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七百零六章 故布疑陣

   如果說建元帝真的對大皇子的行徑十分氣憤,準備一口氣追究到底。

   那方才在幾人面前,他就不會不動聲色,雲淡風輕。

   可若說他沒有真的動怒,那他砸東西的行為又如何解釋呢?

   建元帝前後态度截然不同,教人摸不着頭緒。

   所以也不怪辛夷這般急着跟宋玉枝發問。

   宋玉枝呢,隻知道建元帝做事必有深意,不會無的放矢,卻也不知道他葫蘆裡具體賣的什麼藥,便隻道:“還記得我們離帳之前,陛下提點了什麼嗎?

   建元帝提點他們要管住自已的嘴,記住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同樣,不該問的,也不應該多問。

   辛夷會意過來,立刻做了個把嘴巴縫起來的動作,表示自已不再多問。

   後頭師姐弟各自在偏帳裡歇息。

   一直歇到傍晚,外頭喧鬧起來,第二日的圍獵結束了,一衆武将滿載而歸。

   宋玉枝連着兩日沒跟沈遇說上話了,聽到響動之後,她下意識地便從内室出了來,想着就算不能私下和沈遇說兩句體已話,遠遠打個照面也是好的。

   結果宋玉枝才剛走到門口,卻發現營帳門口多了個兩個佩刀的面生侍衛。

   “武安侯夫人留步。
”其中一個侍衛伸手攔住宋玉枝,“陛下說了,圍場内人多口雜,武安侯夫人這兩日診治那老者也累着了,不妨在營帳裡多歇歇。

   他的語氣恭敬卻不容置疑,又提到是建元帝的吩咐。

   宋玉枝便也隻好站住了腳,原樣返回。

   同樣的,辛夷也不得外出。

   晚些時候,蘭貴妃身邊的宮女也過了來,說是蘭貴妃想讓宋玉枝一道過去用夕食。

   侍衛照舊擡出建元帝的吩咐,把人給擋了回去。

   蘭貴妃察覺到了不對勁,沒多會兒,她便親自過來了偏帳一趟,說吃着一道炙鹿肉極好,來給宋玉枝添個菜。

   照理說,宋玉枝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囚犯,蘭貴妃又是建元帝愛重的妃嫔,隻是送道菜過來而已,侍衛肯定會賣她一個面子。

   誰曾想,侍衛還是沒有退讓半分,隻道:“沒有陛下的吩咐,娘娘不得入内。
卑職聽命行事,娘娘莫要為難卑職。

   這麼說着,那侍衛注意到蘭貴妃臉色沉了下來,到底還是有些畏懼的,複又建議道:“娘娘若是一定要見武安侯夫人,不妨讓跟陛下知會一聲。

   蘭貴妃沒好氣地道:“本宮倒是想去知會陛下,可陛下今日午後開始便什麼人都不見,連明兒在主帳外跪了那麼久,都沒讓陛下松口召見……難不成你想讓本宮也去跪着或者幹脆去硬闖主帳?

   那侍衛自然道不敢,又勸着蘭貴妃息怒。

   兩人掰扯過好幾句,最後蘭貴妃也隻得铩羽而歸。

   動靜傳到帳子裡,辛夷少不得同宋玉枝輕歎道:“師姐,咱們這是被軟禁了?

   這問題的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故而不等宋玉枝回答,辛夷又是一聲輕歎,“貴妃娘娘跟那侍衛費了那麼多口舌,都不能救咱們于水火,咱們成了‘瞎子’、‘聾子’,師姐再也不用擔心我多嘴說錯話了。

   他言者無意,純粹隻是在感歎。

   宋玉枝卻猛然受到了點撥,醍醐灌頂——

   蘭貴妃不是蠢笨的人。

   恰恰相反,她蕙質蘭心,又深谙建元帝的脾氣秉性和行事風格。

   第一次派人來請不成,蘭貴妃就應該知道宋玉枝遭到了軟禁。

   怎麼還會親自來第二趟呢?

   除非……她是不想讓宋玉枝當瞎子聾子,特地來傳遞消息的!

   想到這裡,宋玉枝連忙開始逐字逐句地回憶蘭貴妃方才同侍衛掰扯的話——

   她說建元帝午後發完脾氣,便不再見人。

   還說海明求見建元帝不成,在主帳外長跪不起。

   這兩句話結合起來,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海明那般會揣度建元帝心思,慣會溜須拍馬的人,能不知道要避其鋒芒麼?

   可他卻非在這檔口求見建元帝,甚至不顧臉面地在主帳外跪求。

   是什麼事情,把他逼到了那一步呢?

   宋玉枝腦中思緒紛亂,連夕食用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直到夕食過後,大太監過來收拾碗碟。

   辛夷跟他問了一嘴,“那老者狀況如何了?

   他自小跟老醫仙相依為命,閑雲野鶴一般長大。

   還沒被像這般似的限制人身自由,很是不習慣。

   此番發問,一則确實是關心病患的狀況。
二則就是想着萬一有用得上他的地方,他也好借機出去散散。

   大太監答道:“老奴不懂醫術,便也不知道那老者的具體情況。
但下午晌,您二位和焦家兄弟從主帳離開之後,陛下傳他說了好一會子話呢。
想來經過一衆太醫的努力,他已然大好了。

   他這般說了,辛夷想出去放風的想法自然成了泡影,也隻能失望的“哦”了一聲,再幹巴巴地誇贊太醫的醫術兩句。

   也就是在聽過這麼一耳朵以後,宋玉枝總算把整件事情想了個清楚明白——

   早在數月之前,沈遇就跟她透露過,年節前,建元帝就會立儲。

   很有可能,建元帝就是想通過此次圍獵确定最終的太子人選。

   眼下,外人并不知道建元帝跟宋玉枝、焦家兄弟具體說了什麼,隻知道建元帝跟他們幾人說完話之後,便龍顔大怒,誰也不見。

   一般人隻會覺得一頭霧水,敬而遠之,可若是海明那樣做了虧心事的呢?

   他多半是以為建元帝已經從自已等人口中,知曉了他所有的小動作!

   他可不是急着面見建元帝辯解麼?

   而建元帝卻說什麼都不肯見他,卻未必是心中已然給海明定了罪。

   起碼在宋玉枝看來,那位陛下不是什麼武斷昏聩的人。

   他像是在故布疑陣,逼着海明自已露出馬腳!

   而一旦海明真的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建元帝便可順理成章地把他剔出儲君備選。

   可是宋玉枝轉念又想,海明雖然不算聰明,但也不至于被一點風聲影響,就狗急跳牆,犯下大錯。

   除非……建元帝還有後招!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想到此處,宋玉枝莫名有了不好的預感。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