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開局流放?
廚藝在手,天下我有

第四百四十一章 日進十兩

   自打中秋節後,好些個先前沒聽過、更沒來過宋記,卻在中秋節前收到了宋記月餅禮盒的人家,少不得要親自來宋記看看,嘗嘗宋記的其他的吃食。

   九月裡,宋玉枝推出麻辣燙後,宋記的生意就比之前上了個台階。

   宋玉枝在官家食肆的競選中勝出後,那些在商宴上那些說來日一定來幫襯的賓客,也不是全然的客套和說空話,還真有好些人過來光顧。

   尋常的食客聽說了這樁事,或是對宋玉枝獲勝的菜肴好奇,或者是想感受一下城中達官貴人的同等待遇,紛紛指名要讓宋玉枝再做那撈汁小海味。

   即便是宋玉枝定下一百文的售價,也沒能阻擋他們的熱情。

   畢竟她做出來的菜肴,本身就新穎獨特、滋味絕佳,物超所值,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同行對比——

   每年這場競選比試過後,當選獲勝的酒樓食肆都會借着勢而起,推出獲勝的菜肴當成自家的招牌菜,定上個三五百文的售價。

   作為常勝将軍的吉祥酒樓就更别說了,曹師傅根本不會服務普通的食客,隻會讓小徒弟做個八九分像的,放在酒樓裡出售。

   價格更不止三五百文。

   相比之下,宋玉枝揚了名、得了勢之後仍不忘初心,沒想過借着機會橫加斂财,一百文的定價簡直良心的過分了!

   别說家中境況尚可的食客,便是手頭緊緊巴巴的,也想着好好支持宋記一番呢。

   宋記的生意蒸蒸日上,一衆員工每日忙得腳不沾地。

   宋玉枝和呂掌櫃商量了一番後,另外又從清水巷一帶,選了三個先前合作過的小子進了宋記,把跑堂隊伍擴充到了十人。

   雜役方面,宋玉枝已經知道沈遇有心想去做他自己的事兒,便讓劉大全聯系了早先苦力行當中的兄弟,也給添了兩個人手。

   如此之下,宋記的人手才算将将夠用。

   十月中旬,在幾場大雨之後,豐州城的冬日如期到來。

   宋玉枝見識過北地冬日的威力,早就在周氏那邊,給所有人定做了兩身冬衣。

   等大夥兒都換上清一色的冬裝後,天氣越發寒冷,麻辣燙自是更不愁賣。

   連那些個隻是想來走個過場的大戶人家,都有吃上瘾的,日日都使下人提着食盒來買。

   宋記的銀錢匣子一天比一天滿,每過數日,宋玉枝就得讓人出去跑一趟,把銅錢換成銀錠子。

   不說日進鬥金,日進個十兩現銀,總歸不算誇張。

   這日,那先前抽中大獎的老秀才,留到很晚才走,走之前特地私下裡找宋玉枝說起了一樁事。

   也不知道是出于先前中獎後,宋玉枝為她解除尴尬的感謝,還是他老人家真的惜才愛才。

   老秀才說的也不是旁的,就是建議宋玉枝把宋知遠送去讀書。

   “老夫這把年紀,還未見過令弟這樣聰慧的娃娃,尤其是算術,已經比一般的賬房先生還厲害。
但在老夫看來,算學終究是小道,

   若小娘子隻讓令弟弟學這個,而不讀書,最終必然會浪費他的天資。

   老秀才苦口相勸,還說宋玉枝若是信得過他,就把弟弟送進他所在的學塾。

   和他同行的幾個書生也是一樣,都表現得十分友善,很願意接納宋知遠當自己的師弟。

   在眼下這個時代,孩子讀書是件大事,通常都是家長決定的,輪不到小孩自己發表意見。

   但宋玉枝受了沈遇的啟發——

   自家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沒必要把所有人都綁在自家鋪子裡。

   畢竟不是人人都跟她和呂掌櫃一樣,對吃食和經營有發自内心的喜愛。

   是時候讓家人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她更不是那種獨斷專行的人,便當即把宋知遠喊到跟前,詢問他的意見。

   宋知遠近來幹的多,吃的也多,比秋日裡高壯了不少。

   換上冬裝之後,他看着跟個小圓柱似的。

   “小圓柱”聽完了自家姐姐轉述的話,想了想,又掏出貼身放的小賬簿翻了翻。

   在舉家落難之前,他已經正式開蒙,學完了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等一系列啟蒙讀物,認得很多字。

   但一年沒再碰書本,很多字他已經有些記憶模糊。

   以至于近來宋記生意越來越好,賬目越來越越多,他賬簿上用來代替文字的圈圈叉叉,也越來越多。

   隻有他自己看得懂。

   在自家鋪子裡,自家人也不會笑話他。

   但現下宋記不是還有合作夥伴麼?

   宋記現在可不是單方面被清風客棧輸送客人了,已經開始穩定地“反哺”清風客棧。

   兩家往來的賬目與日俱增,之前他和李英傑一道對賬,李英傑雖沒笑話他,但賬簿卻惹來了不少麻煩,李英傑需要宋知遠幫着解釋,然後重新謄抄……頗費手腳工夫。

   再不把書本撿起來學,怕是往後這賬簿上的圈圈叉叉,會變得越來越多,跟不上宋記的發展腳步。

   宋知遠很快拿定了主意,說:“我就是怕我去學堂之後,咱家鋪子裡……”

   老秀才立刻說不礙事,“學塾的上課時間雖是定死了的。
但也可以通融。
像現在的學生裡,有個和祖母相依為命的。
他祖母身體不便,每日得按着時辰吃藥。
那學生午間便可以回去給她熬藥……我可以幫你和山長請示,讓你午間不在學塾用飯和午休,回鋪子來幫忙。

   宋記還是午市生意最好,需要記賬的地方最多。

   晚市的時候,學塾已經下學了,就更沒什麼好操心的了。

   等于宋玉枝隻需要另外安排人手,在早市的時候頂上一陣。

   對于剛擴充了人手的宋記而言,倒也不算啥難事。

   宋知遠沒有其他顧慮了,眼巴巴地看向自家姐姐。

   宋玉枝看出他是願意的,便接着問起束脩。

   她聽客人說過,老秀才對境況艱難的學生會額外照顧,少收甚至不收束脩。

   但以宋記現在的規模和經營狀況,宋玉枝自是不可能憑交情去占貧困生名額的,想問一個公道的具體價錢。

   “我同小娘子有緣,又實在喜歡令弟。
束脩的話,小娘子看着給就成。

   他身邊的書生給理解岔了,以為宋玉枝跟時下普通的家長一樣心疼銀錢,便幫腔道:“沒錯,宋小娘子的弟弟這般聰慧,來日必然前途無量。
等金榜題名,這點束脩又算得了什麼呢?

   這話不說還好,說完之後,方才還一臉期待和躍躍欲試的宋知遠立刻蔫了。

   宋家人這輩子都是不能科舉入仕的,甚至連京城都不能踏足,還談什麼“來日”呢?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