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三百三十六章 絕對不會認錯的身影

   就在呂掌櫃請假的隔天,宋玉錦就收到了消息。

   她當即便再次搭乘馬車出門,到了呂掌櫃居住的小院附近。

   當然宋玉錦這樣自恃甚高的人,是不可能親自登門請人的。

   她讓車夫把馬車停在附近,隻讓随行的丫鬟去敲門。

   前一夜一衆酒樓管事苦口婆心勸了半宿,呂掌櫃尚且不為所動。

   又怎麼會對宋玉錦派出去的丫鬟,特殊對待呢?

   還未想好下一步的呂掌櫃,便還堅稱自己病情未愈,不能回酒樓上工。
萬一過了病氣給客人就不好了……

   丫鬟白忙了一趟,铩羽而歸。

   宋玉錦再次大發雷霆,痛罵呂掌櫃不知好歹!

   那對她忠心耿耿的丫鬟趕緊把車簾放了,示意宋玉錦注意一些。

   起碼得顧忌一番同行的王家車夫。

   宋玉錦便壓住怒火,低聲咒罵道:“他什麼東西?
一個賤民罷了!
若是早二年,他這樣的人哪配同我說話?
現下我擡舉他,才親自過來請他!
他居然敢為了個宋記,給我吃閉門羹?

看我來日……”

   丫鬟給她一邊捋着背,一邊輕聲勸哄道:“少夫人稍安勿躁。
宋記不過是個毫無根基的小食肆,兩家酒樓唱對台戲之前,城東一帶誰知道他家?
等這陣子風頭過去,能有多少客人記得宋記,還未可知呢!
為着這樣的食肆,您同呂掌櫃生了嫌隙可就太不值當了。
呂掌櫃到底是老太太跟前得器重的人,現下實在不是動他的時候。

   她說的,宋玉錦便是再蠢也知道。

   不然這大熱天的,她怎麼會親自跑這一趟呢?

   就是怕事情捅到老太太跟前。

   王家雖然家大業大,産業頗豐,下頭得臉的掌櫃有是十号幾人。

   但王家到底是開酒樓發家的。

   老太太對吉祥酒樓頗為看重,若是得知呂掌櫃病得蹊跷,很有可能會親自過問。

   宋玉錦隻慶幸,這兩天天不好,年事已高的王老太太身子不爽利,今晨去了城外莊子上避暑。

   否則宋玉錦必然是要焦頭爛額的。

   現下麼,王老太太少說得在外頭住上月餘,等天氣涼爽一些才回來。

   酒樓裡除呂掌櫃以外的人,又都知情識趣的很。

   不會輕易得罪主家,便也不會上趕着把這件事往上報。

   宋玉錦蔑笑道:“我還不信了。
這呂掌櫃的‘病’,能‘病’上月餘還不見好。

   真病上那麼久,她正好尋了機會把呂掌櫃辭了。

   畢竟在酒樓上工,首先就得有個康健的身子。
不然食客怎麼能放心上門光顧呢?

   搬出呂掌櫃身體條件不适合在酒樓上工的理由,說破天去,也不是她理虧!

   宋玉錦甚至已經在盤算着,弄走呂掌櫃後,讓誰來接替他的位置了。

   娘家的叔伯兄弟放低身段幫忙寫戲,也是托他們戲本的福,自己才得了機會參與酒樓的管理。

   宋老太太日前已經派人提醒她,該有所表示了。

   可哪怕王老太太暫時不理事兒了,王家上下還是都得顧及她。

   先前她提過讓娘家親眷幫着打理産業,為此遭了王老太太厭棄,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冷闆凳。

   如今好不容易才讓王老太太對她稍有改觀,若是大喇喇就安插娘家親眷,不是很妥當。

   那就讓一個宋家人先來當個管事,再從管事中選個信得過的,頂上呂掌櫃的職務……

   管事無足輕重,想來王老太太應是能松口答應的。

   思索着這些,宋玉錦漸漸平複了心情,不接着罵呂掌櫃了,也不再提什麼宋記。

   她身邊的丫鬟不由也松了口氣。

   她跟着的這主子雖然不夠聰慧,但吃過幾次虧之後,好歹也聽得進人話了。

   “時辰尚早,少夫人是回府還是……”

   宋玉錦擺手,“夫君和公爹他們都在外頭忙,我回去了還得陪着婆母禮佛,實在是無趣。

   丫鬟便也懂了,讓車夫直接把馬車駛向吉祥酒樓。

   去那裡既不用花銷銀錢,又能表現宋玉錦對管理酒樓的差事的看重。

   呂掌櫃的小院去往吉祥酒樓的途中,要經過如意酒樓。

   那邊的街道被涼棚遮擋了大半,馬車通行十分緩慢。

   宋玉錦百無聊賴,便用團扇打了簾子,準備親眼看看如意酒樓前的熱鬧。

   還挺湊巧,宋玉錦剛往涼棚内看去,就見到了一個她絕對不會認錯的身影!

   *

   随着宋玉枝接連不斷地推出新醬料,宋記的生意一點都沒再被影響。

   甚至因為她順勢利用醬料弄了一些新菜,例如老北京炸醬面,豆豉魚,醬爆肉之類的,不方便往外送去,隻能到鋪子裡吃。
鋪子裡的客人還比之前更多了一些。

   美中不足的是,如意酒樓請來的三寸舌,日前已經把一個故事給說到尾聲了。

   還恰恰正好是關于武安侯的故事。

   畢竟武安侯攏共也不過活到了四旬多,軍旅生涯滿打滿算都不到三十載,若不是他那三十載頗為傳奇,根本不夠說這麼多天。

   都知道武安侯一家子的下場凄慘,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聽下去,不願意親自見證英雄的落幕。

   于是一批武安侯的堅實擁趸,對其他英雄事迹興緻缺缺,便不再過來光顧了。

   如意酒樓前的涼棚從場場爆滿、座無虛席,變成隻有七八成上座率。

   宋記煲仔飯,就是依托于他們。

   人一少,煲仔飯自然就銷的慢一些。

   從前大半個下午,就能賣五六十鍋。

   現下還想賣那麼多,小夥計們就得在外頭待上一整個下午了。

   這日下午天氣格外不好,悶得人喘不上氣。

   宋玉枝忙完鋪子裡的活計,就和趙大娘提上兩桶冰鎮的綠豆湯,去慰問連日來頗為辛苦的自家夥計。

   二人剛到了涼棚不久,宋玉枝才把綠豆湯分到每個小子手上。

   突然就察覺到一道灼熱的視線。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