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予必有圖(3w票加更)
大概是因為李貴還未對這次合作死心,故而跳腳歸跳腳,但他說出來的話仍然不算特别難聽。
但他的聲音卻是一聲比一聲高,加上他素日裡睚眦必報的名聲……
若是宋玉枝應對不當,他今日必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也就在這時,一個佩刀的官差過了來。
前頭說過,自打端午遊街過後,宋玉枝這邊不止有碼頭上行走的人光顧,更還多了好些城裡的食客。
兩方食客因為身份和常年所處環境不同,很容易就會産生摩擦口角,加上天熱人火氣大,甚至差點就動起手來!
故而巡邏的官差三不五時,都會特地多關注這裡一些。
要擱平素,這種天氣,碼頭上多了這樣一個“重點關注對象”,增加了一衆官差的工作量,他們私下裡肯定要責令宋玉枝整改,不許她的生意破壞碼頭上的秩序。
但近來“宋記食府”風頭正盛,連端午那日,霍知州見了都未說什麼,還在人前誇了一句“後生可畏”。
又想着反正宋玉枝在碼頭上待不了多久,他們便都破例地沒吭聲。
後頭宋玉枝給排隊久候的客人送湯水,也沒把一衆官差給漏了去。
每每他們過來維持秩序,宋玉枝也給他們一人送上一碗。
一點湯水而已,在吃着公家飯的官差這裡,還談不上什麼孝敬。
不過宋玉枝得勢之後卻沒有飄起來,沒把他們的破例當成理所當然。
這一點倒讓官差們受用的很,加上嘗過之後,宋玉枝這邊的湯水确實是既比别家可口,又真材實料,所以偶爾也有官差過來,買上一碗喝了再去上值。
眼下過來的,就是中午時分來換班的官差。
他也姓李,之前李貴壟斷了碼頭上的跑腿營生,變賣了祖宅,費心跟碼頭上的官差打好關系,少不得也曾經送禮到他面前。
李貴還借着兩人同姓的巧合,攀關系說二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私下裡一口一個“李哥”,叫得比誰都親熱。
見他過來了,李貴連忙道:“李哥來得正好,你可得給我做主!
”
說着,李貴就把這幾日發生的事兒都說給了那官差聽。
末了還故作委屈地道:“天可憐見,我置辦的這份重禮,那可是盡心又盡力。
這宋小娘子卻偏偏說正是因為這份禮,反而不能同我合作了……這不是平白尋我開心嘛?
!
你可得幫我讨個說法!
”
那官差的臉色難看起來。
都知道李貴同這些個官差私下裡來往頻繁,對他頗為袒護,但這會兒宋玉枝卻一點沒慌張,甚至中間都未曾出言打斷,就任由李貴喋喋不休訴說。
據她觀察,這位姓李的官差并不是聽完李貴訴苦後,才沉了臉。
而是打從李貴大着嗓門、親親熱熱的一聲“李哥”之後,官差的臉色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一點變得難看起來。
想想也是,有些事大夥兒都知道是一回事,捅到明面上又是另一回事。
李貴這樣的人,過去常年在碼頭上混迹的。
就算祖上發達過,留下的祖産也實在有限。
變賣之後,他肯定還會留一些,把大頭都送給了一衆官差。
再攤分到每個官差頭上,又能有多少呢?
就給了那麼一點東西,明面上卻昭告所有人知道,他這樣的閑漢,同這姓李的官差關系匪淺,親如兄弟一般,可不是讓官差不舒坦?
想清楚這點之後,宋玉枝面上不顯,先去盛出一碗湯水放到桌上,熱情但又不會過于谄媚地招呼道:“天熱,李差爺快請坐下喝碗湯水。
”
這樣的态度,才是官差受用的。
那官差的臉色這才好看了些,坐到了桌前。
到底确實收過那李貴的好處,那官差喝了口綠豆湯潤了潤嗓子,道:“聽着這事兒是有些奇怪。
小娘子可否給個說法,解釋一二?
”
宋玉枝客客氣氣地道:“我剛正準備同他說清楚呢。
趕巧您過來了,正好請您做個見證。
”
“這李貴早些時候來同我合作,當時就帶了六安瓜片和吉祥酒樓出品的點心,說既是為了前頭鬧出的不快,又是為了同我談合作而特地置辦的。
當時我就說了東西太貴重,不是我們這樣的平頭百姓能受用的。
然後又要了三日時間考慮。
沒成想,今日到了約定的時間,這李貴帶來的禮物越發吓人了……這三樣東西,少說得值一二十兩銀子吧!
”
“裝什麼啊!
”李貴在旁邊嘟囔了一聲。
誰不知道宋玉枝家生意好,賺得多,眼瞅都要進城開店了!
說價值小幾十兩銀子的東西的禮能把她吓住,說出去誰信呢?
!
宋玉枝隻當沒聽到,接着同官差分辯道:“我雖沒讀過什麼書,但也知道‘有所予必有所圖’道理。
李貴提議,在我開店之前幫我分銷飯食,一份才一文錢賺頭。
就算我每日給他二百份蓋澆飯,那他一天才掙個二百文錢,滿打滿算到六月,他至多就能掙個三兩銀子左右……”
說到這兒,宋玉枝恰到好處的停頓了一會兒,讓官差自個兒去想。
為了三兩銀子的賺頭,出手卻是一二十兩的重禮,難不成這李貴是不會算賬的傻子?
又因着官差同李貴沒少打交道,都不用細細去品,官差就知道這李貴沒憋好屁,肯定還藏着後招呢!
就像早先,這李貴突然給他們送了大禮,還不如眼下他給宋玉枝準備的貴重呢。
他們想着一個閑漢而已,能惹出什麼亂子來?
随便給他周全周全就是了。
便都心安理得地受用了。
可結果呢?
結果就是,沒過幾日,李貴就糾結人手打了一場群架,雙方打的頭破血流!
還好那些個閑漢偶爾都會做些偷雞摸狗、上不得台面的事兒,便也沒敢鬧得進城告官,這才算把事情壓了下去,沒說鬧到霍知州跟前。
後頭李貴也風光得意了一陣,這小子也沒說先孝敬上頭的保護傘。
而是立刻就隻顧着自己逍遙快活去了。
故而這姓李的官差不給李貴好臉,究其根本,還是因着前頭的事兒。
這一瞬間,他甚至對宋玉枝這番話有些感同身受。
要是他們早像宋玉枝這樣通透,當時也就不會收那份重禮,上李貴的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