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鄰居
那婦人身穿一件翠色細布襖子,圓臉大眼睛,身形圓潤,還未說話臉上就帶起了笑,看着十分和善,說話同樣也很爽利。
“我就住隔壁,夫家姓張,你們喚我張嬸子就好。
”
她自報了家門,宋玉枝也就知道眼前的婦人是那位張屠戶的妻子。
張大嬸看着小院門口堆滿了東西,就沒往裡進。
宋玉枝和宋知遠喊過了人,把剩下的一點瓜子送給了張大嬸。
這時周氏也從屋子裡出了來,她跟張大嬸年紀相仿,就更好說話一些。
對着往後要長時間相處的鄰居,周氏就并不隐瞞,直接說了逃難路上自家男人沒了,往後就是孤兒寡母一家子生活。
周氏面容秀美,娘家又是江南那邊的,說起來輕聲細語的,很難讓人生出惡感。
那張大嬸是個軟心腸,聽周氏說完後不覺眼圈都紅了。
\"我家人口簡單,我和我男人的父母兄弟姊妹那些都不在城裡,家裡人丁也單薄,平時遇上事兒都是靠街坊四鄰幫襯。
你們若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喊我一聲就成。
”
說着話,張大嬸就開始幫忙。
她是做慣了活計的人,做起這些事兒來自有一股麻利勁兒。
不過沒過多久,張家的小娃娃在隔壁哭了起來,張大嬸便趕緊回家去了。
傍晚之前,一家三口齊心協力之下,門口堆放的東西全都被挪到了堂屋裡的方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山。
宋玉枝喝了周氏遞來的一碗溫水,而後環視了一圈,發現幾間屋子都已經大變樣,牆角的蛛網被清理了個幹淨,桌椅都仔細洗刷過,尤其是竈房,那真是連一絲浮灰都沒有。
“娘怎麼沒等我回來一道幹活?
”宋玉枝看向周氏。
周氏臉上一點不見疲态,搖頭說:“娘無甚本事,隻能趁你在外頭奔忙的時候,把家裡的庶務都料理好了。
”
“我也幫忙了哦。
”宋知遠已經忘了不久前跟自家姐姐撅嘴的事兒,邀功道:“院子裡都是我幫忙掃的。
”
小家夥說着就拉上宋玉枝,去看自己灑掃了大半個白日的庭院。
結果就是,方才一家子在院子裡搬搬擡擡的,不覺又帶出了許多塵土,連他特地掃在一邊的落葉枯草堆,都被風給吹亂了。
一點都看不出被精心打掃過的樣子。
宋知遠被打擊壞了,耷拉着小腦袋說:“早知道我就把掃好的東西都清理好,再給姐姐開門了。
”
宋玉枝秃噜了他的小腦袋一把,“已經很好了,我記得上午來的時候,這院子裡還有好多雜草呢,現下隻是亂了,再掃上一掃又不麻煩,倒是這除草,得彎腰一棵棵拔過去,累壞了吧?
”
宋知遠又被自家姐姐的三言兩語說高興了,說不累,“娘說的對,外頭的事兒都是姐姐在忙,我們都幫不上什麼忙,把家裡别的事務都料理好了,姐姐就能多些時間休息了。
”
“怎麼就幫不上忙了?
”宋玉枝牽着弟弟又回到堂屋,對着周氏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再則打掃屋子本來就是很累人、很費神的活計。
而且後頭還有一樁事要麻煩娘呢,今兒個我在外頭轉了一圈,現成的東西都太貴了,便隻買了棉花和棉布。
今兒個晚上歇覺之前,還得娘動手先縫一條被子出來,不然晚上咱仨都得挨凍。
”
周氏唇邊泛起溫柔的笑,“這有什麼難的?
你買的都是彈好的棉花,我裁個被套出來,把棉花繃進去也就成了。
”
不知道是不是被宋玉枝影響的,現下的周氏雖然仍然氣質柔弱,做起事來卻是雷厲風行的很。
說幹就幹,當即她就翻出前兩天購置的針線笸籮,開始穿針引線。
日頭一西斜,溫度就驟然降了下來。
宋玉枝便把東屋的炕燒了起來,再在炕桌上點好了蠟燭,讓周氏和宋知遠都去炕上窩着。
至于宋玉枝自己,現下已經算初步安頓好了,手頭還剩下四兩左右的現錢,也該開始蟄摸自己的營生。
四兩現銀不能全部花完,起碼得留個一兩銀子在手裡支撐門庭,畢竟再過二十幾日,又得交三百文的臨時戶籍錢。
本錢仍然不能稱為豐厚,就還是按着前頭想的,從碼頭上擺攤開始!
正想到這裡,宋玉枝聽到院門被叩響了。
她起身去開門,見到的還是隔壁那位張大嬸。
張大嬸看着院子裡的東西已經被搬空了,臉都有些發紅,說:“虧我前頭還說什麼遠親不如近鄰,卻沒幫上什麼忙。
”
“本就是我們自己家的事兒,嬸子下午能搭把手就是幫了我們好大的忙了。
”
“我男人方才下工了,拿回來了一些豬下水和骨頭,還望你們不要嫌棄。
”
宋玉枝正想和那位張屠戶打交道,人家送來的又是實打實的,價值十幾文錢的東西,她自然沒有嫌棄的道理。
“那敢情好,我剛想準備夕食呢。
等我做好了,再送一些給您家。
”
豬骨倒還好說,熬成骨湯不論是下面條,還是燙個白菜豆腐都滋味不錯。
豬下水實在是難以做的好吃。
張屠戶的豬肉檔就開在清水巷附近,這一帶的百姓生活水平還算不錯,不像城裡窮苦地界的百姓買不起豬肉,隻能靠着味道不好的豬下水打牙祭。
她家的豬下水一般都是半賣半送給大客戶,剩下的就用來做做人情,讓周圍的鄰居多擔待些。
張家算是小有餘錢的人家,并不缺肉吃,更别提是豬下水了。
擱平時,張大嬸肯定是婉言拒絕了,現下對上宋玉枝真摯的目光,她沒好意思拒絕,隻道:“好孩子,那就麻煩你了。
”
等回到家裡,張大嬸和張屠戶說起這樁事,還不忘同家裡孩子道:“隔壁孤兒寡母一家子不容易,我跟那宋夫人又格外投緣。
一會兒她家孩子來送做好的豬下水,你們可不能嫌三嫌四,記得同人家好好道謝。
”
她家人口簡單,但夫妻兩個子息頗豐,除了已經嫁人的大女兒,下頭還有仨兒子。
仨兒子前後腳連着來的,都是十歲不到的年紀,招貓逗狗的皮猴兒!
下午張大嬸在隔壁幫忙到一半回來,就是仨孩子打架,年紀最小的張栓子被推倒在地,頭上都碰出了血來。
張大嬸回來調停了矛盾,又帶着小兒子去醫館包紮,忙到現下才能喘口氣。
現下張栓子頭上包紮了一圈繃帶,正是享受特殊照顧的時候,聞言蹬鼻子上臉道:“我才不要吃豬下水,臭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