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第706章 對付地主的一些小手段

  陸陸續續還是有地主中的蠢貨選擇對抗,然後全都被抄家分田了。

  如果朝廷把人抄家之後什麼都拿走,那社會輿論肯定爆炸,覺得朝廷做事做絕。就算不敢當面說,這種言論也不敢傳播到周宇的耳朵裡,但私下肯定要罵的。

  雖然抄的不是自己家而是地主家,但貧民們也會害怕如此冷酷的官府下,他們也會遇到這種無力反抗的事情。

  可是把地主的田分給本村人,那就完全不一樣了,百姓之中隻有叫好的聲音。就算屁股坐在地主階級一邊的人此時也不敢出聲,因為那些都是敢反抗官府的。他們敢開口,成分就有點複雜了,萬一被告密……安全第一,還是閉嘴的好。

  田地作為這個時代毫無争議的第一重要生産資料,被大明朝廷“慷地主們的他人之慨”分給本村村民,他們為了能守住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立刻一屁股牢牢坐到了官府這邊。

  而且因為這份“共同利益”隐隐團結了起來,主動向延壽教靠攏不說,還密切注意有沒有地主想要把分給他們的田又奪回去,進行嚴防死守。

  這麼嚣張敢和官府掰手腕的蠢貨地主,一般都是在當地傳承了許多代,早就完成了大量兼并,成為勢力最大最有錢的當地地頭蛇。

  興漢的當地官員因為需要仰仗他們出力,所以對他們也是捧着,這才讓他們愈發膨脹。等傳承到個隻會吃喝玩樂,腦子不好使的家主時,還把大明朝廷當成過去的朝廷,覺得要仰仗他們。這才不遵朝廷的命令,拒不把伺候他們玩樂,沒有實際工作的幫閑交出去。

  直到明軍過來抄家他們還敢發動人手對抗,被狠揍一番想投降的時候已經晚了。

  因此這些人的家産和田地都很肥,甚至多的地主家田地有幾萬頃。

  分到當地佃戶、村民手裡,真的是一下子就能多出上萬戶家庭全力支持朝廷,支持延壽教。原本比較封閉的鄉村環境一下子就打開了。

  延壽教給他們做工作,指導他們做事,他們也都很信任,覺得人家延壽教都給自己分田了,肯定不會害自己。

  雖然其他地方依舊比較閉塞,但隻要一些地方打開了局面,他們的生活過得好了,就會成為榜樣。

  其實所有地主都是想要狗腿子、護院、幫閑的,隻是現在朝廷要求你給這些人一個正式的編制,然後定下多少工錢。平時給人家吃喝然後賞幾個錢,對不起不算,對方仍然是遊手好閑的閑散人員,必須找個工作做着,或者官府幫他們找個事做。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人想要裝瘋賣傻躲過去,直接被逮走。又瘋又傻是吧,關起來養着你,沒有自由但是給你飯吃,看你能裝多久。

  一些地主真的給他們的幫閑弄了份“正式工作”,真的讓他們“就業”了。結果轉頭朝廷就下了一個私人服務人員最低工資和私人服務稅。

  簡單就是說所有要雇傭傭人、仆人的,除非是人身附庸關系,對方的人身自由都屬于你,否則凡是雇傭的,都得給最低工資以及繳一筆十分之一的稅。

  過去遺留的家養仆人制度得慢慢改正,沒辦法一蹴而就地扭轉過來,所以先在雇傭人手上下功夫。

  那些幫閑也不願意自己的人身自由都被主子控制了,那就不是幫閑,而是奴仆了。主人打殺了奴仆也就那樣,誰沒病好好地當奴仆?

  正因為這方面的矛盾,朝廷才能用這種方式來動搖這些人之間的關系。富人階層要雇傭别人為自己服務,很合理,但是你得多花錢,沒錢就别享受,就這麼簡單。

  不僅要保證服務業人員的工資水平,還要地主多交一份稅。并且發工資還不能暗箱操作,地主得把雇員的工資和稅一起交到銀行裡,然後雇員憑借身份證從銀行取自己的工錢。這樣就不必從地主的手裡過一手,被他們克扣了。

  什麼制度都不可能完美,這種制度也是有漏洞的,例如找人頂替冒領。

  這種事就隻能靠着整治治安來避免了。隻要把那些想要作惡的壞人數量降低,然後用嚴刑峻法來讓犯罪成本擡高到讓人覺得不劃算的地步,總能降低犯罪的概率。

  目前的條件最多隻能做到這種程度。有漏洞肯定就會被人利用,如果有人無視風險,抱着僥幸心理覺得以他的運氣能平安一輩子不被發現,或者騙自己說隻做一次就收手,那總有被人鑽漏洞的機會。

  隻要能控制得住被鑽漏洞的概率,隻要事後不遺餘力,不放棄地進行追查,都能遏制犯罪。

  在周宇的想法中,失業的人越少犯罪率就越小。提高治安,降低犯罪率最終還是要落到政府,或者說他這個皇帝的頭上,在制度這個源頭掐斷絕大多數的不勞而獲。

  地主就是不勞而獲的代表。商人好歹還要勞心勞力做生意,還有可能虧本。

  地主隻要把田地佃租出去,就能坐收利益,把虧損的可能性全都轉嫁到佃戶頭上。再加上買商鋪租賃出去和放貸,地主階級最喜歡購買田地和商鋪這種保值的生産資料和不動産,用旱澇保收的方式來長長久久地實現财富增值。

