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第270章 難民潮(下)

  欣州的民兵是知州劉文墨模仿冕州的忠義軍而創立的,初衷是讓延壽教負擔賜慶縣幾千人的吃喝,免得他們鬧事。

  賜慶縣的民兵軍的首領是延壽教任命的,指揮權受到周宇的制約,這是當初劉文墨答應的。

  而難民潮湧入欣州,劉文墨希望這支民兵軍進入祝慶縣維持秩序,周宇也沒拒絕。

  周宇還是希望穩定的,否則又鬧賊,四處動亂對他的種田事業并不友好。

  綿慶縣劉知縣此時還想着提民兵軍,多少是想多了。
知州劉文墨生怕祝慶縣出事早早拉走民兵軍,至于州裡其他縣,通通自求多福。

  既然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到了這個地步劉勁松也沒辦法,隻能找人商量籌集錢糧的事。

  營救縣丞的事,還是交給延壽教辦吧。

  延壽教的教兵,别說2400人,就算是隻有一個營1200人都随便錘5千什麼難民。

  雙方的組織度和士氣根本不是一回事。

  身穿鋼甲,舉着旗幟的教兵向前隻是列了個陣,難民們就喊着“官軍來了,官軍來了”自己就崩潰逃散了,根本輪不到教兵出手。

  延壽教的教兵們并沒有抓人,他們開始營救縣丞,四處尋找。

  但是等他們找到縣丞的時候發現縣丞向浩民已經被害,他被勒死了。
屍體上還有溫度,顯然是剛死。

  不知道這些暴民是出于什麼考慮将向浩民勒死,或者大多數隻是因為仇恨吧。
他們仇恨不進行赈濟的朝廷和官吏,在發現無法對抗官兵的時候,仍然要殺死這個縣丞發洩仇恨。

  這件事讓整個事态産生了變化。

  延壽教原本想要把這些難民當成延壽教的潛在教徒慢慢發展。
之前的偷盜搶奪可以解釋為他們為了生存的無奈行為。

  這一次的主動殺人,特别殺的是官員,讓綿慶縣内的難民群體,一下子從難民變成了暴民。

  之前劉勁松知縣說把他們抓了送到礦山裡去,延壽教本來是不願遵從的,可是現在他們卻不得不遵從這一決定。

  當開始反抗,殺過人之後,難民自知變成了罪犯,就會往那條黑暗的道路繼續不停走下去,無法回頭。

  從難民到暴民,他們的氣質、外表、表情都有變化。

  延壽教的教兵依然勢如破竹,但這一次他們不得不痛下殺手,将堅決反抗的人殺死或者俘虜。

  但這也導緻更多的難民沒辦法接近教兵,他們雖然打出了延壽教的旗号,仍然被視為和官府是一夥的。

  在綿慶縣加入延壽教的大部分都是女子、兒童,隻有很少部分的男子。

  這些難民男子更多地跑到鄰縣,引發了治安騷動。

  周宇得知這一個情況之後也隻能将錯就錯,向綿慶縣派去延壽教的隊伍進駐綿慶縣的各個村子。

  前面的難民出了問題,後面過來的難民還是可以吸收進延壽教的。

  原本苦于境内難民問題的欣州其他縣,得知了延壽教在賜慶縣和綿慶縣的作為之後,也開始将境内的難民朝這兩縣半驅趕半送過去。

  他們境内的難民因為之前“暴民”的活動,已經出現了數不清的偷盜、搶奪事件。
每個知縣、每個地主每一天都過着頭疼日子。

  拿着赈濟的糧食将難民半強迫半誘騙他們往其他地方送去,成了他們能想到的一個辦法。

  他們甚至派出了專人給這些難民帶路,帶他們到賜慶縣和綿慶縣裡,将他們甩給延壽教。

  全然忘了當初多麼警惕延壽教“入侵”欣州。

  延壽教向兩縣的地主以比曲陽縣當初更低廉的價格佃種田地,每畝地每年160文錢。
每村都佃了十頃以上的地,讓轉變為延壽教教衆的難民原地開墾。

  有了組織、分配了吃喝,有了事情做,各種事情都有安排,原本的難民們開始适應和融入延壽教,慢慢地把自己當成了延壽教的一員。

  之前延壽教的教兵殺難民的傳聞,他們漸漸地開始傾向于相信那是已經變成賊寇的壞人,他們偷搶殺人,就應該殺死。

  延壽教就像一塊海綿,終于幫欣州承受住了災難後的難民沖擊,甚至沒讓他們闖進冕州。

  就算有零零散散的難民竄入冕州,也沒有掀起絲毫影響。

  不論是劉文墨知州還是彭秋東觀察使,都對延壽教的觀感又上一個台階。

  他們知道延壽教定然實力不凡,但是隻要延壽教在的州,難民騷亂全平,短短幾天就能轉化為順民開始耕種,真真是令人側目。

  也就是冕州的令泰清好不驚訝,他早就知道憑周教主的能力肯定能搞定區區難民。

  果不其然整個冕州幾乎沒有受到難民的沖擊,大家仿佛生活在和平的盛世中一般,歌照唱舞照跳。

  不論是災難還是戰火,都離冕州人是那麼的遙遠。

  與之強烈對比的是,随着商隊的到達,冕州人還是知道了外界在發生什麼事。

  幾十萬災民的沖擊,就算是延壽教也不可能擋得住,更何況沒有延壽教的地方。

  他們朝南方湧去,因為認為南方更富庶,可以給他們找一條活路。

  但富庶隻是相對并不是絕對,南方的富庶也很脆弱,太大量難民的湧入摧毀了這種脆弱的幻象。

  興漢官員、權貴在南方的經營已經形成各個大家族,他們對底層農民的束縛和壓榨也是殘酷的。

  當願意成為農奴的難民到達,愚蠢的地主們甯願用農奴來替代佃戶,引發了強烈的矛盾和流血沖突,然後釀成了暴亂。

  本地底層民衆和外來的難民聯合起來發動暴亂,搶奪、劫掠。
然後與地主的打手作戰,與官兵作戰。

  不去管什麼勝負,隻要這個火苗燃起來,就算大火被撲滅,那些流竄的火星子也能再在别處點起火焰。

  燒、殺、搶掠,沒有多少人可以安心地種地生産,商路斷絕,溝壑裡都是屍體卻無人收屍。

  這一次大河決堤制造的難民給了興漢沉重一擊。

  朝廷已經沒有餘力去救助災區了,也不能将後方的部隊繼續一股腦地派往前線了。

  平定内亂成了興漢朝廷當下最大的事,他們不允許剩下的人力和生産區,在這場暴亂中繼續被破壞,繼續損失。

  興漢知道的事,派了眼線埋伏在興漢内部的北原也知道了。

  他們抓住這個機會,開始進行各種安排。

  其中之一就是,闾丘齊帶着一名北原的使者到訪,求見周教主。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