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升遷宴
宋玉枝在沈遇懷裡找了個舒服的姿勢窩着,掰着手指算着:“明日咱們都得在家接旨謝恩。
等接完旨,你就去統計要宴請的賓客名單,我去一趟酒樓,再跑一趟衙門。
順利的話,天黑前咱們碰頭,翻翻黃曆挑選一個好日子。
”
這些章程,沈遇曆來都是聽自家小夫人的,隻是聽着聽着,他發現不對勁了,“你明日去衙門作甚?
”
宋玉枝恍然地拍了下自已額頭,嗔怪道:“我前頭去淨房找你,就是想同你說這個事兒來着。
你非纏着我……”
說着,宋玉枝便将自已的猜想娓娓道來。
末了,她還補充道:“雖沒有什麼實證,但我還是覺得那對兄弟的意外去世和大殿下脫不開幹系,不然不至于把王老闆吓得性情大變。
就算事後證明是我多想,我也要去跑一趟。
”
跑一趟衙門,弄清楚那對兄弟到底是怎麼出事的,事發前又跟什麼人接觸過,還有那場大火的調查結果,到底是人為還是有人蓄意縱火……
哪怕隻是能問到一些蛛絲馬迹,說不定也能把整個事件串聯起來。
“京城的衙門構成跟豐州城不同。
”沈遇說。
豐州城裡的大事小情,都統一歸霍知州所在的官署衙門管,想打聽什麼,往那裡去就成。
京城則不同,光一樁刑事官司,就可能牽扯到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
貧民窟那場大火,涉及兩條人命和不知道多少百姓的财産,如今也不知道那案子歸屬哪邊。
宋玉枝要去跑,不知道要走多少冤枉路。
而且宋玉枝身上雖有一品诰命,但到底不是官身,碰到一些個混不吝、老油子打官腔,也很是麻煩。
沈遇哪裡舍得她受這個苦?
“左右我要領旨之後要去外頭。
夫人專心經營酒樓就好,這些打探消息的瑣事就交于我。
”
宋玉枝驅策自已夫婿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隻有些不确定地問說:“新官上任,正是多事的時候,你真的忙的過來?
”
沈遇點了點頭,又說:“就算忙不過來,還要咱們殿下呢。
左右是跟大殿下有關的事,咱們處理不過來,讓他出點力氣又如何呢?
不是應該的嗎?
”
宋玉枝又是一陣笑,“時下隻聽說東家使喚夥計的,你這理念倒是先進,都開始向上管理了。
”
這次的新鮮詞,沈遇聯系了一下前後文,自已想明白了意思,便也跟着笑道:“如你方才所說,反正咱家和殿下都是一條‘賊船’上的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殿下怕是也巴不得如此呢。
”
人和人的感情,在風雨同舟之際增進的最快。
就好像宋玉枝和沈遇,滿打滿算相識也不過兩年,成婚的時日就更短了。
要不是一道經曆過那麼些事兒,哪裡會像現在,好的跟一個人一樣呢?
海晏除開自身的本事和一幫費心招攬的幕僚外,身後就再也沒人幫扶了。
他自然是巴不得武安侯府和宋家同他走的近一些,更近一些。
“殿下近來事情肯定也不少,你同他好好說。
”
沈遇說自已省得,又說如果海晏覺得事太小,不願意出力,就把那套琉璃酒壺給扣下,真不還他了!
月至中天,夫妻二人玩笑過幾句後便相擁而眠。
翌日,一家子用朝食的時候,宮中的聖旨果然如期而至。
接過聖旨,送走宣紙的太監,宋玉枝和沈遇便按着計劃好的分頭忙了起來。
隔了兩日,沈遇拟定好了賓客名單。
跟他先前估計的差不離,盡管他并沒有準備大操大辦充場面,但京畿衛的人數衆多,牽扯過大,加上還有一些武安侯府的舊部和海晏那邊的人,總體人數已經快到二百了。
這麼些人,也得虧宋玉枝打從一開始就沒準備在家裡設宴款待,不然就算跟宋老太太那邊借了地方,怕也有些不夠用。
而曆來設宴的座次安排也很有講究,有些人家面上看着挺好,私下裡可能有些七拐八拐、不為外人所道的陳年舊怨,不能安排坐在一道。
這種事情通常都是一家主母負責,便是沈遇,也不算精通。
周氏和趙大娘倒是有心相幫,但兩人都沒有操持這種大型宴會的經驗。
所幸,宋玉枝還有外援。
她找了方大夫人和魏夫人相幫。
兩位夫人都把宋玉枝當成自家晚輩,沒有二話地一口應承下來不說,還讓宋玉枝沒必要在這上頭分神操心,隻讓她負責自已擅長的部分,也就是拟定菜單那些。
七月初,宋玉枝提前幾日就在酒樓裡貼出告示,通知自家初五這日要在酒樓設宴,并不對外待客。
幾日的時間,武安侯沈扶安接任京畿衛統領的消息已經不胫而走。
能參加這場升遷宴的都是有身份的,更有正經皇親國戚在,自也沒人上趕着來觸黴頭,也算給宋玉枝省了不少事兒。
初五這日午市結束後,宋玉枝便組織人手開始最後的布置——
京畿衛的官員和武安侯府的舊部,占本次賓客的大頭,武将出身的人大多不會太講究禮法,隻圖熱鬧的意頭。
宋玉枝把他們安排在大堂。
而海晏那邊的人,則大多都是文臣。
文臣喜好清雅,不喜喧鬧聒噪,安排在雅間最合适不過。
将大堂和雅間重新灑掃之後,宋玉枝又交代了夥計幾句,讓他們晚間仔細應對,又比對着賓客名單,在心裡模拟了一遍座次,最後再去後廚查看了一番各色食材。
不覺就到了天光微黯,官員們下值的時辰。
宋彥和沈遇近來都有些事忙,便沒有為了這次的升遷宴特地告假,還得有會子才來。
而一些比較清閑的官署裡的賓客,則早早地回府更衣,接上家眷過來赴宴了。
方大夫人和魏夫人更早一步過來,陪着宋玉枝接待。
到底是第一次操辦這樣的大型宴會,宋玉枝多少有些緊張,在賓客臨門之前,她一邊回想各種流程,一邊對着方大夫人和魏夫人給的資料,默背各位官員的長相、官職和性格,免得回頭鬧出驢唇不對馬嘴的笑話來。
“貴客到!
”門口傳來夥計的通傳聲。
宋玉枝将資料放下,走到酒樓門口。
隻見一頂小轎在酒樓門口停穩,轎簾一動,探出一張宋玉枝并不陌生的臉。
宋玉枝一陣驚喜,快步出去相迎,“您怎麼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