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空間小農女:帶着全家去逃荒

第283章大姑一家

   葉奶奶老人家睡眠淺,一向起的很早。

   給家裡兩個男丁煮了早飯,等他們吃完去地裡種紅薯的時候,就回屋歇着了。

   竟無一人發現來院子裡的幾人。

   恰好在廚房的李秀蘭端着一盆水往外倒,被果樹旁幾人吓了一跳,木盆差點掉了。

   “錢叔你們幾人這是在做啥嘞?
說話不出聲很吓人的!

   李秀蘭後怕的拍着胸膛,剛才着實被吓到了。

   錢伯山搓搓手,曬着黝黑的臉龐的淳樸的笑了:“大郎媳婦兒,我們這不是聽說蓁蓁要教人種果樹呢?
連忙趕了過來。

   你家院子裡這果樹長得真好,一點蛀蟲都沒有,看看上頭都沒蟲疤,花開的也大,秋天結果肯定不少。

   說的那叫一個激動。

   “等下。
”李秀蘭聽的頭疼,她對果樹種植這事兒一竅不通,還是請專業的人來。

   “蓁蓁,快點起床來,幾個叔叔伯伯都來找你了,還賴在床上不起床呢?

   葉蓁蓁聽到聲音,揉了揉腫脹的眼睛,打了個哈切。

   昨晚她在寫種植手冊,把适合嫁接的樹種都給花了出來,以後也方便村裡人用,總不能每一回都跑來問她。

   這一寫就上頭了,跟寫書似的,以前當研究員的時候,就幻想啥時候自己能出本書,沒想到來古代實現了。

   就是這過程曲折了點。

   有點作弊的嫌疑,但文抄公這事兒,穿越者有少幹的嗎?

   再說了她抄的也不是文學名著,抄的生物知識,給大家傳播經驗用的。

   所以借用一下不為過!

   葉蓁蓁默默安慰自己,這不算剽竊科研成果,不然心裡有負罪感。

   “來了!

   噔噔噔的下床,穿上鞋子,春天來了,天氣也變暖和了。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但入了春又熱的快,往年四月份才穿薄棉襖,今年三月份就穿上了。

   溫度着實升的太快了。

   “錢叔,是你們幾個來了?

   葉蓁蓁笑着問道,她也猜到了是他們幾個。

   今天來葉家的都是本來之前就種果樹的村民,尤其是錢伯山,家裡也算富農了,租了小半個山頭在種果樹。

   之前葉蓁蓁還去他家賣過梅子、李子,為人特别剛正,還喜歡給她優惠,賣的果子品質也很好。

   擱現代肯定是個種植大戶。

   “是啊,我這種果樹種習慣了,老早就盯上你家的幾棵樹了,這不,沒好意思開口問。

   錢伯山今年快四十,四四方方的國字臉,他家暖棚就蓋了半畝地,還是不想忘了老本行,将時間更多的花在種果樹上頭。

   “今日正好,我給你們露一手,以後要是誰來問。
你們直接交給他就好了,也省的再來找我。

   葉蓁蓁大方的說,從院子拎出一個小樹苗,這嫁接的苗一般都是砧木,抗寒,而且不容易犯蟲害。

   嫁接的手法也很多,有T字形嫁接,芽接,還有插皮接法。

   這方法多了要分具體的果樹來選用。

   像桃樹苗就可以用T字形嫁接,嫁接完用布條緊緊捆住。

   “錢叔,用的布條一定要是針腳特别密的,最好一點都不能透氣,用皮的也行。

   現代都是用塑料膜,古代沒這玩意兒,隻能教村民用其他的。

   幾個人紛紛點頭,像聽話的學生。

   葉蓁蓁事無巨細講完了所有的嫁接方法,嘴都說幹了,還讓幾個人上手試一下。

   這嫁接靠的是熟能生巧,練的多了,自然就摸出門道了。

   錢伯山接過小刀,開始拿起砧木試,這一上手感覺确實不一樣,要控制好力度,不然太用力,這芽兒都削透,太輕,以後長不起來,容易斷。

   留下圖冊給大家夥幹,理論知識講完了,剩下的事就隻能靠自個兒練了。

   住在附近的田家人探出腦袋,看到葉蓁蓁院子裡的人,多嘴問道:“蓁蓁,你們在幹啥呢?

   “田大哥,我教錢叔他們種果樹呢!

   種果樹?

   田雨好奇的張望,從家裡跑出來,看他們嫁接果樹。

   葉蓁蓁奇怪的問:“田大哥,你今日沒去下田嗎?

   “田都種完了,全都拿去種了紅薯,蓁蓁,你說我家也能種出那麼高的産量嗎?

   田雨沒忍住,他都不奢求畝産五千斤,沒有一半,家裡人就能開心瘋了。

   這可是糧食啊,一年種的都夠吃好幾年了。

   隻有填飽了肚子,才有功夫想别的。

   “估計沒那麼高,你家的地要是肥點,也差不到哪裡去。

   葉蓁蓁說道。

   這就好,田雨樂呵的想。

   田家是跟着一起從榕州來中州的,就住在葉家隔壁兩家,他們這群從榕州來的人關系都挺好的。

   連之前在流放路上作妖的老太婆,都特别敬佩葉家。

   沒事也不出來,老老實實種他們的田,然後跟在葉家屁股後頭也能混點錢賺。

   不過,壞事可是不敢幹了。
他們私底下都當葉家是神仙轉世,生怕惹怒了天神老爺,遭報應。

   也省的葉蓁蓁花時間去收拾他們了。

   “蓁蓁,你家就沒想過回榕州去把親人接過來嗎?

   田雨嘗試的問了一下。

   他家還有不少親戚留在榕州的,比如像他大伯,分家了沒有一起跟來,還有外祖母一家。

   家裡長輩想把親人都聚一起,現在也賺了點錢,把人接回來反而是好處。

   因為葉蓁蓁教他們的東西,他們不敢外傳,但是又怕家裡人過得不好,畢竟有血緣關系,就尋思把人接回來。

   “我家在榕州隻剩下大姑一家了,之前給他們在寫過信,但是不肯來,一是怕路途遙遠,到時候遇上悍匪咋辦?
二是怕花銀子,跟她說家裡有錢,她也不信,生怕過來連累我們。

   這事兒就這麼拖着,你家這是要把人接回來了?

   葉蓁蓁問道。

   田雨點頭:“我們走水路,從榕州去揚州坐船,這時間一下子就節省了。
就是船票挺貴的,這不家裡賺了點才有餘銀把人接回來。

   這話提醒了葉蓁蓁,對啊,她怎麼忘了可以走水路呢?

   把大姑一家接回來也好,省的葉奶奶天天念叨,一家血脈總得在一起才好。

   再說了,大姑以前幫了他家那麼多回,總得報答回去。

   記得大姑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榕州海事發達,但是因為地勢原因,山太多了,除了港口的人家以外,其他人都窮的很。

   不然,葉家也不至于賣身當軍戶來中州了。

   有這麼個注意,葉蓁蓁打算找老娘他們商量一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