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延壽教入九陽
連東雲顯然對自己能從翻天鹞的賊窩裡逃命出來,還能回到九陽城裡給自己揚名十分得意。
有種自己經曆如此傳奇,人生必然也會不凡的感覺。
此時見趙鵬催自己,面上恭敬,心裡卻在鄙夷:待我将來當上知州,定要讓你這武夫給我敬酒賠罪,哼。
“趙将軍莫急。
那一夜之後想必您也知道了延壽教勢力之大,行事之跋扈。
可那與我接下來要說的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
衆人視線都集中到連東雲的臉上,隻聽他說:
“延壽教販賣私鹽,且替翻天鹞銷贓。
作為回報,翻天鹞抓到的九陽人,都賣給了延壽教。
延壽教收下這些人為教徒後,将他們日日操練,造出了一支隻效忠于他們教主,悍不畏死的死士之軍!
”
衆人一聽,有的人面色煞白:“難道翻天鹞還沒除去,這曲陽縣裡又要出個邪教鬧叛亂?
”
趙鵬趕緊維護延壽教:“諸位想多了,今日延壽教痛擊翻天鹞賊兵,是我親眼所見。
流寇屍枕遍野,做不得假。
”
有人說:“若是如此,必是這兩方分贓不均,此次延壽教趁機下手?
”
連東雲說道:“延壽教已有教衆數萬,實力深不可測,一個曲陽縣早就裝不下他們了。
我猜延壽教必會擴張勢力,而卧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他們對翻天鹞動手定是厭惡翻天鹞動了他們預定的地盤。
”
令泰清聽到一個教派竟然把自己的冕州當成他們的地盤,心裡不舒服。
問趙鵬道:
“趙将軍覺得延壽教實力如何?
”
趙鵬說:“我聽說這延壽教創教至今不足3月,已是這種規模實力,怕是底蘊深厚的教派才能辦得到吧?
”
大家也覺得一個新創的教派3個月能有這種聲勢,說他們白手起家誰會信。
背後肯定有人力、财力支援。
可趙鵬這麼一說,令泰清原本想出手削弱甚至拔起延壽教的心又淡了。
人的位置越高,考慮的事情越多。
這延壽教目前看起來并無殘民舉動,連東雲也說對方皆是以利誘流民、貧民乞丐等加入,在民間聲譽極好。
比起在曲陽縣一待就是11天不動彈,鬧得一堆人給自己寫信告狀的趙鵬官軍,令泰清甯可選擇延壽教。
不妨看看對方教主态度如何,若是可以受自己驅使,也不是不行……
趙鵬的聲音打斷了令泰清的思緒:“知州大人,我的部下還在城外。
現在誤會已經解開,可否開門讓他們入城了?
”
令泰清想起了那些來自曲陽縣控訴被官兵騷擾的信件,心說趙将軍你根本不知道城内情形。
你自己在曲陽縣逍遙這麼多天,九陽城裡糧食将斷,怎麼還敢放你那些驕兵悍将進來。
今天下午趁着你們交戰都放出去一批願意離城的人了。
否則令泰清也怕他們餓到沒辦法的時候,城内會發生内亂。
因此他搖頭拒絕了:“趙将軍可帶你的親信通過吊籃進城,您的部下就在城外休息吧。
就不要入城了。
”
趙鵬據理力争,但令泰清态度堅決,而且有人偷偷告訴他九陽城内狀況不穩,官兵進城隻會引發事件。
趙鵬也怒道自己千裡迢迢來九陽縣除賊,結果勝了之後官兵還不能進城,自己麾下的兵到時候也會和自己鬧的。
最後雙方妥協,明天白天開城了以後,官兵們不許拿兵刃進城。
可以帶錢進城消費,不許吃霸王餐,嫖霸王雞,如果違反,趙鵬必須公允處置,否則知州大人會出手。
趙鵬隻能同意,出城和手下們說了之後,人人哀歎,都說還不如和延壽教在一起住一晚上呢。
好在他們押的俘虜多,逼着翻天鹞的俘虜紮營做事,算是省了些力氣。
然後半夜翻天鹞的俘虜突然暴動跑了大半,不敢在黑暗裡打着火把追俘虜的官兵們灰頭土臉。
趙鵬丢臉至極,令泰清聽到這個消息也是十分無語。
好不容易抓到的俘虜,好不容易得的功勞,現在沒了一大半。
11月18日,原本晚上被壓下來的,翻天鹞被打敗的消息開始傳播,九陽城陷入過節一樣的情緒裡。
官兵們總算能進城,也把剩下的翻天鹞俘虜送進城裡的大牢。
結果大牢裡關滿了人甚至沒地方關翻天鹞的俘虜,所以幹脆放了一批人。
九陽城終于開門了,原本避難進城裡的人開始往家裡跑,不管有人說可能還有散落的流寇殘留,執意想回家看看。
被翻天鹞肆虐的鄉村一片狼藉,還有一些沒被翻天鹞殺掉的人活着。
翻天鹞逃走的騎兵在臨走前燒掉了一個村子,裡面有他們帶不走的糧草。
唯一幸運的是糧草沒有全部燒光,還留下了一些。
延壽教一邊派兵清理村莊,幫忙收殓了村裡的屍體,給還活着的人留下吃的,告訴他們要是過不下去就去曲陽縣找延壽教入教。
延壽教在11月21日才撤回曲陽縣。
九陽城裡的人都知道這幾天有延壽教在縣内活動,但觀察之後也都無話可說。
延壽教做着收殓屍體燒掉或下葬的事。
還把之前編入延壽教的九陽人放回了自己的家。
當然這些九陽人依舊是延壽教的教徒。
他們将在每個村組起隊伍,然後以延壽教教徒的身份為延壽教工作,換取一日兩餐活下來。
這似乎像是一個教在往陌生的土地裡撒種子,将來這片土裡将會長出什麼大家心裡都有數。
但既然能讓慘遭肆虐的九陽縣盡快恢複,許多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畢竟如果村民們回來餓得嗷嗷叫,你令泰清倒是拿糧食出來赈濟啊。
有延壽教辦了事,給你知州大人減輕了負擔,就乖乖當做看不到延壽教在九陽縣的滲透,大家相安無事。
延壽教将逃到曲陽縣的九陽人盡量都收為延壽教教徒,然後放回了九陽縣他們自己的村子裡。
有自己财産的當然繼承财産,沒有自己财産的就編入當地的駐村隊伍。
以延壽教的名義,比照曲陽縣的例子來佃種各村地主的田地。
佃種契約達成後,延壽教派了一些隊伍過來駐村幫助照顧田地,播種占豆。
原本沒有糧食而不得不和地主借貸糧食來過日子的村民們現在有了另一個選擇,就是加入延壽教工作換一日兩餐。
比起借貸,所有人都明白這是更好的一條路,用力氣換免費的飯吃,就算地主給他們借糧不要利息也完全沒法比。
延壽教的勢力随着逃到外地的九陽人逐漸回歸,失去了大部分财産的他們紛紛學别人加入延壽教。
延壽教随着鄉村元氣一點點地恢複,開始牢牢地在九陽縣的土地上盤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