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農門團寵:家有萌寶小錦鯉/撿了錦鯉妹妹後,他全家都旺了

   譚大媽将小七月和小六斤抱起,放在椅子上,給他們一人盛了一碗小米粥,笑道:“今個啊,是我們最後一天在這個竈房裡吃飯了。

   譚四文一驚,忙擡頭說道:“娘,這屋子是要拆了嗎?

   這屋子雖然他們才住了一年,但是這屋子裡承載了他們一年的歡聲笑語,要說真的拆,他們還有些舍不得。

   譚五貫也擡頭看着她,一雙水汪汪的眼睛,等着答案。

   譚大媽笑道:“别怕别怕,這三間舊房子啊,我們準備用來做醬菜坊,以後專門做醬菜。

   譚四文和譚五貫聽着,一下反應不過是怎麼回事。

   他們身旁的譚三元喝了一口粥,慢悠悠道:“這是好事,以後我們家有醬菜坊了。

   譚四文和譚五貫聽着三哥說是好事,忙回神,笑道:“那行,那行,不過娘,我們以後在哪裡吃飯呢?

   譚大媽笑盈盈回道:“以後就在我們新宅子的堂屋裡。

   新宅子的堂屋又寬又亮堂,比這小竈房好許多。

   兩孩子也沒糾結了,點了點頭,繼續吃着碗裡的粥。

   接下來的日子裡,譚大媽和譚老爹忙了起來。

   除了每天菜地裡的事,他們還要準備醬菜坊和譚一兩的婚事。

   二人天蒙蒙亮就要起chuáng,到了夜裡星月挂滿才能睡。

   這樣忙了十來天,小小的醬菜坊就有了初步的模樣。

   原來單邊的竈台,變成了雙鍋的大竈台。

   原來的小案闆,變成了一個兩個大案闆。

   原來吃飯的四角桌,變成了兩張大長桌。

   不僅如此,譚老爹還把原來的泥地鋪上的石頭,整個屋子瞧着gān淨了不少。

   第331章 準備送去學堂

   小七月和小六斤看着這煥然一新的三間小房,歡喜地沖了進去,兩個人在裡面你追我打,轉了好幾圈,流了一身的汗才出來。

   譚大媽連忙朝他們喚道:“小七月,小六斤,快出來,娘要去做飯了。

   若是以前她就把兩孩子放在這裡玩,她去做飯了,可自從尤婆婆那事後,她就不敢了,一定要讓兩孩子在她的視線範圍内。

   小七月和小六斤聽着喊聲,像兩個小兔子一樣,活蹦亂跑跑過來,一人抱一個譚大媽的大腿,露出兩雙天真清澈的眼睛,“娘,我們可以再玩會兒嗎?

   “是啊,娘,我們再玩會兒吧。

   兩孩子就是個機靈鬼,年紀不大,學起大人說來,一個比一個像。

   譚大媽最受不了他們兩小奶音,心一下軟了下來,發現一直将這兩孩子拴在自己的腰上也不好。

   想來想去之後,她蹲下來朝他們問道:“小七月,小六斤,你們想去學堂嗎?

   小七月眸子一閃,忙笑道:“想去。

   小六斤懵懵懂懂,一臉認真道:“娘,學堂是什麼?

   譚大媽一時也不知道怎麼解釋,腦瓜子一轉,笑道:“學堂啊,就是你三哥四哥他們去的地方。

   小六斤一聽有三哥四哥在,頓時欣喜道:“去,去,小六斤想去。

   譚大媽摸了摸他們倆的頭,笑道:“那行,明個起,你們就跟着三哥他們一道去學堂。

   這村子裡的學堂,是俞先生辦的,他家早年有些積蓄,教書育人權當是做善事,不僅銀子收得少,還會給一些窮人家的孩子提供筆墨,提供的雖然不多,但是也夠用。

   老譚家這幾個孩子剛去學堂,也算是受了他的恩。

   封平村的孩子不多,但是大的小的都有。

   最小的大概是五歲左右。

   譚四文和譚五貫就是五歲左右進的學堂。

   不過也有一小部分的例外,那就是兩歲多到五歲之間的孩子。

   俞先生也會收一些聰慧的小童來學堂,不過村子裡的人甯願讓孩子滿山跑,也不會送去。

   譚大媽原本也是不想送,但是這些天實在是太忙了,她又不放心兩孩子到處跑。

   gān脆想送過去幾天,讓三元看着點。

   等着譚一兩的婚事辦完,就不再送去了。

   譚老爹聽她說了此事之後,還有些不願意,覺得兩孩子太小了,正是亂跑亂爬的時候,給俞先生添麻煩就不好了。

   譚大媽覺得也有些道理,就将此事給算了。

   但是兩孩子剛剛才興奮着,哪有那麼容易就算了。

   等着譚大媽正在做飯的時候。

   小七月帶着小六斤,偷偷去了學堂。

   學堂裡,俞先生正教着書。

   台下十多個參差不齊的孩子正聽着課。

   小七月探出頭朝裡瞅了一眼,沒見着譚三元,有些失落,随後拉着小六斤,爬上高高的門檻翻了過去。

   正在講課的俞先生正巧瞧見了,他認得兩孩子,忙放下書笑道:“小七月,小六斤,你們怎麼來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