  可是這種方法方式隻會讓生産資料和财富往少數人的手裡集中,而這少數人的消費卻很差,他們隻喜歡買田地和商鋪,或許再加上礦山等等生産資料和不動産。

  落到他們手裡的錢,沒辦法通過消費大量回到平民百姓的手裡。反而是百姓手裡的生産資料要被他們通過各種方法方式掠奪。

  周宇就算鑄再多的錢,也會被這些人都藏到家裡的地窖之中。就算周宇發行紙鈔,他們也會把紙鈔拿去買金銀然後藏起來。

  不進行有效消費喜歡儲蓄的還喜歡不勞而獲,真的應該把他們除掉。分配方式應該進行大規模的改進,讓底層民衆獲得收入,隻有數量最大的底層民衆獲得消費能力,才能創造出許多嗷嗷待哺的市場,讓更多的人投入市場去進行生産,填補市場空白。

  這樣就能創造出許多非農業崗位,把大量民衆從田地的束縛之中解放出來。等到人口暴漲,生産力增加導緻市場飽和之後,才會有強烈的對外發展、貿易的内向驅動力。

  那時候隻要一個支持海貿,允許殖民的政策,再解決航運的淡水和維生素攝入問題,把長時間航行時患壞血病的隐患解決掉。無數的船隻就會從大明駛向世界的各個方向,去尋求原材料産地和商品傾銷地。

  那麼率先開啟大航海的大明,就會把文化、知識、風俗傳播到世界各處,占領世界上那些還沒被人發現的富饒地區。

  最終,大明會在這個過程中釋放人口無限增長,但田地總數不變畝産量到頂的糧食危機。

  不論是災害導緻總糧食産量下降導緻挨餓,還是經濟作物占用了糧食作物的畝産量導緻挨餓,都有出海這個可以釋放人口的宣洩口,而不用像過去的王朝那樣陷入起義、内戰,用戰争的方式來降低人口的無奈循環。

  大明的地主們是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皇帝的眼中釘,他們有的人覺得新朝廷的政策味道有點不對,就把幫閑狗腿子散掉了一批,看看風向。

  有的人沒那麼緊張,給幫閑狗腿子們弄了個正經身份,給他們發酬勞還交稅,一副我已經照辦了,你想奈我何的感覺。

  殊不知這就是朝廷想要的效果。

  他們那些幫閑狗腿子們過去都是圍繞在他們的“老爺”“少爺”“主子”身邊讨賞過日子的。現在忽然開始收工資,而且是到銀行裡領而不是從老爺們的手上領之後,他們的心态就會産生微妙的變化。

  以前他們覺得日子就這麼過也不錯,有人給吃給喝還能拿到賞錢後潇灑兩下,日子過的也挺快活的,比彎腰辛苦當個農民要好得多。

  明天什麼樣子,沒想那麼遠,今朝有酒今朝醉嘛。

  然後領到工資之後,他們發現了新的可能性――我如果不當幫閑,去幹些正經營生似乎也沒那麼難嘛。

  同時地主們會因為已經花錢“雇”了他們,給他們的賞錢會降低許多。因為心裡把他們當成已經付過錢的雇員,每次給賞之前都會感覺“不是都付過錢了麼”。

  一邊發現了新可能性,一邊收到的賞錢還不斷降低,這些原本違法犯罪的主力群體逐漸從他們的“靠山”身邊離開。

  他們的逐漸離開,将會加大地主們壓迫農民的難度。

  隻要讓地主們招不到新的“人才”,他們要麼就得提高薪酬,要麼就削弱了實力,沒辦法再輕松稱霸一地。

  同時,田地多的地主,也會遭遇朝廷的“種子歧視”。

  玉米、土豆、紅薯三種種子都得自耕農才有資格購買。佃戶沒有土地證明,隻能找他們的地主來買。

  而地主購買的量多,就要遭遇價格上的歧視,一旦種子買到一定數量,後面再買就要漲價,漲兩次價格就翻倍了。

  有本事你就分家,沒本事你就頂着高價購買朝廷的高産作物種子,提高你耕種的成本。

  不買朝廷的種子也行啊,總有一些人靠着蛇道鼠道能弄到種子。可是最多降一點成本而已,使用蛇道鼠道都有成本的。

  直接隻種主糧的話,周宇倒是很想看到玉米、土豆、紅薯高産之下,會把主糧的價格砸到什麼地步。

  朝廷當然會拿出合适的價格收,不會讓種地的農民豐收之後反而虧本。佃戶們可以賣出主糧,然後全買更便宜的玉米、土豆、紅薯填飽肚子。可地主們能忍受嗎?他們會怎麼看一年又一年徘徊在低價的糧食,然後再怎麼看越來越低的田價,不斷縮水的财富。

  到底是賣掉田地去開廠子或者經商,還是别人抛售田地我狂買進?

  這些地主們會如何應對,周宇拭目以待。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