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第233章 收獲39400噸

  不比耕地的時候可以用畜力來拉動鋼犁,這個時代收獲的時候真的全是依靠人力的。

  而且最好是快速收獲,然後把小麥裝好避免下雨浸水發芽,然後還要找地方曬,全是人力勞作。

  因此延壽教的所有人力都投入到了這一場秋收之中,就連脫産的教兵也一起上陣幫忙運輸糧食

  此時正是高溫高熱的時候,麥地裡幾乎沒有遮陽的地方,因此大家在清晨就開始收割,不論是延壽教的教衆還是村民們,都是天不亮就開始幹活了。

  翻天鹞的俘虜們也一樣要下地幹活。

  他們彎腰弓着身子,左手抓住成熟的麥稈,右手把鋒利的鋼鐮刀深入到麥稈根部,鐮刀用力一拉,呲啦一聲麥子就被割掉了。

  然後左手抓住割掉的麥稈,輕輕地放到地上,然後重複以上的動作一遍又一遍,成百次後才會直起腰來擦擦汗,活動一下腰部。

  這次秋收真正是全延壽教齊上陣的一次大活。

  周宇也很興奮,這是他的第一筆“收入”,意義非凡。
因此他四處統籌組織,解決各處可能出現的問題,主要就是保障後勤。

  秋收的時候人人三餐,下地的主力幹活之中還有高糖份的飲食補充,為的就是有力氣幹活。

  之前囤積下來的一些肉、蛋、糖類等物資,在這一次的秋收之中消耗殆盡。

  延壽教在冕州8個縣的田地中,九陽縣和曲陽縣的小麥播種面積最大,都超過了2千頃。
而其餘4縣在1千頃以上,地陽縣和上陽縣不到1千頃。

  8縣合計小麥播種超過萬頃。

  這其中有一些是将地交給延壽教種,但是地還是屬于教徒自己的田地;以及佃種地主的田地将來付給他們錢的佃租田。

  如果是普通麥種,萬頃小麥的産量粗略估計可以給成年人吃一年。

  雖然延壽教有不少田地是剛剛開荒的,産量沒有辦法達到最高。
但畢竟使用的是高綜合麥種,它抵抗住了各種剛開荒田地的不良因素,它們和野草争水、争肥的能力很強。

  因此在延壽教的施肥、澆灌和除草工作後,高綜合麥種的産量仍舊趕上了普通麥種在正常氣候下的産量,也就是120斤左右。

  如果是成熟的田地,也是正常氣候而不是如今的微旱狀态,高綜合麥種可以達到150或160斤的産量。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秋收中延壽教進行着收割、晾曬、脫粒、畜力石磙碾壓、稭稈麥粒的分離、麥粒揚塵、把麥粒裝起來儲存的一套流程。

  因為延壽教的所有土地都是教産,因此根本不用分誰家誰家,全成了簡單的流水作業。

  鋼鐮刀鋒利好用,割起麥子來省力許多。
而且因為有計算機安排好了工作量,大家隻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内完成規定的工作量,就可以保證整個流水作業進行下去,不用哪個地方做得快,哪個環節又閑着不動浪費時間。

  完成了指定工作量的人就可以休息吃東西喝鹽水了,大家不需要透支體力導緻體力下降後工作效率降低,做的時間又長做的事又少還不如休息算了。

  正好老天也沒有下雨的迹象,一切都很順利。

  最終延壽教在冕州所有的地一共收獲了餘噸的小麥,可供10萬人吃一年。

  但這隻是收入并不是利潤,朝廷的稅是要交的。
每畝地的田賦還分上田中田下田,田賦還不同。

  可是這種上中下看看就算了,一些上田愣是被地主們勾結胥吏改成了中田或者下田,而有些貧民家裡的下田,卻能被胥吏改成中田,中田改成上田,讓他們多繳田賦。

  因此說按田裡的産出來按比例交糧食是做不到的,隻能按照這種規定好的等級交糧。

  好在延壽教大多數都是剛開荒的田,可以免田賦一年,半田賦兩年。

  這種也是先給你甜頭,讓你放心開荒,隻要登記上了,今後總有讓你交稅的時候。
因此許多地主家都是偷偷開荒,隐匿自己新開的田,壓根不登記的。

  延壽教卻不做這種事。
周宇還是知道一個穩定的國家對自己的種田事業絕對是正面幫助的,哪怕他要收重稅,也比天下大亂來的好。

  他不應該不想着交稅,而應該盡量提高産量,然後讓每畝地維持在下田的程度,不允許那些胥吏看到田地裡的産量高就把自己的田地弄成上田。

  這樣他既繳了稅,稅收也是合理的。

  田賦大約是上田19.2斤小麥,中田14.4斤小麥,下田9.6斤小麥,看起來好像還好,稅不算太重是吧?

  但事實上還要交錢,繳納各種雜稅。
每戶不是按照人頭交錢,而是按照每畝地交人頭稅,1畝地要再繳20文錢。

  1頃地就是整整1貫錢。

  這還隻是正常的、和平的年頭。
遇到戰争,還會加稅,加稅多了還要預收明年後年甚至十幾年後的稅。
攤派就更不用說了,為了國家打赢外仗,必須繳。

  為什麼冕州這裡的普通農民不用繳攤派?
其實隻是因為很難收上來,那幹脆就壓榨地主,讓地主再從農民身上弄錢補回去。

  因此某種意義上,普通的農民其實也繳了攤派。

  農民如果沒有積蓄,在收獲的時節就必須賣糧籌錢,而這時候的購糧價都是暴跌的。
為了繳上人頭稅,說不定就要賣出去1石糧。

  在這種時刻,也是地主再次盤剝農民的時刻,他們會讓農民把糧賣給他們,恐吓他們糧商那兒的糧價比自己更低,還會被他們騙,把糧背過去還會被人搶了等等。

  有膽小的農民把糧賣給他們的話,他們還會把從農民手裡收上來的糧囤積起來,等到購糧價高一些之後再賣給糧商,謀取利潤。

  因此,延壽教趁此機會将糧店的購糧價穩定在300文1石,而且不用背着糧往城裡趕,直接在村鋪就可以賣。

  但是糧換鹽的價錢當然也降低到了600文,不然還按1200文的高糧價來換鹽,那得被套走多少鹽呢。

  延壽教300文1石的收糧價格讓地主們都很無奈,他們想盤剝農民也得把糧價壓到200文1石甚至更低。

  如果是300文1石的糧,沒什麼賺頭。

  為什麼無奈呢,因為天還是有點旱,冕州的田地産量并不理想,比往年少了小兩成,糧價貴一點是正常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