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弘深繼續勸道:“父皇就别掙紮了,您禅位,損失最小。
”
“若是真讓我逼宮謀反,不小心傷了您的寵妃,幼子,就不好了。
”
“咱們父子商議好,朝廷的損失也能降到最低。
”
宣德帝臉色變了又變,知道宋弘深是在威脅他。
宋弘深又道:“父皇,兒臣已經命人收拾好了西山腳下的行宮。
”
“往後父皇可以帶着後妃,幼子,還有太清宮的那些道士,住到那邊。
”
“吃穿用度,都跟在宮裡一樣。
父皇有什麼要求,也盡管吩咐底下的人。
”
宣德帝知道,宋弘深這是要軟禁他。
“朕是不是該感謝你,沒殺了朕。
”他冷笑着又問道。
宋弘深嗤笑了一聲,“按理說,我确實該給我母妃報仇。
但是大逆不道的事,我不想做。
”
聽宋弘深提起先皇後,宣德帝又來了精神。
“朕對你母後不薄,她的死是意外。
”
“你要怪也該怪忠義王,若不是他接你母後出宮,你母後有宮裡的太醫照看,可能還不會死。
”
宋弘深像聽了什麼天大的笑話一般,“你是不是到現在還覺得,對我母後情深義重?
”
“可當年若不是你誤會她,羞辱她,她怎麼會出宮。
”
“這麼多年,你裝的一副情深的樣子。
就連睡女人,都要睡跟我母後樣貌相似的。
”
“可你就沒想過,若是母後在天有靈,看見這一幕會不會覺得惡心?
”
“明明你自己貪戀美色,還偏要拿我母後說事。
”
有一瞬間,宣德帝像是洩了氣一般。
他怔愣地聽着宋弘深的話,他明明最愛的就是紫凝。
見他不肯寫,宋弘深直接吩咐人拿了寫好的诏書。
當着他的面,蓋了印。
所以說這禅位他同不同意,也不重要。
禅位诏書拿好後,宋弘深吩咐身邊侍衛,“恭送太上皇去西山腳下的别院,不得出差池。
”
“是,殿下。
”
底下的人押着宣德帝和胡公公離開後,宋弘深對沈之修道:“老師,後面的事還得辛苦您。
”
沈之修點點頭,“臣定當竭盡全力。
”
之後就是召集文武百官進宮,這步是最重要的。
文武官員上了乾陽殿,皆是面面相觑。
不知道這下午上朝,是為了什麼。
沈之修站在文武官員之首,等到衆人都站好之後,他擡腳走到大殿中間,面朝衆大臣。
“皇上有旨。
”
這一聲出口,文武百官和太子都跪在了地上。
沈之修打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
朕在位二十餘載,仰賴祖宗庇佑,國泰民安。
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國之根本,選賢于能。
太子德才兼備,堪當大任,今朕決定禅位于太子。
欽此!
”
“太子殿下,接旨吧。
”
衆臣還沒反應過來,宋弘深就已經開口拒絕了,“不可,父皇正值春秋鼎盛,兒臣怕難當大任。
”
他不能直接就接下旨意,一定要推讓一番才行。
沈之修開口說道:“殿下,陛下已經出宮去西山别院了。
殿下若是能勵精圖治,讓大周更上一層樓,也算是對得起陛下一片苦心。
”
說着,沈之修揚聲道:“請殿下接旨。
”
朝臣中,有太子一脈官員,齊聲道:“請太子殿下接旨。
”
最後,宋弘深三推三讓,才算接下旨意。
宋弘深接過聖旨,遞給了身後的劉保,然後說道:“諸位都起身吧。
”
内閣次輔張忠良上前問道:“殿下,陛下怎麼忽然就禅位了,之前沒聽陛下提起。
”
“陛下禅位,為何不當衆說?
”
張忠良心裡狐疑,到底是禅位,還是太子逼宮?
但是他這麼想,卻不敢這麼說,隻能試探地問。
靖遠侯卻不管不顧,上前問道:“殿下,臣以為陛下不可能禅位。
這诏書當真是陛下所寫麼?
可否讓臣等看看?
”
顯然,靖遠侯還當自己是國丈呢。
可宣德帝慣着他,宋弘深卻不慣着,且早就看他不順眼了。
“靖遠侯覺得不對,大可以親自去西山行宮面見父皇。
”
“張大人也覺得不對麼?
要不要本宮送你去行宮?
”宋弘深冷眼看向張忠良,毫不掩飾冷戾的神色。
張忠良忙道:“臣不敢,臣以為殿下登基是衆望所歸。
”
他看明白了宋弘深的意思,若是他會做人,還能落下個善終。
若是不會做人,下場就不好說了。
禮部尚書見狀,上前說道:“既然陛下已經禅位了,那國不可一日無君,臣請殿下選吉日登基。
”
之後衆朝臣再次跪下,請太子殿下登基。
第710章 緻仕(大結局1)
宋弘深下旨,禮部按照規矩準備登基事宜。
登基那日,同時舉辦蘇芷蘭的封後大典。
後宮嫔妃,則在三日内,都送去西山行宮。
有朝臣提起皇上登基後,該選妃的事。
宋弘深沉聲道:“太子妃已經有孕,本宮不打算再大肆選妃。
”
“這件事無需再議,你們把心思放在朝政上,不必盯着本宮的後宮。
”
他初登基,正是亮出手段震懾群臣的時候。
這時候誰也不敢太過放肆,便都閉嘴不再提起。
皇上禅位,太子登基的消息,很快就昭告天下。
蘇清妤聽到這消息的時候,松了口氣。
起碼往後很長一段時間,沈家都能過太平日子了。
三日後,太子登基,改年号為永平。
這一年,為永平元年。
宋弘深登基後,先是鏟平姜家一黨。
之後勵精圖治,免賦稅,重農業,打通海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