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主要的病因
宋玉枝和老醫仙都沒有防備,有些被聲響驚到。
而其他方家人,包括年事已高的方老太太在内,則都是眉毛都沒有擡一下,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
“該是我家大兒媳又發病了。
驚着老先生了,實在抱歉。
”
老醫仙很快定住了心神,轉頭看了宋玉枝一眼,見宋玉枝也很快平複好了,便隻說不礙事,“病人發病的時候瞧病,倒是最相宜不過。
免得有些症狀被疏漏。
”
半晌之後,院内的尖叫聲低了下去,方老太太讓人開了院門,請了老醫仙和宋玉枝入内。
那院落不大,地處整個方府的邊緣,卻并不顯得冷清破敗,而是曲徑通幽,花木扶疏,清幽又雅緻。
春末夏初的時節,走進這樣的院落裡,實在是一件很讓人身心放松的事。
隻是等進了屋内,看清裡頭的情形,那點放松也就消失殆盡了——
隻見一個年過三旬的婦人,正坐在屋内臨窗的炕上。
這婦人自然就是方家大夫人了,她身上的衣裳極為華貴,發髻也梳的極好,但形銷骨立,臉色慘白,連眼窩都深深的凹陷進去,行屍走肉一般,仿佛隻剩下一個軀殼。
再不見半點傳聞中的昔日京城美人的風姿!
婦人已經冷靜下來,不再尖叫,卻是抱着一塊布帛,一個勁兒地垂淚和嗚咽,口中聲聲呼喚“我的兒”。
好幾個仆婦和下人正圍在她身邊低聲安撫。
這個道:“大夫人莫要傷懷,大姑娘隻是暫時不住在家裡。
”
那個又說:“是啊,夫人好好養病,大姑娘過幾日就回來了。
”
方大夫人充耳不聞,淚珠宛若斷了線的珠子,直往下淌,越發抱緊手中的東西,宛若弄丢了珍寶的孩子,哭得仿佛随時要背過氣去。
見到方老太太領着老醫仙過了來,怕影響老醫仙給她看病,下人一邊說着好話,一邊試探着想從她手裡抽出那布帛。
卻看方家大夫人不知道被觸動了哪根神經,又開始癫狂地尖叫起來。
方老太太神色尴尬地同老醫仙解釋:“她手中的是如珠小時候的襁褓,不知道怎麼留到了現在。
先前發病時,她也是捧着襁褓不松手。
卻沒有今日這般嚴重,老先生您看,需不需要老身讓人把她綁起來?
”
老醫仙還是道不礙事,“隻要她能容老夫搭脈就成。
旁的不用勉強。
”
說着話,老醫仙對宋玉枝遞了個眼色。
宋玉枝解下身上背着的藥箱,交給老醫仙。
老醫仙示意下人将方大夫人的手腕置于藥枕之上。
方家大夫人仍然沉浸在自已的世界裡,隻要不動她手中的襁褓,她便也不會劇烈掙紮。
沒怎麼費周章,老醫仙搭上了方大夫人的脈。
說起來,宋玉枝是奔着找線索來的,面對這種情形,本該有所失望——
眼前的方家大夫人的病情,哪裡是方家人對外宣稱的那樣,稍微有點不好呢?
分明已經是全然沒有了神志,根本不可能透露出什麼有用的信息。
但此時宋玉枝卻顧不上想那些,隻覺得方家大夫人病得十分可憐,想着就算找不到線索,老醫仙能幫她減輕一些痛苦也是好的。
至于為何宋玉枝覺得老醫仙都能未必治好方家大夫人呢?
倒也不是宋玉枝不相信老醫仙,或者不相信老祖宗留下的中醫手段。
而是她覺得方家大夫人看着像是得了精神或者心理方面的疾病。
在中醫的理論裡,精神疾病與情志失調、氣血失調、髒腑功能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
可以通過中藥結合針灸和推拿來緩解病情。
但一些嚴重的精神病,如方家大夫人這樣發病時,已經神志全無的,單純依靠中醫治療,就不大可能快速有效地控制症狀。
在後世,醫學昌明,通常需要以西藥,結合心理治療進行綜合治療。
而且還未必都能醫的好,隻能說是以控制為主。
故而眼下宋玉枝隻期盼着老醫仙,能幫方家大夫人緩解、減輕病情。
她一個外人,才剛見過方大夫人一面,都瞧着心中不忍。
方老太太和其他伺候方大夫人的下人就更别說了,都是屏氣凝神,神色忐忑地等着老醫仙宣布結果。
半刻鐘後,老醫仙收回了手,臉上也沒出現太過為難的神色,反而問起說:“這位夫人年輕時可曾受過外傷?
例如撞到了或者磕碰到了頭。
時間大概是十六七年前。
”
十六七年前,那時方家大夫人還未嫁進方家,尚還在家做姑娘。
方老太太自然回答不上這個問題。
幸好屋裡的下人中,有個上了年紀的媽媽,正是方家大夫人的陪房。
她聽着老醫仙的話,回憶道:“我們夫人因為家學淵源,少時酷愛騎馬,說是在馬背上長大的也不為過。
老奴依稀記得,十六七年前,夫人和老爺成婚在即,她怕婚後不能再那般恣意,在山間的莊園裡住了好幾日。
那次老奴沒跟着去,隻聽人說夫人在那期間堕馬了,她怕家中長輩責怪,便隻在府外尋了普通的大夫瞧病,将那件事給隐瞞了下來……”
方老太太聽得恍然,詢問道:“老先生的意思是,我家大兒媳的病,和她早年受過的傷有關?
”
老醫仙拈着純白的胡子,颔首道:“這位夫人情志不舒,氣機郁滞,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心神失養……這些個問題都是存在的,但這些個問題不至于讓她變成現在這副模樣,至多隻會讓她心情郁結,易怒易哭。
如今她最主要的病因,是她腦中有一塊積年的淤血。
”
說着,老醫仙就詢問方老太太,方不方便查看一下方大夫人的顱頂?
老醫仙的年紀,都能當方大夫人的爹了,而且醫患之間的男女大防,比普通人更輕一些。
尤其是方老太太因為老醫仙的一番診治,不覺燃起了希望,當下就毫不猶豫道:“方便,老先生盡管查看。
”
老醫仙卻沒有自已動手,而是将宋玉枝喊上前,“我那手劄,你也看了好些時日了,入門的理論也學的差不多了。
現在,你照着我說的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