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催婚令
宋玉枝确實喜歡那與衆不同的菜刀,而且聽着她們主仆的意思,這菜刀雖然外頭買不到,但在王家霍家不算多貴重,同時也是霍繁星的一份心意。
她爽快地收下,道了聲謝。
霍繁星好像更不适應了,調轉身子就走。
走了兩步,她忽然想到了什麼,停下腳步轉過身道:“宋玉枝,雖然咱們不算朋友。
但好歹也打過幾次交道,我認可你的手藝。
可你有些做法卻不敢苟同。
”
宋玉枝早就知道宋玉錦在中間挑撥過,因此并不見怪,眉眼不動。
卻聽霍繁星接着道:“遠的不說,隻說年後你姐姐成親,你這當妹妹的……”
宋玉枝這下子是真的有些意外了,奇怪地問:“宋玉錦要成親了?
”
宋家其他人如何,宋玉枝并不關心。
但宋玉錦那般心高氣傲,居然到了豐州城不到三月,就相中了人家,還準備立刻出嫁。
可不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嗎?
霍繁星同樣愕然,“你不知道?
”
兩人大眼瞪小眼互看了好一會子。
霍繁星先按捺不住開了口,“好吧。
可能是宋家那邊事多繁忙,忘了早些知會你。
畢竟萬一等年後那诏令一出,過十七而不婚配的女子就得吃處置了……故而匆忙了些,忙中出錯也是有的。
”
這話一說,宋玉枝是驚地連反問都忘記了。
“你也不知道這個?
”霍繁星猛地止住話頭,“去歲臘月前我從父親口中得知這消息,就已經告訴了宋姐姐。
她怎麼會……”
在宋玉錦的描述裡,宋家其他人可是一點錯處沒有,還十分大度地包容着離經叛道、目無尊長的宋玉枝,等待着她“浪子回頭”。
可真要如她所說,那宋玉錦成婚這種事怎麼會不通知宋玉枝這堂妹?
甚至連诏令的事情都未曾提前知會她!
暫且來不及去想更多,霍繁星立刻問她:“你多大了?
”
“十六。
但是還有半年就……”
“這個诏令……不大方便細說。
總之成不成的,也就是正月裡的事情了。
你先心裡做好準備,半年時間應該夠尋一門好親事了。
”
霍繁星心裡也亂糟糟的,說完沒多久就告辭離開。
宋玉枝心裡更是七上八下,五味雜陳。
上輩子還在現代的時候,宋玉枝看過一些資料。
曆史上有些朝代為了拉高生育率,确實會強制要求适齡男女婚配。
漢朝時期,十五至三十歲的未嫁女子每年都要被罰款六百錢。
那會兒普通百姓一年要上交的人頭稅也不過一百二十錢。
六百錢在當時夠買七百斤糧食了!
到了晉朝,根據《晉書·武帝紀》記載,“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意思是如果女子到了十七歲,父母不把女兒出嫁,朝廷就會給這個女子匹配個男子,逼其出嫁。
後頭很多朝代大多也有類似的規定。
不過是每個朝代設置的年齡“紅線”不大一樣,措施也不盡相同。
宋玉枝穿越的這大楚朝是個藍星曆史上沒有的朝代,原先并沒有這種規定。
窮苦人家的女孩才會早早成家,高門大戶的女孩子留到十八九再婚配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朝廷真的頒布了這“催婚令”……
從曆史角度上不足以讓人稱奇道怪。
但作為這朝代中的普通女子來說,絕對是一樁大事!
也難怪宋玉錦急着出嫁,更難怪去歲臘八粥會,霍老夫人那般不留情面地晾着她,宋玉錦都沒敢在人前展露出任何不滿。
兩人遇上了,宋玉錦更是如臨大敵,生怕讓旁人知道二人是堂姐妹的關系。
想來那會兒正是她說親的關鍵時刻,上趕着貼上霍家,也是為了擡高身份。
宋玉枝懷着心事進了家門,擡眼就見到了同樣面色複雜的周氏。
母女倆打了個照面,周氏努力擠出一個勉強的笑,“在屋裡聽着門外隐隐有說話聲,本想出來瞧瞧的……”
至于為何後頭沒有出門去。
自然是因為從霍繁星口中聽到了催婚令的消息,太過驚訝而愣在了原地。
“娘聽到了?
”宋玉枝挽上周氏的胳膊進了屋。
宋知遠出門去和小夥伴玩了,并不在家裡。
隻母女倆說貼心話。
“娘也别太操心。
”宋玉枝想了想說,“畢竟現下還隻是他們那些官員才知道的消息,未曾對外公布,未必真的就頒布了。
而且就算真頒布了,也不知道朝廷定的‘懲罰’是啥。
若隻是罰錢……”
隻是罰錢也挺糟糕的,畢竟自家現下仍然稱不上富裕。
但銀錢多少還是能掙到的,若是晉朝那種随意給人配婚的,才真叫一個糟糕!
所以盡管宋玉枝很想寬慰母親一二,一時間也找不到合适的說辭。
母女倆也隻能盼着是消息有誤。
*
隔了一天,趙大娘過了來。
宋玉枝正好又接了個家附近的上門燒菜的訂單出門去了。
趙大娘便喜笑顔開地把打聽來的好消息告訴周氏。
“碼頭那邊的固定攤位不好找,大多都是人家常做的。
前頭一連問了好幾家,都沒有轉讓的意向。
今兒個也是巧了,居然有一家地方不大,但市口不錯的願意轉讓。
轉讓費隻要二兩銀子,後頭一個月給衙門交一兩半的租子!
”
宋玉枝既然相托趙大娘打聽這方面的消息,自然也給她透過底,說了手頭大概有多少活錢可用。
轉讓費加上租子一共三兩半,完全在宋玉枝可接受的範圍内!
甚至還能餘幾百文活錢來周轉,不至于連個置辦食材的銀錢都沒有。
趙大娘可不是幫宋玉枝高興?
周氏聽了卻隻是露出個勉強苦澀的笑。
趙大娘見了收起了笑,認真的詢問起發生了什麼事?
周氏在女兒面前還得強裝鎮定,對着比自己年長又不是外人的趙大娘,終于是忍不住流起淚來,原原本本地把那催婚令的事情說了出來。
消息自然不算什麼好消息,但趙大娘還是松了口氣,道:“我還當是我不在的時候,你們讓壞人欺負了。
若是這催婚令,妹子先别急。
就算真的頒布了,那咱們枝枝也還有些日子才滿十七。
她那樣的人品容貌,難道還愁沒個好人家?
”
這話說完,周氏眼淚淌的更厲害了。
她的枝枝現在再不癡傻,不隻伶俐,更還有過人的手藝傍身。
可偏自家還是罪籍!
即便是先用十兩銀子把女兒的戶籍解決了,可女兒還有個罪籍的親娘和弟弟。
條件好的人家說親,不說查人祖宗三代,總歸得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了才能談婚論嫁。
不到半年的時間,哪裡去尋到不在乎這些的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