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五成勝算
呂掌櫃同樣收了玩笑的神色,“東家所做的釀豆莛,其滋味之好,我已經遠超我對豆芽的認知。
但我剛才吃了兩口,發現口感有些……有些不勻稱。
”
曆來越是在某道登峰造極的人,越是不容别人在自己的專業範疇内胡言亂語。
尤其呂掌櫃先前經曆過曹師傅那件事,此時說話的時候,他不覺都放慢了語速,同時還小心打量着宋玉枝的神色。
卻見宋玉枝非但沒有一點不悅,反而直接點頭道:“不錯。
這道菜最講究的就是‘快狠準’裡頭的‘快’,整道菜的制作過程最好不要超過兩刻鐘。
我釀到過半,才逐漸找回了手感。
前頭釀好的半盤子,口感自然就不如後頭的。
一般人或許吃不出來,咱們這樣舌頭刁一些的,卻能吃到細微的不同。
我後頭多練練,應當能恢複到最好的狀态。
”
呂掌櫃放下心來,接着論起第二道一品豆腐。
他對這道菜倒是沒有别的看法,就是建議宋玉枝可以把梅花,換成代表宋記的玉蘭花枝圖樣。
這倒是宋玉枝沒想到的點。
如此改動之後,就好像植入廣告一樣,可以讓當日赴宴的賓客,更好地記住宋記。
哪怕記不住,來日這些客人來到宋記附近,也會覺得宋記匾額上的圖案似曾相識,而增加光顧宋記的可能。
這一點也不難解決,宋玉枝說回頭跟周氏請教一番,讓擅長作畫的周氏,設計個更适合擺盤的玉蘭花枝圖樣。
“至于勝算……”呂掌櫃沉吟道,“若是與吉祥酒樓的平時的菜式相比,東家的這二道菜已然是勝券在握。
但若是參試,我實在是無從比較……”
見他面露難色,宋玉枝就懂了。
曹師傅身體不适的時候,他徒弟代師出戰,都不會做他那些個拿手菜。
明顯那些個菜就是不外傳,甚至都不在吉祥酒樓挂牌出售的。
想來也隻有頂層圈子裡那些個達官貴人,才能在秋日宴外的其他時候,請得動曹師傅出手烹饪那些。
呂掌櫃沒吃過,又談何比較呢?
宋玉枝說不礙事,“今日那宴席辦的晚,距今還有月餘。
我先練練手。
回頭我再第二輪,請李家兩位姐姐過來,她們是那秋日商宴的常客。
尤其是李大姐,他自小就跟着父母赴宴。
她肯定能幫着咱們一道參謀。
”
之後,宋玉枝便如她所說,每日做菜單上的兩道功夫菜,再讓呂掌櫃提出看法建議,進行練習和改進。
呂掌櫃自覺沒幫上什麼大忙,後頭的日子自也不肯閑着。
他調動了多年來積攢的所有人脈,苦心經營和斡旋,皇天不負苦心人,還真教他尋到了一個機會——
九月末,同知家的老夫人做壽,點名想吃曹師傅的拿手菜。
同知姓賀,官位雖不及知州,也不像趙通判那樣,有強有力的嶽家,但終歸是豐州城裡排得上号的人家。
吉祥酒樓不好拒絕,但眼看着就要參與官家食肆的角逐,這檔口不能出岔子,便也沒答應讓曹師傅親自上門烹宴,說回頭讓曹師傅親自做上一鍋參雞湯,送去給老夫人賀壽。
他家的管家是賀同知的遠房堂親,在府裡算是半個主子,與呂掌櫃有些私交。
他答應呂掌櫃幫忙分一些湯水出來。
不會很多,他畢竟不是真正的賀家主子,不可能把賀老夫人的壽禮給昧下來。
他應允的就是他份例裡,能分到的一盅而已。
當然也不是一定能成,說不定就會出岔子,例如老夫人或者其他主子覺得曹師傅親自下廚難得,就沒有跟往常一般,賞給府裡其他人,這計劃便不能行了。
所以那賀管家也沒把話說得太滿,隻說盡力而為。
賀老夫人壽宴那日,當日正好是宋玉枝練習完一輪,請李家姐妹過來試菜的日子。
她全盛狀态做出來的工夫菜,滋味比之前又上了個台階!
其中那一品豆腐,再換上周氏設計的玉蘭花枝圖案之後,雅緻之感不減反增,更兼具了宋記特色。
李家姐妹同樣被震撼住了,彩虹屁跟不要錢似的往外迸。
比較可惜的是,清風客棧鼎盛時期,李家人年年都能有幸赴宴,但到底已經過了好些年,李大姐對幼時吃過的菜式已經記憶不深。
近幾年,清風客棧就不是年年都有資格赴宴的了,其中還有幾次,曹師傅身體不适沒有參賽。
加上李大姐本身也不擅廚藝,隻能站在食客的角度上說話。
她便也給不出什麼看法和建議,更不敢把話說得太滿,隻斟酌着說:“這樣雅緻精美的菜,五成勝算總歸是有的。
”
這話說了其實跟沒說也差别,比試嘛,不是赢就是輸!
李二姐就更說不上個所以然了。
一時間姐妹倆都有些歉疚赧然。
宋玉枝還是說不礙事。
這些日子以來,她越練越順手,越順手心也越安定——
她這個年歲,就能跟成名已久的各家大廚同台競技,已然是一件幸事!
換算到上輩子的話,曹師傅那樣家學深厚的大家,跟她幾個老師是一個輩分,甚至比她老師的輩分還高。
能得到他一句指點,那都算走了大運了,怎麼可能有那個榮幸和人家比試?
輸了,那再正常不過,也不會有人說嘴宋玉枝技藝不行,隻會稱贊人家曹師傅寶刀未老。
若是僥幸能赢,便能名利雙收,為宋記鋪平前路!
怎麼想都是穩賺不賠!
至于宴席上必須經曆的募捐環節,宋玉枝也想好了。
反正百兩不嫌多,十兩不嫌少嘛。
宋玉枝又不準備充什麼胖子,更是第一次參加宴席的新人,就按照最低标準,捐個十兩銀子表表心意。
既能為豐州城的基建事業獻一份力,也可以看成是跟大師競技的報名費。
宋玉枝把自己所想同李家姐妹分享。
姐妹二人被她積極樂觀的态度影響,遂也不再發愁,一邊吃着菜,一邊說起她們給宋玉枝準備的行頭。
也就當這時,曹師傅親自烹制的人參雞湯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