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按着常理,掌櫃不過是古代的高級打工人,辭工不幹也不算什麼大事,不會引起多少人注意。
偏偏吉祥酒樓現下正處于風口浪尖,呂掌櫃早不辭工、晚不辭工,趕在這個檔口。
好事者們又有了新的談資,順着前頭的猜測,議論說呂掌櫃就是那樁鬧劇的幕後主使!
所謂的“辭工”,不過是王家仁義,念着舊情給呂掌櫃留了最後的體面罷了。
就好像那被王家扭送去自首的陳茂,那十兩罰銀就是王家幫他繳納的,否則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計,哪裡能一下子拿出那麼些銀錢?
怕是性命都得被打去半條!
不會像現在似的,隻需要蹲一段時間的大牢。
當然也有人說呂掌櫃看着不像是那起子小人。
這時候離開吉祥酒樓,很有可能确實是那陳茂自作主張,而呂掌櫃隻是監察不力,引咎辭工。
不過這說話總歸還是缺乏了一點戲劇性,很快就被前頭那種說法給蓋了過去。
宋玉枝聽到這樣的消息後,她就有些坐不住了。
這日趁着鋪子裡的食客聊起這件事,宋玉枝就在旁邊詢問他們知不知道呂掌櫃的去向?
“小娘子打聽這個作甚?
”
“冤有頭債有主,那陳茂已經被收押,呂掌櫃也辭工了……小娘子前頭雖然差點遭受了不白之冤,但聽聞小娘子喜事将近,這時候還是不要打上門去了。
”
“對啊,小娘子要是實在氣不過,怎麼也等成婚後再去找他算賬!
”
正說到這,沈遇幫忙把冰盆送到二樓。
他樣貌不凡,好些人也聽說正是他施展武藝,才把那意圖逃跑的賊子給擒住了。
八卦是人的天性。
見他過了來,一衆食客突然就換了話題。
有人問:“小娘子婚期倉促,可有什麼我們幫得上忙的?
”
還有人打聽:“聽聞小娘子這夫婿身手了得,不知道是在哪裡學的武?
我家小子正想學武呢,你夫婿可有招徒弟的打算?
”
還有鹹吃蘿蔔淡操心的,說:“小娘子這般人品樣貌,還有這麼好的手藝,怎麼就選了個當雜役的武夫呢?
你應該配個讀書人。
也不用一輩子都辛辛苦苦地在竈台上讨營生。
”
最後這瞎操心的是個老秀才,現下在城裡當教書先生,頗有些名望。
可能是教訓學生習慣了,他逢人就愛說教兩句。
近來老秀才時常出入宋記,其他熟客都嫌他好為人師,不等宋玉枝應對,就有人幫着出聲反駁。
“雜役咋了?
武夫又咋了?
我倒是覺得他們小夫妻登對的很。
”
“我雖然沒讀過幾天書,但也聽過一句話,叫‘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要真像秀才公說的,小娘子找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讀書人,辛辛苦苦供養他……哪怕他日真的高中,指不定轉頭就嫌棄糟糠妻了!
”
“就是!
小娘子要不在竈台上讨營生了。
咱們去哪裡吃到這樣平價又可口的飯食?
”
那老秀才被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得吹胡子瞪眼。
眼看着氣氛不對,宋玉枝立刻出聲相勸,“我知道老先生是好意,不過我覺得我夫婿很好。
我天生就喜歡下廚,便也不覺得什麼辛苦。
天熱,大夥兒都消消氣。
我過兩日準備在鋪子裡派喜餅,還說準備讓大夥兒都記得來領,沾沾喜氣呢。
諸位這樣火大,我都不好意思提這茬了。
”
一衆食客還是賣宋玉枝面子的,特别是宋玉枝說了要給大夥兒都派送喜餅之後。
當即他們也不同那老秀才接着針鋒相對了,輪番給宋玉枝道賀了一番,說到時候一定過來領喜餅,沾喜氣!
宋玉枝又同衆人寒暄了一陣,後頭便下樓回了後院休息室。
沒過多久,沈遇也幹完了其他的活計,過來尋她。
二人都是直來直去的性子,尤其是不日就要成親、成為真正的一家子了。
沈遇開門見山問她:“你想尋那呂掌櫃?
”
宋玉枝點頭,“沈大哥知道他的去向?
我不是跟客人說的那樣,要打上門去哈。
隻是想同他見個面,有些話想同他說……”
沈遇笑着擺手,“不必解釋這樣多。
我自是知道你不是那等會特特上門尋釁的人。
我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但我可以找人問。
不知道你可還記得,咱們初見那日,就一道去過吉祥酒樓……”
宋玉枝恍然想起,那次他們進城賣野豬和山藥。
柴炭行的老黑掌櫃就帶他們去往吉祥酒樓,當時他還頗為親熱地稱呼呂掌櫃為“老哥”。
也是因着老黑的引薦,他們才能那麼順利地把野豬和山藥,都賣出了公道的價錢。
若是去問老黑,也不用糾結呂掌櫃的去向了,可以直接去他家裡登門拜訪。
見宋玉枝已經會意,沈遇便接着道:“正好我一會要去柴炭行送喜帖。
我去問一嘴老黑,若是順利,今晚咱們就去拜訪呂掌櫃。
”
宋玉枝眼睛一亮,亦步亦趨地跟在沈遇身後,一直把沈遇送到街口,才往鋪子裡回。
這表現落到食客眼裡,就成了小夫妻兩個形影不離,如膠似漆了。
少不得招來一些促狹的打趣。
連那老秀才都對宋玉枝道:“先前不知道小娘子同未來夫婿這般情投意合。
是小老兒失言了,小娘子别同我一般見識。
”
聽的多了,宋玉枝終歸不是厚臉皮的人,不覺也有些臉熱赧然。
*
傍晚時分,沈遇才從外頭回了來。
他的記憶沒出岔子,老黑确實同呂掌櫃有些交情。
但交情确實有限,是早先呂掌櫃逃荒而來,在老黑出生成長的村子裡住過一陣子。
後頭吉祥酒樓也在張記柴炭行購置過柴炭,二人便沒斷了來往。
但到底不是朝夕相處,老黑也沒去過呂掌櫃現在的住所,隻是偶然聽呂掌櫃提過大概的位置。
沈遇回來得晚了一些,就是按着老黑的指引去那片探路了。
“普通的民宅都不會挂匾額,我便也不知道具體是哪間。
但我找到了一條路,算是那片民居的必經之地。
你看……”
宋玉枝笑着說沒事,“咱們去‘守株待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