎?
”
陸向北沒有回答他,隻是靜靜地望向葉夏。
被他不錯眼地看着,葉夏無奈地笑了笑:“今年和你走怕是困難。
”說着,她朝自己隆起的腹部看了眼。
“我先遞交住房申請,你要是沒什麼大礙,就和孩子随我一起去鞍市。
”她不再排斥前往鞍市,這讓他不自覺地松口氣。
葉夏微笑點頭:“行。
”她是有力氣,下地掙工分不是事兒,但能去廠裡生活,自然比留在家裡種地強。
更何況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父親陪伴。
“臨來縣上前,我有請老支書趁着午飯後的工夫,找村裡的叔伯幫忙把劉五叔家的房子拾掇拾掇,你想今個搬家咱們回去就能般。
”
“那座房子有多久沒住人?
”
劉五叔是哪個,原主沒給葉夏留記憶,因此,她對有關劉五叔的信息一點都不了解。
“嫂子,七天前,五嬸才和坤子哥去了城裡生活。
”劉五叔和老支書是沒出五服的同宗兄弟,年少時跑到城裡做工,後來進了一家大廠子,随着全國解放,劉五叔回家想接老娘和妻兒住到城裡,但老人家說家裡住着自在,說什麼都不願意去省城,沒辦法,劉五叔隻好在家給老娘蓋了三間青磚瓦房,也好讓老娘住幾天好房子,過幾天好日子。
而在三年前劉五叔的老娘過世,緊跟着劉五叔在廠裡因公意外身亡,順理成章的劉五叔唯一的兒子進城接班,舍不得老娘和男人在家孤單,劉五叔的婆娘便一直守在家裡,有空就到兩位親人的墳頭前說說話,直至有孕的兒媳婦快要生産,才不得不随兒子進城。
伺候媳婦月子,日後幫着小夫妻帶孩子,這麼一來,家裡的房子勢必閑置。
從劉坤往上數三代家裡都是獨苗,這家中奶奶和爹相繼過世,除過接到城裡生活的娘,老家是一個直系親人都沒有了,基于此,劉坤七天前接他娘去省城前,有拜托老支書給看顧老房子,并留話,若村裡有人想買,給兩百塊錢就行。
三間青磚瓦房,院子裡有水井,有好幾棵長了十多年的樹,院落周圍又有高高的石牆防護,這樣的房子要200塊不算貴,卻也說不上便宜。
畢竟這個年代的農村人全憑地裡的工分過活,一年到頭,家裡沒多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