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會輕易散溫的吃食
宋玉枝還未開口,宋知遠已經輕快地笑起來,“大夥兒都散了吧,姐姐肯定已經想到法子了!
”
宋玉枝笑看他一眼,“法子我确實想到了,但大夥兒卻不能散,我還需要你們幫忙呢。
”
說來鐵牛的提議是最不出錯的。
有句話叫“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
城中一帶沒客人,長纓街上又不禁止兜售貨物,完全可以把吃食送到那邊出售。
難點在于,運送路途擁擠堵塞,一般的湯水和飯菜,都很容易被高溫影響,時下又沒有什麼得用的保溫裝置。
而長纓街上的客人又是不差銀錢,比較講究的。
那麼做出不會輕易散溫的吃食不就好了?
!
甚至都不用另外想什麼新點子,利用宋玉枝之前準備好的食材就成——
先前做龜苓膏的時候,她就想好了要在鋪子裡售賣煲仔飯。
隻是當時沒有足量的臘貨。
這些日子來,宋玉枝早就開始準備臘貨了。
夏日裡腌制臘貨不愁日光,卻容易變質。
宋玉枝選用了烈酒,在晾曬過程中,還在臘貨上噴灑了一些白醋,用來防止蚊蟲叮咬。
晾曬完,她就把臘貨送到慈光寺僧人守着的冰窖裡,把冰窖充當冷庫,把臘貨進行冰鎮冷藏。
幾日之前,宋玉枝已經收獲了第一批試驗品,檢查過品質,包起了一些,送行那日送給了霍繁星主仆。
今日,見到慈光寺的僧人,她便很自然地想到了冷庫裡裡貯藏着的臘貨。
簡單說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宋玉枝便開始安排活計了。
她先讓劉大全跟着慈光寺的僧人跑一趟,取十來斤臘貨過來。
再讓葉兒和葵兒進竈房去淘米、洗菜。
宋知遠和趙大娘則是需要去跑一趟遠路——
宋玉枝前頭在上次買蓋碗的地方,訂了百來個小砂鍋。
正是這批貨一直沒到齊,煲仔飯的新品計劃才被擱置到現下。
現下也甭管到了多少了,有多少取多少回來。
連帶着隔壁針線鋪子裡的周氏,也被宋玉枝請了過來。
小砂鍋散熱慢,對食客來說,煲仔飯擱上兩三刻鐘,都不會輕易變涼,那是好事。
但對于負責運送的小夥計來說,輕易不會散熱的砂鍋卻是危險品。
需要做一定的防護措施。
宋玉枝照着現代的微波爐手套,畫了個草圖。
那種手套對于周氏這樣擅長針線的人來說,不過就是變形的棉手套罷了。
而且不需要照着人手的大小去量身定做,方便簡單的很。
周氏就掃了一眼就知道怎麼做了,說針線鋪子裡就有現成的裁好的棉布,做起來快得很。
方方面面都安排到了,腳程頗快的劉大全也從把臘貨給取了來,宋玉枝便立刻往竈房去了……
*
正午時分,宋記依舊跟上午一樣,門庭冷落。
宋玉枝把配菜都準備妥當,先做好了幾鍋煲仔飯。
此時周氏也先送來了兩對隔熱手套。
小夥計們整裝待發,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宋玉枝——
手套隻有兩對,那麼最多就能出去兩個、或者兩組人。
必然得有夥計剩下,守在鋪子裡。
張栓子說:“早先在碼頭兜售飯食和湯水,我是第一個推銷成功的!
”
鐵牛道:“那會兒是我提議東家售賣綠豆湯。
這次東家如果讓我去,我說不定也能想到别的。
”
兩人這麼一帶頭,其餘人自然也開始争先恐後地毛遂自薦。
誰都不想錯過這個表現機會。
宋玉枝就讓他們都别急,“這滾熱的砂鍋你們見過了,必須用棉布仔細包着運送,拿出來的時候更得帶上那手套,才能确保不被燙到。
長纓街上的熱鬧,我親自去瞧過,不會輕易揭過。
起碼得熱鬧到天黑,所以沒分到手套的人,也隻需要稍微在鋪子裡等上一等,等我娘那邊做出新的手套來,且有的忙呢!
”
衆人最是信服她,當下也不再争搶什麼。
宋玉枝接着就點了鐵牛和張栓子出來。
鐵牛是幾個小子裡最穩重、最有主意的,有他在,宋玉枝能安心不少。
張栓子則是天生的好人緣,先前在碼頭上,來自化人廠的龍舟隊就是因為喜歡他,才會願意購買宋玉枝的飯食。
宋記在城裡開業後也是一樣,好些個食客都喜歡和這小子攀談閑聊。
由他去進行第一輪的推銷,自然是比旁人順利的。
二人出發之前,宋玉枝又仔細叮囑一番,讓他們務必注意安全。
順帶,她還給兩個小子發布了一個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